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夢雲/文 顧煒/攝)「當刺刀與烈火撕裂金陵城時,您是否也望了一眼炮火中家的方向。」「您知道嗎?如今的中國已經脫胎換骨。」4月4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儀式,祭奠30多萬死難同胞。現場的死難同胞遺屬家庭都帶來了一封家書,他們深切緬懷親人,祈願和平。


上午9點,儀式正式開始。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劉民生,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遺屬代表,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代表等到現場祭奠,大家神情莊嚴肅穆,滿懷哀思。




敬獻花籃、三鞠躬,現場人員依次獻花,一束束白菊訴說著親人們的思念。88年前的那個寒冬,侵華日軍的暴行讓無數家庭支離破碎,讓一座古城陷入無盡的黑暗。而今日之中國已不復昨日,是繁榮興盛的中國。

現場的死難同胞遺屬家庭都帶著一封家書,這些信是他們寫給88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親人們的。這些家信,是後人對逝去親人的深情緬懷,也是對守護歷史真相的莊嚴承諾。

「致未曾謀面的曾祖父,清明又至,88年過去,南京城的梧桐黃了又綠,秦淮河的水漲了又落,可您永遠留在了1937年那個凜冽的冬天……」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阮紅燕用短短几句家書,表達了對親人的深切哀思。

今年14歲的李玉瀚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曾外孫,他也是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雖然剛上初中,但是他經常來到紀念館,向人們講述這段歷史。他的家書寫道:您知道嗎,如今的中國已經脫胎換骨,變得強大……作為家族的一員,我會永遠把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永遠銘記於心,把您和親人們的遭遇講給更多人聽。
歷史不會忘記,我們也不會忘記。撫今追昔,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