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丨大聲科普
編輯丨大聲科普
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有人說,俄羅斯將石油賣給印度35美元每桶,賣給我們卻高達80美元每桶。
我們是被是「殺熟」了嗎?還是中俄關係出現危機?
歐美國家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
俄羅斯將石油原油賣給印度35美元每桶,賣給我們卻高達80美元每桶。
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內情?難道我們和俄羅斯關係「不鐵了」嗎?
從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形式愈演愈烈。美國更是不斷插手,通過武器援助、制裁等手段不斷煽動俄烏風波。
俄烏戰爭的表面是北約東擴導致的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的衝突,究其根本卻是俄羅斯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間的一場博弈。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歐洲是俄羅斯用油的主要出口國,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石油,這既滿足了歐洲各國的擁有需求,又大大增加了俄羅斯的財政收益。是一種雙方都有利益的良性交易。
但是在後來的俄烏戰爭中,美歐開始全面制裁俄羅斯,逼迫俄羅斯從歐洲市場退出,想要扼住俄羅斯的經濟咽喉,擊垮俄羅斯市場。
2022年12月5日,歐盟對俄羅斯海運石油開始實施限價,歐盟27個國家一致對俄進行施壓限制俄羅斯向其提供的石油原油每桶不可高於60美元。
這些國家還進一步制約俄羅斯,如果對歐盟提供的的石油價格一旦高於「限價」,海上運輸所需的保險、金融等相關保障一律會被禁止。
不僅如此,歐盟還很有可能會不斷下壓俄羅斯石油價格。甚至包括波蘭、立陶宛、烏克蘭等在內的幾個國家還提出將石油價格限制在每桶30美元以下的水平。
很快,他們的目的達到了——「限價令」的實施,使俄羅斯在財務方面大受打擊。
即使此時的俄羅斯已經十分艱難,歐美等國還是不會放過這個國家,品嘗到一波甜頭的人,通常總想尋找第二次機會。
今年2月,歐美等國再次對俄羅斯加壓,頒布第二輪「限價令」,這次限價中規定,一些質量較低的石油價格不能超過每桶45美元。
面對歐美國家如此的咄咄逼人,一直依靠能源出經濟的俄羅斯,如果不進一步反制,等待他們的一定會是本國的經濟體的全面壓垮。
一向果敢粗暴俄羅斯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緊跟著便進行了一些反制措施,在總統普京簽署的總統令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對出台「限價令」的國家停止石油出口。
其次,就是調整石油出口戰略,放眼全世界,除了歐美,他們到考慮亞洲的能源需求已經顯著增加。
因此俄羅斯將出口石油中心轉至亞洲市場,而亞洲市場規模最有需求潛力的要數印度和中國了。
俄羅斯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那麼印度為什麼能以35美元每桶的低價進口俄羅斯石油原油?
印度真的能享受俄羅斯的優惠?
俄羅斯賣給我們的石油原油高達80美元每桶,賣給印度卻低至35美元每桶。
是印度和俄羅斯關係更好?還是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內情?
上世紀80年代,印度曾向蘇聯貸款百億盧布,在當時和美元的匯率基本相等,基本是1比1比例。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印度還沒有還清蘇聯的貸款,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這張借條。這時的盧布已經貶值了3000多倍,印度就藉機以超低價償還了這筆債務。
印度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看似佔了大便宜,但要知道30年河東,30年河西,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後來,印度需要購買一艘航母來擴充自己的海軍設備,卻因為價格原因停滯下來,並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任何進展。
直到後來普京上任後,普京拜訪俄羅斯,購買航母的事情才出現了契機。
當時普京想要送給印度點軍事設備,印度一直熱衷於尋找先進的軍事武器,尤其是蘇聯製造,一聽這個消息,立刻覺得自己撿了一個大便宜。
印度十分高興得和俄羅斯談起購買事宜,不料俄羅斯僅報出的1美元的出售價格,這雖出人意料,卻也著實讓印度心動。
不過,在俄羅斯的協議上,有一些「小小的」附加項。
比如,航母上以後需要使用的飛機,俄羅斯可以負責「提供」。
航母后期所需要的維護保養等服務,俄羅斯可以提供「幫助」。
現在這艘航母還沒有完工,需要印度支持一些完工費等等……
1美元就可以購買這麼大一台航母,這些個附加條件又算得了什麼呢?反正找誰都是要付費的,俄羅斯對這台航母最熟悉,交給他也無不可。
就這樣,兩國很快就簽署了協議。
可是,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
印度政府想不到,將這艘航母運自己的國家,付出了近20年的時間,花費了30多億元。
俄羅斯抓住印度工業落後的短板,以小小的「1美元」作誘餌,將自己的技術轉化為財富。無疑是對「借貸事件」最有力的回擊。
在以往的關係看來,印度從也沒有佔到俄羅斯的便宜,這次會不會是一個例外呢?
把握時機,賺取差價
俄羅斯將出口中心對準亞洲的決定是正確的,這在很快在印度得到驗證。
印度想要開採石油並非易事,他們的石油多在淺海大陸架上,因為開採技術要求較高,所以不得不依賴進口。
印度G20協調人康德對媒體表示,俄羅斯石油能賣多少,我們就買多少。
對印度而言,而俄羅斯一直有和他們有軍事合作的關係,剛好產油量又高,所以很樂意購買俄羅斯的石油。
印度購買油量大俄羅斯石油,除了本國自用,還有其他的打算。
一方面,當前俄羅斯石油失去了歐美市場,可供選擇的銷售市場有限,所以,印度具有一定的談判優先權。
另一方面,對於歐洲市場,石油是工業生產的糧食,在還沒有新型能源來代替時,他們根本離不開石油。
俄羅斯停止對其供應石油後,出現了能源短缺等社會性問題。所以很多歐洲國家只能一邊為禁運俄羅斯石油舉旗,一邊偷偷從印度手中偷偷購買「高價」石油。
印度發現這一現象並瞄準「商機」,低價採購俄羅斯的石油賣給歐美國家,從中賺取一定的差價。
而大家所傳的35美元每桶的石油,是較為劣質的烏拉爾原油,這種油含硫量較高,進口後需要進行二次加工處理,才能使用,而處理的過程費時耗力。
所以對於印度進口石油價格低的現象,我們也不難理解。
俄羅斯能以低價賣給印度,為什麼要以高出兩倍的價格賣給我們呢?難道真的是雙標嗎?
俄羅斯石油在亞洲推行狀況
我們生活中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分價錢一分貨,有很多物品,乍一看相同,實際用起來卻天差地別。
其實,同樣是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我國和印度進口的品質是完全不同的。
我國進口的石油是優質原油,這種油含硫量低,進口後可以直接在工業方面投入使用,不用進行二次加工。
和印度不同,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後,更加側重於滿足國內需求,沒有轉銷至其他國家的想法。
我國無論石油使用規模還是
出口規模方面,都遠超印度,歐美國家不會對制裁印度進行也正是考慮印度規模較小這方面因素。
我國是人口大國,不管在人民需求還是工業需求方面,石油消耗量都在日益增加,所以石油在我國的需求量仍很大。
但我國每年進口的石油量超過5億噸,因石油開採成本較高、難度較大,即使我國是第三大石油出產國,有一定的石油儲備,還經常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
據統計,2022年,我國約從俄羅斯進口8625萬噸石油,交易金額更是接近4000億元,是俄羅斯石油進口大戶。
我國與俄羅斯的合作一直穩步進行,我們能夠滿足本國經濟的發展、保證能源安全是我國用油的主要方向。
我國和俄羅斯關係向來交好,這一點毋庸置疑,這種友誼是從我國建國初期就開始的。
2019年6月5日,中俄關係進一步提升為「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國就只考慮友誼而放棄利益,畢竟,任何國家的經濟交往,都要以公平的原則來展開,誰也不會做「冤大頭」。
不論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大家的的貿易往來首先考慮的就是利益關係,畢竟以利益為紐帶的關係才能永恆。
事實上,俄羅斯供給我國的原油,不僅有百分之三十的折扣,還取消了原油進口配額。
由此看來,中國高價購買俄羅斯石油原油的言論純屬造謠,根本站不住腳。
在當前複雜的世界形勢下,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國家,著眼全局,不斷增強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謠言方可不攻自破。
另外,依靠不可再生和資源他國的資源必定會限制我國的發展,如果我們能加強研究,尋找到新型可再生的能源,必將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