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荊州,8月,荊州牧劉表病逝,曹操南下攻打荊州的時間與劉表去世的時間不僅非常巧合,而且離得非常近,給人的感覺就是曹操好像知道劉表要去世一樣,因為劉表政權內部的很多人與曹操是世交。
比如蒯越、蔡瑁等人,與曹操早就相識,並且劉表一死,他們就勸說劉琮投降曹操,因此很讓人懷疑曹操是知道劉表病重的,而因此選擇這個時間南下荊州,因為這是曹操攻打荊州最有利的時機。
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與次子劉琮,接劉表班的是次子劉琮,劉琮在荊州內部的投降派逼迫下,不戰而降,把荊州拱手讓於曹操,而劉表長子劉琦則在曹操南下的前一年就出任江夏太守,劉琮投降後,劉備不願意投降,從樊城一路南逃,因為帶著十萬百姓在路上行走緩慢,在長坂坡被曹操虎豹騎騎兵追上打得大敗,於是劉備逃到江夏郡投靠劉琦,而曹操則繼續南下來到了南郡治所江陵城,也就是今天的荊州市。
劉備之所以選擇投靠劉琦,很可能是諸葛亮早就計劃好的事,因為劉琦在出任江夏太守前,曾經問過諸葛亮應該如何化解自己不受重用的困境,諸葛亮以春秋時期晉國公子申生因為留在國內被處死,而另一個公子重耳因為流亡外國才保住性命的事例,勸劉琦離開政治中心,劉琦聽從了諸葛亮的勸說才來到江夏郡,這同時也為劉備準備了一個落腳點。
劉琦是公元208年到江夏任太守的,劉備也是同一年逃到江夏投靠劉琦的,雖然整個江夏郡名義上是歸屬劉琦的,但劉備才是實際控制人,同時劉備還以劉琦名義南征荊南四郡,並上表朝廷任命劉琦為荊州刺史,而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9年劉琦就去世了。
也就是說,劉表去世的第二年,他的長子劉琦就去世了,因此劉琦的死格外讓人懷疑,那麼劉琦是怎麼死的呢?
先估算一下劉琦到底有多大年齡?劉表去世的時候是66歲,劉表這個兒子是他前妻所生,如果以漢代平均結婚年齡十三四歲算的話,那劉琦年齡最大的話可能是52歲,如果劉表晚婚晚育的話,那麼就無法判斷劉琦的年齡。
從劉表的家世看,他是漢室後裔,從小受過良好教育,還參加過太學生運動,又是當時有名的八俊之一,因此劉表早婚的可能性很大,劉琦的年齡很可能是50歲左右, 當時劉備的年齡是49歲,很大可能上劉琦與劉備是差不多的年齡。
如果劉琦真是50歲左右的話,那麼得病去世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古人當時的平均年齡也只有30歲左右,當時周瑜去世時只有36歲,呂蒙去世時只有43歲,魯肅去世時只有46歲,都不如劉琦活得長,因此劉琦病死也有可能,這是從年齡方面考慮。
再從邏輯方面考慮,如果劉琦活著的話,對劉備政治生涯是有很大好處的,因為劉琦身份特殊,他是劉表的兒子,而劉表是荊州的主人,所以只要劉琦活著的話,那麼劉備就可以用劉琦的名義來收復荊州,這是有正當合法性的。
所以劉備在南下攻打荊南四郡時,用的就是劉琦的名義,所以荊南四郡很快就投降劉備了,畢竟荊南四郡跟隨劉琮投降只有幾個月時間,而幾十年的時間內是效忠劉表的,所以劉琦的名義對於荊州來說很好用,有一定的號召力,這就像陳勝吳廣起兵造反時打著項燕和扶蘇的旗號一樣的道理。
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只要劉琦活著,劉備就能以劉琦的名義向孫權名正言順地討要南郡,而不存在借的問題,因為以名義上來說,劉表去世,劉琮投降後,荊州的主人應該是劉琦才對,孫權只不過與劉備聯合起來打敗曹操而已,總不能打敗了曹操,就可以搶走荊州吧。
雖然當時是亂世,但是,亂世之中有一個永遠政治正確的名義,是有很大好處的,可以在政治上獲得很多利益,比如借南郡這事,如果劉琦活著,劉備以劉琦名義向孫權討要南郡,孫權無法拒絕,如果拒絕的話,孫劉聯盟要破產,那個時候孫權與劉備還處於蜜月期,不太可能撕破臉皮,孫權大概率要讓步。
同時,借來了南郡之後,劉備也可以不還,原因還是同樣的原因,因為有劉琦在,劉備就可以以劉琦的名義不還荊州,這樣在政治上孫權就拿劉備沒有辦法,因為荊州確實是劉琦家的。同時,劉備還可以以劉琦名義做很多事,比如攻打曹操佔領的荊州地盤。
同時劉備還不擔心劉琦會坐大影響到自己的政治利益,因為劉琦沒啥能力,又在荊州受到劉琮的排擠,勢單力薄,他需要劉備這個天然的政治盟友,所以劉琦會依靠劉備,長期以往劉備自然就控制了劉琦,劉琦就變成了劉備手中的沒有實際權力的名義領導人,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義是相同的,只不過劉備只能在荊州用而已。
總有人說劉備害死了劉琦,但是害人總得有動機吧,劉備沒有害死劉琦的動機,反而有保護劉琦讓劉琦活下去動機,這樣才能讓劉備的政治利益最大,所以說,為了政治利益,劉備也不可能害死劉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