惡魔在人間,4歲女孩被未滿12歲男孩殘忍殺害,監控拍到最後一幕

2023年11月08日08:07:10 國際 1265

惡魔在人間,4歲女孩被未滿12歲男孩殘忍殺害,監控拍到最後一幕 - 天天要聞

近日,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觸動了公眾的敏感神經。

一名未滿12周歲的男孩殘忍殺害了一名4歲的女孩。

監控錄像顯示,男孩將女孩帶進菜園後,女孩再也沒有出現。

在尋找過程中,男孩撒謊兩次,使得找到女孩的最佳時機被錯過。

經法醫鑒定,女孩是因為被糞渣窒息而死。更令人髮指的是,女孩被頭朝下扔入糞缸,隨後男孩向缸內扔入20多塊磚頭並用一個井字型木塊蓋住缸口,再一次掩飾現場。整個過程僅用了14分鐘。

家屬從警方得知,男孩的動機竟然是女孩與男孩的妹妹因玩具引起的多次爭吵,男孩一直希望女孩消失於這個世界。

這起案件發生在八月,但至今尚未有任何進展。

對於這個被害的4歲女孩來說,誰能為她伸張正義?

又再次涉及刑事責任年齡和公平正義的問題。如此惡劣的犯罪行為,僅因為犯罪者未成年就沒有相應的追究嗎?

而作為受害者,女孩同樣是未成年人。刑法中關於犯罪年齡的規定是否真的需要重新審視,不應該以年齡作為界限。

故意殺人等嚴重刑事案件的處理標準現如今已經不能再按照過去的思維考慮。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這都是蓄意的犯罪行為,都應該受到嚴懲。

對於社會來說,對這類犯罪行為的鬆懈處理是一個隱形的危害。未成年人的惡意犯罪事件近年來並不鮮見。

雖然在處理這種情況時需要考慮諸多因素,而法律無法瞬間變通,但就這一起案件而言,它真的讓人心痛。它提醒我們,面對這樣的事件,我們需要行動起來,讓受害者獲得應有的正義。

惡魔在人間,4歲女孩被未滿12歲男孩殘忍殺害,監控拍到最後一幕 - 天天要聞

社會的進步和法律的完善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刑事責任年齡這一問題。

即使是未成年人,如果他們心存惡意,犯下惡性犯罪,我們也不能對他們的行為置之不理。我們需要為受害者聲援,讓公平正義得到實現。

同時,我們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和犯罪預防教育,在儘早發現問題的同時,給予未成年人更好的成長環境和引導,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在推動法律改革過程中,我們不能只看到某一個案件的特殊性,而應該著眼整個社會的安全和公正。

將未成年犯罪的判決標準做出適當的調整,仍需要反覆探討和辯論。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公正、全面的評估機制,以確保對於具體犯罪行為的判別和追責能夠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的安寧,並保護無辜受害者的權益。

惡魔在人間,4歲女孩被未滿12歲男孩殘忍殺害,監控拍到最後一幕 - 天天要聞

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兇手未滿12歲,這意味著他可以逃脫刑法的制裁。

如果他剛好滿了12歲,至少還有機會受到法律的追究。這樣的刑法規定值得我們重新審視。年齡是個複雜的問題,但對於如此惡毒的行為,就算未成年也不能掩飾罪行。

男孩誘騙四歲女孩去菜園玩耍,甚至故意將門鎖上。這顯示出他城府極深,未滿12歲就展現如此惡毒的行為。

通過這一點,我們應該深入思考這樣的心理發展,以及對未成年犯罪者的判定標準。

更令人不解的是,男孩多次撒謊否認曾與女孩見過面,致使女孩家屬錯過了最佳搜救時機。這無疑給整個案件帶來了更多的痛苦與悲劇。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知這種行為是否應該付出相應的法律責任,那我們又如何面對無辜者的家人?這種情況引申出對年齡限制的質疑,對保護公平正義的訴求。

進一步了解案件,我們了解到男孩一年前就有殺害小女孩的想法。

事發當天,女孩的父母剛好出門,留下女孩與外婆相依為伴,這也成為男孩實施他那魔鬼計劃的最佳時機。這種預謀性與惡意的行為,不論年齡大小,都應該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案件的觸發點竟然是男孩的妹妹和女孩因玩具爭吵。

這引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對於孩子們彼此之間的衝突和教育責任的思考。如果我們能更好地引導和教育孩子們,或許可以減少這類不可思議的悲劇。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筆錄期間,男孩始終撒謊否認犯罪,直到凌晨三點才最終承認實施了兇殘的行為。

四歲的女童被殺害,而兇手未滿12歲。

現實中確實有這樣的悖論存在,未成年兇手的權益得到保障,但受害者再也無法恢復生命。這引發了對這種年齡限制的法律不完善性的憂慮。未滿12歲的孩子如何學會如此殘忍的犯罪手法?這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不能只以年齡來界定一個人的責任或罪行的惡劣程度。

對於嚴重刑事案件,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對於社會的安全和公正來說,都需要嚴懲不貸。儘管法律面臨諸多複雜的因素,但從當下的案件來看,我們深刻感受到未成年惡意犯罪事件的增多。

儘管法律暫時無法做出靈活的調整,但對於這個特定案件,我們應該冷靜思考,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教訓。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克里姆林宮談特朗普與普京的潛在會面 - 天天要聞

克里姆林宮談特朗普與普京的潛在會面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5月5日表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間的會晤在許多方面都是必要的,但尚未安排。
延斯·施潘當選德國聯盟黨新任主席 - 天天要聞

延斯·施潘當選德國聯盟黨新任主席

當地時間5月5日,德國聯邦議院聯盟黨議會黨團選舉延斯·施潘接替弗里德里希·默茨擔任新任主席。延斯·施潘已在德國聯邦議院任職20多年,2021年大選失敗後,在聯盟黨作為反對黨時期,延斯·施潘擔任議會黨團副領袖之一。施潘主要參與經濟政策制定。此前,他還曾擔任衛生部長、財政部議會國務秘書。 (總台記者 康玉斌) ...
美民眾日常生活遭關稅無差別衝擊 特朗普:不擔心經濟衰退 - 天天要聞

美民眾日常生活遭關稅無差別衝擊 特朗普:不擔心經濟衰退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從護膚品到服裝,從傢具用品到藥品,美國民眾日常生活各個方面遭受無差別打擊。近日,美國媒體就分析了關稅政策是如何影響美國普通民眾生活的。美國媒體主持人:《紐約時報》近日分析了如果沒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美國家庭會是什麼樣。報道指出哪些日常用品可能面臨價格飆升或短缺,簡而言之,那太多了。事...
法國宣布投資1億歐元吸引外國科研人員 - 天天要聞

法國宣布投資1億歐元吸引外國科研人員

新華社巴黎5月5日電法國總統馬克龍5日宣布,在美國減少對科學的資助之際,法國政府將通過「法國2030」國家投資計劃額外提供1億歐元來吸引外國的科研人員,特別是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當天「選擇歐洲科研」大會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旨在鼓勵全球的科研人員選擇歐洲和法國作為工作地點。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歐...
特朗普:不排除動武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不排除動武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出的一檔節目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就其「奪取格陵蘭島」提議進行說明。針對「使用軍事力量吞併格陵蘭島」的說法,特朗普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他在採訪中表示,他對武裝奪取格陵蘭島這件事情的發生仍持「懷疑態度」,但他表示這種可能性「肯定」存在。「我們非常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