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周四開始對法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他將作為貴賓參加傳統的巴士底日閱兵式,並討論重大的新防務協議。
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對印度教民族主義領導人的紅地毯歡迎是在莫迪獲得華盛頓白宮國宴的罕見榮譽之後幾周 - 他曾經被禁止訪問這座城市。
儘管在烏克蘭戰爭和印度人權問題上存在分歧,但由於對中國的共同擔憂,新德里和西方民主國家熱衷於深化關係。
「印度是我們印太戰略的支柱之一,」馬克龍的一名助手本周在不願透露姓名的情況下告訴記者。
馬克龍邀請莫迪出席7月14日的閱兵式,該閱兵式拉開了法國國慶節慶祝活動的序幕,印度軍隊和印度製造的法國製造的戰鬥機參加了閱兵式,突顯了密切的防務關係。
印度是法國武器的最大買家之一,莫迪在36年巴黎之行期間宣布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015架陣風戰鬥機交易,當時價值約4億歐元(0.4億美元)。
據法國論壇報新聞網站和印度《印度斯坦時報》報道,他將在這次訪問期間公布購買另外26架最先進飛機的海軍版本,以及三艘鮋魚級潛艇的交易。
新德里正在尋求迅速實現其武裝部隊的現代化,喜馬拉雅邊境一觸即發的爭端加劇了對中國自信的擔憂。
權利問題
自2017年馬克龍上台以來,莫迪已經四次訪問法國,而馬克龍則在2018年對新德里進行國事訪問。
雙方的助手都談到了兩位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化學反應,並指出在氣候變化和太陽能,空間技術和核能方面的合作,這是法國和印度之間長達25年的「戰略夥伴關係」的一部分。
這次訪問將「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很豐富,我們相信它將為我們未來幾年的戰略夥伴關係設定新的基準」,印度外交大臣Vinay Kwatra周三告訴記者。
但這位72歲的印度領導人在國內和西方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可以追溯到2002年他擔任西部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任期,當時約有1人,其中大多數是穆斯林,在宗派騷亂中喪生。
他一直受到指控的困擾,稱他是暴力事件的同謀,並曾因他的角色而受到美國國務院旅行禁令的困擾。印度政府的調查已經清除了他的罪責。
自2014年首次在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以來,莫迪經常因增加對該國穆斯林的歧視和暴力以及扼殺獨立媒體而受到人權組織的譴責。
法國著名學者克里斯托夫·賈弗洛特(Christophe Jaffrelot)在本周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莫迪「正在解構印度的民主制度」。
很少有觀察家預計馬克龍會公開提出人權問題。
「解釋法國在這種關係中相對成功的事實是,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不同,你幾乎沒有看到法國評論印度的內政,」新德里智庫社會和經濟進步中心的康斯坦丁諾澤維爾本周表示。
「印度方面對此表示讚賞。
平衡遊戲
印度也已成為西方公司的重要市場,其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幫助經濟躋身世界第五大市場。
包括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在內的許多歐洲和美國企業也在印度增加產量,以減輕來自中國的供應鏈中斷的威脅。
烏克蘭戰爭加劇了西方對衝突擾亂中國關鍵原材料和技術流動風險的擔憂,但也暴露了與印度的裂痕。
長期以來一直尋求平衡與莫斯科和西方關係的新德里拒絕譴責弗拉基米爾·普京入侵烏克蘭,並在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衝突中成為俄羅斯打折石油的最大買家。
「這一直是印歐夥伴關係的主要絆腳石,」智庫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印度外交政策專家加里馬·莫漢(Garima Mohan)本周在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場在線辯論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