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習俗隱藏山東基因:柳枝竟是古代「空氣凈化器」?

2025年04月05日06:42:12 歷史 1770

清明時節,桃紅柳綠,萬物復甦。這個傳承千年的節日,不僅有對先人的追思,還有充滿生機的民俗遊藝活動。踏青、插柳、放風箏……清明這些習俗,有的是源自山東,有的和山東先賢有關,山東含量99%!

插柳

清明習俗隱藏山東基因:柳枝竟是古代「空氣凈化器」? - 天天要聞

·1500年前的山東人便有記載

早在1500年前的《齊民要術》中,山東人賈思勰便記載:「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彼時,即有插柳習俗。

唐宋時期插柳漸成清明的特別節俗,出城掃墓或踏青的人無不帶柳回家,由於掃墓折柳的人太多,宋人有詩勸告「莫把青青都折盡,明朝更有出城人」。

插柳寓意著驅邪避災、祈福納祥,至今仍盛行不衰。在魯南多地鄉村中,人們在大門上插上柳條,在頭上戴柳,小孩擰「柳哨兒」。

·柳枝竟是古代「空氣凈化器」

春節過後氣候變暖,各種致病菌開始滋生繁殖,過去大家不了解這些,所以,民間才有了「驅鬼避疫」的說法。

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柳葉有清熱毒,利小便等功效。」現代藥學分析,柳含有鞣酸水楊酸、碘等有效成分,能起到收斂、殺菌、止痛等作用。中醫歷來用鮮垂柳用於春日小兒常見的麻疹治療,清明插柳於門上以「辟邪祛疾」(風寒時疫之邪氣),實際上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只是被冠以迷信的說法而已。

蹴鞠

清明習俗隱藏山東基因:柳枝竟是古代「空氣凈化器」? - 天天要聞

·起源於齊國故都臨淄

蹴鞠,就是現代足球的前身,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早在戰國時期臨淄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百姓生活富足,經常舉辦各種文娛活動,蹴鞠作為流行項目之一。

由於古時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防止冷餐傷身,蹴鞠便成為一項鍛煉身體的體育運動。杜甫《清明》詩云:「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這說明在唐朝時蹴鞠就是清明習俗之一。

·北宋狂熱的「球迷」皇帝

北宋時期,蹴鞠不論在宮廷還是民間都極為流行。這些「球迷」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的三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和宋徽宗趙佶

當時,蹴鞠已被用于軍中練兵,趙匡胤和趙光義原本都是軍人出身,喜歡運動,工作之餘最主要的體育活動就是踢球。趙匡胤做了皇帝後,還帶著趙光義和趙普石守信等幾個人一起踢球。《宋太祖蹴鞠圖》畫的就是他們踢球的情景。

與趙匡胤和趙光義不同,「球迷」趙佶並不喜歡親自踢球,而是特別愛看球賽。為此,他在宮裡專門成立了一支蹴鞠隊。為人所熟知的高俅也是因球技高超而獲寵,可見趙佶對球賽的痴迷程度,也算是玩物喪志的典型了。

風箏

清明習俗隱藏山東基因:柳枝竟是古代「空氣凈化器」? - 天天要聞

·墨子魯班是風箏的始祖

《韓非子·外儲說》中記載,在2000多年前,墨子於魯山,即今天的濰坊地區製作出一隻木製風箏,其徒弟魯班在此基礎上改進和創新,這就是風箏的最早「版本」。

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放風箏,更是濰坊地區沿襲數百年的清明風俗,1941年印行的《濰縣誌稿》記載頗為詳細。如今,濰坊被譽為「世界風箏之都」,濰坊風箏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放風箏也能求姻緣

古代的青年男女祭完祖後,喜歡在戶外踏踏青,放放風箏,通過這種戶外活動意圖結識自己的意中人。未婚女子則在自己的右手中指上系一根紅線,以表示自己希望得到愛情。一些才子則會在風箏上寫下自己的求愛詩,等風箏隨風飛揚時,剪斷風箏的線,讓它落到哪家是哪家。如果有緣,撿到風箏的那位姑娘恰好為情詩所感動,這姻緣就成了。

鞦韆

清明習俗隱藏山東基因:柳枝竟是古代「空氣凈化器」? - 天天要聞

·齊桓公將鞦韆傳入中原

傳說鞦韆為春秋時代生活在燕山一帶的山戎游牧民族所創,齊桓公討伐山戎時把鞦韆帶到齊國臨淄,並完善成一種遊戲,後傳入中原,成為清明節的民間遊戲。

自唐宋以來,盪鞦韆習俗遍及全國,許多唐詩宋詞中都有關於鞦韆的描述,如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山東鞦韆的奇葩玩法

在山東膠東一帶還有兩種特殊的鞦韆:一是旋轉式鞦韆,先在地上栽一木樁,樁上放一轉盤,繞轉盤系麻繩四對,擱置木板,戲者坐於木板上,用腳蹬地產生動力使之旋轉起來,停飛自動。二是紡車式鞦韆,此種鞦韆因形似紡車而得名,兩端各坐一人,旁邊有人助動,旋轉如風車一般。

踏青

清明習俗隱藏山東基因:柳枝竟是古代「空氣凈化器」? - 天天要聞

·齊國魯國皆愛春遊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和魯國四季分明,皆有春日出遊的習俗。《管子·小問》載,桓公放春三月觀於野,齊桓公春遊,三月天在田野觀賞。唐朝時清明踏青已成為一種時尚,宋代清明踏青之俗更盛。

魯南有「清明踏了青,不患腳疼病」的俗語。民間有歌謠曰:「爹也好,娘也好,就是不許到外跑,清明起得早,滿眼青色看個飽。」

·古人玩轉戶外的高級裝備

「清明時節雨紛紛」,要外出徒步,一雙防潮鞋必不可少,出土於廣州的唐朝木履,因深埋於淤泥層中、處於飽水狀態,才能穿越千年和我們相見。木履鞋面鞋底皆為木頭製成,其底部均有磨損,有的甚至卡進了小石子,可見是當時的日常實用品。專家推測,木履可能套在布鞋或厚襪外使用,有阻水防潮之效,應對的正是嶺南潮濕多雨的天氣。穿著木履出遊,自帶「噠噠噠」的音效,一定是回頭率最高的「靚仔靚女」!

說到古人的戶外鞋,繞不過南朝詩人謝靈運設計的謝公屐。據傳,謝公屐鞋底安有兩個木齒,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使走山路如履平地。「超級驢友」李白曾寫下「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的詩句,實名為這款登山鞋打call。

策劃:鞏小龍

文案:馬婉瑩

AI動圖:鮑梓欣

追光青年工作室出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路:人盯人把自己盯懵了!崔康熙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 - 天天要聞

董路:人盯人把自己盯懵了!崔康熙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

中超第4輪,山東泰山主場0-3不敵成都蓉城,是一場完敗。論牌面,兩隊都很強,但是,崔康熙的「人盯人」戰術非常被動,徐正源的戰術安排針對性很強,這場大勝絕非偶然。名嘴董路在直播時評論這場比賽認為,崔康熙的責任非常大,他不思進取,想如法炮製,被徐正源一招破了。董路表示,「魯能啊,如果你看了我的作品,我就跟你...
英雄不朽:在戰場上看得很清楚,是兩種精神在較量 - 天天要聞

英雄不朽:在戰場上看得很清楚,是兩種精神在較量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一1942年5月25日,將軍率突圍隊伍抵達山西遼縣十字嶺附近。這支在3萬日軍合圍中艱難輾轉的隊伍,成功完成了掩護與斷後任務。面對日軍飛機的盤旋轟炸,將軍登上一處高坡,用疲憊而嘶啞的聲音指揮隊伍疏散。傍晚時分,大隊人馬已衝出包圍圈,將軍也準備走下十字嶺。突然,尖銳的嘯叫聲再次劃破天際,他一邊...
800里加急:山匪的悲劇與無奈 - 天天要聞

800里加急:山匪的悲劇與無奈

在遙遠的古代,山中有一股匪幫,他們身手不凡,行蹤詭秘,彷彿在這片大山之中是無所不能的王者。這個匪幫的首領,名叫大當家,帶領著他的兄弟們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劫掠,甚至在與官府的對抗中屢屢逃脫。
「環保自然葬」在台灣漸成風氣 - 天天要聞

「環保自然葬」在台灣漸成風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台北市「落羽之丘」樹葬園區一角。台北市民政局供圖越來越多島內民眾身後選擇海葬。新北市民政局供圖清明時節,台灣民眾紛紛歸鄉掃墓祭祖。與過往不同的是,很多家庭清明祭掃不再到墓園,而是到環境清幽的樹葬、花葬園區,或者是到白浪逐岸的海邊,心香一瓣,追思逝者。土葬、靡費、迷信曾經是台灣社會...
崔康熙已經失控,隊內矛盾凸顯,唯有一人能夠拯救崔康熙於水火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已經失控,隊內矛盾凸顯,唯有一人能夠拯救崔康熙於水火

如今新賽季中超聯賽已經是進行了4輪比賽,而在4輪聯賽過後,有一支球隊的表現無疑是讓球迷失望的,那便是傳統豪門山東泰山了,4輪聯賽過後,泰山隊僅取得了2勝1平1負的戰績,暫時排在積分榜的第7位,對於以爭冠為目標的泰山隊來說,球隊現在這樣的表現是很難說得過去的。就在最近一輪比賽中,泰山隊主場以0-3慘敗給了成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