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江進入長達10年的禁漁期,長江成了魚兒的天堂,現在變得比以前更加「熱鬧」了。隨著我們加大長江流域的保護,長江里的魚兒越來越多了,有時候甚至會看到一些比較罕見的魚兒。例如在鄱陽湖近10年來第一次發現大規模刀魚群體,除此之外,「江豬子」江豚、長江鱘也不斷出現。
江豚成群而來
看,有十幾頭江豬子!在南京主城區的江段,時不時有江豬子長江江豚躍出水面,成群結隊的江豚出現了,在附近看到江豚出沒的民眾都興奮不已,有一些家長還帶孩子來觀看江豚。
在武漢城區長江段也有人看到江豬子江豚出現,之前在這些水域江豚捕食的畫面比較罕見,工作人員表示,自從長江進入10年禁漁期,他們看到江豚的次數越來越多了,在同一個水域他們已經有2次遇到了江豚,但這是第一次看到江豚成群結隊出現。
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期間,研究人員每隔80-100公里就設置一個採樣點,採集水體樣本,通過設備過濾江豚脫落在水裡的細胞,然後將其帶回實驗室分析江豬子在長江的分布情況。科考船曾經看到成群結隊的江豚,還看到了「母子豚」,這些幼豚應該是今年4-5月份才出生的,類似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這說明今年很多江豚群體中都有江豚寶寶出生,對於壯大江豚的種群規模來說是一個大好消息。
在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第六天,科考人員在長江城陵磯洞庭湖口附近發現了幾頭江豚躍出水面,在這群江豚群體里至少還發現了2對「母子豚」的身影。
在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考時,江豚的數量已經只剩1012隻了,極其稀少,以前很少可以看到成群結隊出現的江豚,一般只能偶爾看到少量江豚現身。現在長江進入10年禁漁期,對長江流域進行了保護,長江江豚成群結隊出現在江面嬉戲成為了比較常見的事情了,10年禁漁終於等來了它們。
江豚未來會不會泛濫?
捕魚的人少了,長江成為了各種魚兒的天堂,魚兒的數量越來越多。在長江的一級支流清江,有人看到了大量的魚群,這些魚群成群結隊聚集在一起,看起來非常多,就像把江面的染黑了。這就是禁漁期所取得的成果,長江江豚這些珍稀動物未來是否也會泛濫成災,多到把江面都染黑呢?
如果是一般的魚兒,在生存條件優越的情況下,種群規模會不斷壯大,甚至可能會出現泛濫的情況,但是長江江豚這些珍稀動物泛濫成災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長江江豚是長江里唯一的鯨類動物,它們的體長一般可以達到1.2米左右,最長的江豚體長可達1.9米左右,體重可達50-70公斤,壽命可達20年,體型有點像海豚。
平常時,這些長江江豚喜歡在鹹淡水交界的海域生活,有時候也會在江河的淡水區域生活,有時候喜歡獨自出來活動,有時候也會成群結隊一起出來活動,最多的紀錄是有多達87頭長江江豚一起出來活動、覓食。
作為一種長得像海豚的動物,長江江豚看起來萌萌的,它們的性情很活潑,喜歡在水裡歡快嬉戲,時不時會成群結隊躍出水面,在水面翻滾、跳躍,甚至還會噴水,有時候長江江豚還會整個身體都躍出水面,跳躍到距離水面半米高空中。有時候長江江豚還會直立遊動,整個身體的三分之二都會露出水面,保持與水面垂直的姿勢,非常可愛。
就是這麼活潑的動物,它們的現狀並不樂觀,之前有研究數據顯示,長江江豚的數量已經比大熊貓還少,被譽為「水中大熊貓」。不過,隨著我們加大了保護力度,特別是現在長江流域進入了10年禁漁期,讓這些珍稀動物有機會不斷壯大它們的種群規模。在前文中,我們就看到科考船在長江流域發現了很多長江江豚成群結隊出現,還有一些江豚寶寶。
雖然有機會恢複種群規模,但是長江江豚這些珍稀動物並不會泛濫成災,因為長江江豚的繁殖能力並不是很強。長江江豚的繁殖高峰期在每年的5-8月,它們的妊娠期比較長,在12個月左右,所以今年完成交配的長江江豚在次年才會產下江豚寶寶,而且一般情況下,江豚一胎只生一個寶寶。所以,就算全部的江豚都同時懷孕,1年也增加不了多少江豚寶寶。
而且,長江江豚是一種比較大型的肉食動物,它們以各種魚類、蝦類等動物為食,生存在不同水域的長江江豚「食譜」可能會有所差異。一般情況下,物種在食物鏈中的級別越高,它們就越難泛濫,就像大草原上面,兔子、老鼠的數量可能會很多,但是獅子這些猛獸卻很稀少。
因為能量來自太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的方式將太陽能轉化為有機物,動物雖然沒法向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但是一些動物會以植物為食,從植物中得到所需的能量,而那些肉食性動物則以一些低級的動物為食,從中獲得能量,這就是食物鏈。能量就是通過食物鏈來傳遞的,而這些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中會有損耗,每次傳遞的過程中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會傳給下一個物種。包括長江江豚在內的捕食者,所需的能量都只能通過捕食其他動物的方式獲得,而這個過程中能量會不斷損耗,為了能夠活下去,這些頂級的捕食者需要大量的食物來源以及一個很大的生存空間,所以頂級的捕食者的數量一般都是有限的,不會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