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句調侃的話是這麼說的,叫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這句話說的就是土耳其這個國家跟二哈似,做人做事反覆橫跳很是奇葩。比如說最近幾年土耳其和美國的關係鬧得很僵。轉頭,土耳其投向了俄羅斯的懷抱。但是前幾年,土耳其還擊落了兩架俄羅斯飛機,當時兩國關係降至冰點。你說土耳其和歐洲的關係好吧,但加入歐盟和難民問題始終都是個難題。與此同時,土耳其和中東國家的關係那更是剪不斷理還亂。這片地方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了。前幾天,又開始打仗了。除此之外,大家一定還記得瓦良格號事件吧。就因為土耳其的阻撓,瓦良格號才被迫滯留了近兩年的時間。
誒,你說就奇了怪了。這土耳其為什麼總有一副要和全世界作對的氣勢呢?我總結下來就14個字,叫做少爺身子跑堂命,輝煌不再嘴還硬。
首先咱們要肯定的是,土耳其的位置確實非常非常重要。自古以來,這裡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中間扼守著黑海的唯一通道土耳其海峽。在當前局勢下,歐洲國家想讓土耳其攔住中東難民。而中東國家又需要土耳其來主持公道。俄羅斯的黑海艦隊想出山那得通過土耳其海峽,美國想遏制俄羅斯、打擊恐怖主義那也得聯合土耳其。你看看,這麼複雜的國際關係,它註定了土耳其不會長期忠於某一股勢力。為了讓利益最大化,那土耳其肯定會反覆橫跳。
其實除了地理位因素之外,土耳其人的內心還有一個大國夢。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土耳其人的目標是實現奧斯曼土耳其的偉大復興。即便地理上復興不了,那影響力上也得復興。土耳其現在的面積是78萬平方公里。而奧斯曼帝國在鼎盛時期的面積是550萬平方公里。它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像現在的埃及、突尼西亞、匈牙利、希臘以及伊拉克等這些國家,它們曾經都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而奧斯曼帝國的發家史也頗具傳奇色彩。
現代土耳其人一直把自己當作突厥人的後代。雖然基因檢測並不支持這一論點,但土耳其人就偏要這樣說。好吧,那我們就姑且把他們當作突厥人的後代。
相傳在13世紀以前。一個小型的突厥部落一直在我國北部和西北部放羊。由於戰事不斷,這支部落就轉移到了中亞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各種斯坦國家。這裡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一定好吃。可是沒過多久,蒙古鐵騎就殺到了中亞。並且一路向西直接干到了歐洲。那土耳其的祖先肯定不會和蒙古人正面硬剛。所以蒙古人在後面追,他們在前面跑。在逃跑過程中,這支突厥部落還抱了幾支大腿。但不管怎麼說吧,他們總算是跑到了土耳其這個地方。當時這裡還是拜占庭的地盤。
不過此時的拜占庭已經四面楚歌命不久矣了。於是,部落首領奧斯曼一世抓住機會獨立建國。在接下來的100多年當中,奧斯曼的後代們連年征戰迅速擴張。原來屬於拜占庭的地盤幾乎全都被奧斯曼帝國吞下。就這樣,一個小部落發展成為橫跨三大洲的大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也逐漸成為歐洲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城市。西方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也在這裡不斷的融合發展。此時的奧斯曼可以說風頭正旺,整個帝國也隨之進入全盛時期。但是他們絲毫沒有注意到,西歐的一群小弱雞正在奮力掙扎。
由於奧斯曼長期佔據亞歐大陸的咽喉地帶,所以在東西方貿易方面,那奧斯曼可以說是雁過拔毛,光過路費就賺的盆滿缽滿。長此以往,西歐國家就不高興了。噢,你們低買高賣,你們吃香的喝辣的,而我們在這吃糠咽菜。不行,我們要反抗。既然路上交通被擋住了,那我們就走水路。於是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為首的西歐國家,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當然了,大航海時代是好聽的說法,實際上不就是去別的國家燒殺搶掠嘛。
隨著搶來的金銀財寶越來越多,西歐國家的經濟、科技和軍事也逐漸佔據上風。原來屬於奧斯曼的地盤不是被搶走了,就是人家自己獨立了。到了一戰前夕,奧斯曼帝國已經失去了非洲和歐洲的絕大多數領土。不過在中東地區,它仍然有絕對的控制力。像現在的敘利亞、以色列、伊拉克和葉門等國家都還是他們的領土。但是在一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又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他們選擇加入同盟國陣營。最終,同盟國戰敗。這也成為壓垮奧斯曼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隨後帝國分裂成了幾十個小國家,皇室也被驅逐出境。
如果按照這個劇本發展下去,那麼接下來應該就是歐洲列強瓜分奧斯曼,然後劃分勢力範圍。但天不遂人願。在危難關頭,土耳其天降猛男。在凱末爾的領導下,土耳其人趕走了歐洲侵略者。並在1923年,正式成立土耳其共和國。至此,這才保住了土耳其現在的疆域。
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海上,大家就能明白當時奧斯曼帝國究竟有多慘了。這片海域是愛琴海,它是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愛琴海上大約有2500個島嶼。在一戰結束後,這其中有2400多個島嶼全都劃給了希臘。土耳其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島嶼。你就看希臘這島嶼吧,都懟土耳其臉上了。這不就是啪啪打臉么。就因為這事,土耳其和希臘可沒少打架。原來稱霸一方的奧斯曼現在竟然淪落到這般田地。生氣,太生氣了。
說到這,想必大家就能明白為什麼土耳其有那麼多奇葩的操作了吧。地理位置和輝煌歷史確實給了他們勇氣,但這份勇氣能不能轉化為實力,那就得靠他們的智慧了。
最後,感謝您的關注+點贊,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