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2025年04月01日16:22:03 歷史 1919

2024年1月2日,金正恩的講話震動了整個朝鮮半島

他第一次用「大韓民國」來稱呼韓國,徹底摒棄了過去70多年裡朝鮮一貫使用的「南朝鮮」。

朝鮮的核武庫擴張速度驚人,金正恩在講話中明確表示,朝鮮不再滿足於防守,而是將「統一」作為未來的戰略目標,開始以更為強硬的姿態迎接對方。

在台灣問題上,中國一度寄希望於和平統一,但如果朝鮮半島永遠無法實現統一,難道兩岸關係也會走向類似的結局?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三八線:分裂的起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標誌著二戰在亞洲戰場的硝煙正式散去。

對於朝鮮半島來說,這一天並未帶來期待已久的和平與團圓。

就在日本投降後不久,盟軍迅速劃分了勢力範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將半島一分為二。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北邊,蘇聯紅軍浩浩蕩蕩開進平壤,接收了日軍留下的武器和設施,建立起軍事管制,很快扶持起以金日成為首的政權。

南邊,美國陸軍則在漢城(今首爾)登陸,接管了當地的行政事務,同樣以軍事政府的形式展開統治。

美蘇兩國雖然在戰時是盟友,但在戰後卻迅速陷入冷戰對峙,這條38度線就像一把無形的刀,硬生生將朝鮮半島切割開來。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時間快進到1950年6月25日,平靜僅維持了五年,朝鮮戰爭突然爆發。

朝鮮人民軍在金日成的指揮下,帶著蘇聯提供的坦克和大炮,跨過三八線向南猛攻。

他們的攻勢異常迅猛,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南韓軍節節敗退,不到一個月就被壓縮到了東南角的釜山一帶,守著最後一塊狹小的防禦圈。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局勢在9月15日發生了戲劇性轉折。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在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下,於仁川實施了一場大膽的登陸作戰。

美軍從海上突襲,直插朝鮮人民軍的後方,將其補給線和指揮鏈徹底打亂。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這場登陸戰就像一把剪刀,狠狠剪斷了朝鮮人民軍的腰部,迫使他們丟下重裝備,從南向北倉皇撤退。

美軍趁勢追擊,一路北上,眼看著就要把對手趕過鴨綠江,徹底改變半島格局。

可就在這時,戰局又迎來了新的變數。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1950年10月19日深夜,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悄然跨過鴨綠江,正式加入朝鮮戰場。

志願軍的到來讓朝鮮人民軍得以喘息,雙方迅速結成戰鬥聯盟,開始與聯合國軍正面交鋒。

從10月底到次年6月,志願軍接連發動了五次大規模戰役。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第一次戰役在10月下旬打響,志願軍在雲山等地重創美軍,迫使對方從鴨綠江邊後撤;第二次戰役從11月下旬持續到12月,志願軍冒著嚴寒突破清川江防線,收復平壤;第三次戰役跨過新年,志願軍趁勢南下,一度佔領漢城;第四次戰役在1951年春季展開,雙方在三八線附近展開激烈爭奪;第五次戰役則從4月持續到6月,志願軍在鐵原、金化等地與敵軍反覆拉鋸。

這八個月里,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共殲滅敵人23萬餘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將戰線重新推回到三八線附近。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戰爭並未就此結束,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裡,雙方在三八線兩側展開了漫長而艱苦的拉鋸戰。

炮火轟鳴,壕溝里的士兵們來回爭奪每一寸土地,傷亡數字不斷攀升。

直到1953年7月27日,筋疲力盡的雙方終於坐到談判桌前,在板門店簽署了停戰協定。

這份協定以三八線為基準,劃定了一條臨時軍事分界線,南北各後退兩公里,留出一片非軍事區。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統一夢難圓:南北各打算盤

停戰協定簽署後,南北朝鮮在三八線兩側各自發展,南邊的韓國在美國的支持下逐漸走上經濟騰飛的道路,而北邊的朝鮮則在蘇聯和中國的援助下建立起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體制。

到了1998年,韓國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新上任的總統金大中提出了著名的「陽光政策」。

這個政策的核心是通過經濟援助和文化交流來拉近與朝鮮的距離,比如韓國向朝鮮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化肥援助,還推動了金剛山旅遊項目,讓韓國人能到朝鮮一游。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金大中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用和平的方式一點點化解敵意,最終讓朝鮮融入韓國主導的統一格局。

2000年6月,他甚至親自飛到平壤,與金正日握手會面,這是南北領導人第一次面對面談判,簽下了《6·15共同宣言》,承諾要攜手實現和平統一。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清楚自家底子薄,經濟上沒法跟韓國比,國力差距越拉越大。

1990年代,朝鮮遭遇了嚴重的饑荒,糧食產量銳減,甚至連軍隊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面對韓國的「陽光政策」,朝鮮表面上接下了援助,但心裡卻不信和平統一能讓自己佔上風。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於是,朝鮮開始把精力轉向軍事,尤其是核武器和導彈技術的研發。

1998年8月,朝鮮發射了「大浦洞1號」彈道導彈,飛越日本上空,直接震懾了周邊國家。

到了2000年代初,朝鮮公開宣布要靠武力實現統一,強調只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讓半島回到「一個國家」的狀態。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韓國這邊,金大中政府忙著修鐵路、建工廠,想通過經濟紐帶把朝鮮拉過來。

2003年,開城工業園區正式啟動,韓國企業在這片朝鮮的土地上設廠,僱傭了數萬名朝鮮工人,生產鞋子、衣服等商品出口。

韓國希望用這種方式讓朝鮮慢慢開放,甚至夢想有一天能把南方的市場經濟帶到北方。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可朝鮮這邊呢,他們一邊收著韓國的錢,一邊悄悄升級軍備。

2006年10月,朝鮮進行了完善的完成了第一次核試驗,宣布自己有了核武器。

這一下,南北關係徹底涼了,韓國人開始懷疑「陽光政策」是不是白費力氣。

雙方爭來爭去,誰來主導統一、統一後怎麼治理,誰都不肯讓步。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年輕人說「不」:統一熱情冷卻

朝鮮半島分裂70多年,早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

從1945年日本投降到2015年,時間過去了整整兩代人,南北的差距越拉越大。

韓國這邊,經濟突飛猛進,成了全球第十大經濟體,首爾滿街都是高樓大廈,流行音樂和電視劇風靡亞洲,連泡菜都賣到了全世界。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反觀朝鮮,經濟停滯不前,糧食短缺成了常態,連電都經常斷供。

2019年,韓國一家機構搞了個民調,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支持統一的民眾只剩53%,比1995年的82%低了一大截。還有26%的人說統一無所謂,21%直接反對統一。

更誇張的是,20多歲的年輕人里,反對統一的竟然高達71.2%。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其實,原因不難找。經濟差距肯定是一大塊。

2019年,韓國的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而朝鮮連3000美元都不到。

統一要是真成了,韓國得掏多少錢去填朝鮮的窟窿?光想想就頭疼。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2000年代,開城工業園區運行的時候,韓國企業每年得付給朝鮮幾千萬美元的工資和租金,可朝鮮拿了錢照樣我行我素,連個謝字都沒說。

韓國人算過一筆賬,如果真統一,光是基礎設施建設就得花上萬億韓元,更別提朝鮮那邊的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了。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可比經濟更重要的,是時間帶來的代際變化。70多年過去,韓國的年輕人壓根兒沒經歷過半島統一的日子。

他們出生的時候,三八線就已經在那兒了,連他們的爸媽、爺爺奶奶那輩,大多也是在分裂之後長大的。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2016年,朝鮮又搞了一次核試驗,韓國年輕人上網吐槽,說「統一?別鬧了,那是給我們找麻煩」。

這種心態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連韓國政府都不敢隨便提統一的事了,生怕被年輕人噴得體無完膚。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金正恩的轉向:從「南朝鮮」到「大韓民國」

2024年1月2日,金正恩站在平壤萬壽台議事堂發表新年講話。

他在講話中破天荒地用了「大韓民國」這個稱呼,而不是過去70多年裡一貫使用的「南朝鮮」。

這個詞的轉變直接把朝韓關係推向了新定義——「敵對兩國」。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從1945年半島分裂以來,朝鮮官方一直把韓國稱為「南朝鮮」,帶著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把對方視為自己領土的一部分。

可這次,金正恩的措辭不再是含糊其辭的統一口號,而是明確地把韓國當作一個獨立的對立方。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早在2023年秋天,美韓兩國舉行「乙支自由護盾」聯合軍演時,演習內容直接把朝鮮設定為假想敵,模擬了對平壤的打擊行動。

金正恩對此反應強烈,當即下令朝鮮人民軍調整軍事目標,從原來的「全面反擊」改為「實現半島統一」。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同年9月,金正恩親自前往平壤北部山區的核武器研究所視察。他戴著白手套,仔細檢查了正在運轉的濃縮鈾離心機

這些機器晝夜不停,每年能生產出足夠製造4到6枚核彈頭的武器級核材料。

那次視察中,他提出了「持續擴大先發制人打擊能力」的指示,要求科研人員和軍方加快核武器的研發和部署步伐。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2024年,這項計劃結出了果實,朝鮮的核武庫規模增長了35%。

根據公開數據,朝鮮在過去幾年裡已經成功試射了多款彈道導彈,包括能覆蓋韓國全境的「火星-12」型導彈和射程更遠的「火星-17」洲際導彈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台灣統一宜早不宜遲

朝鮮半島分裂的態勢,在東亞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影子,比如台灣。

2025年的台灣,和韓國有幾分相似,尤其是年輕人的想法。

台灣從1949年國共分治以來,已經跟大陸分開70多年。

過去幾十年里,綠營在島內推動了一系列政策,從教科書到媒體宣傳,不斷淡化與大陸的歷史聯繫。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到了2010年代,台灣的年輕人開始習慣稱自己為「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更是加快了這種趨勢,修改中小學課本,把中國歷史壓縮到「東亞史」的一部分,還推出了「去中國化」的文化活動。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民調顯示,2020年,台灣20到29歲的年輕人中,超過60%不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覺得統一完全沒必要。

他們的父輩、祖輩那一代,跟大陸還有親戚關係、貿易往來,可到了這一代,這些聯繫早就斷了。

2024年,台灣當局拒絕了大陸提出的經濟合作計劃,轉而跟美國簽了新的軍購合同,買了66架F-16V戰機,擺明了要拉開距離。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韓國年輕人嫌統一麻煩,台灣年輕人覺得統一沒意義,兩邊都對「大一統」沒了興趣。

朝鮮靠核武硬撐,台灣則靠美國撐腰,南北對峙、兩岸分隔,成了東亞的常態。

2024年10月,大陸對台灣祭出經濟制裁,暫停了ECFA的部分優惠政策,台灣的鳳梨釋迦等農產品出口一下子少了三成。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島內企業開始抱怨,失業率小幅上升,社會上也冒出了一些不滿的聲音。

與此同時,大陸加強了在台海的軍事巡航,2024年全年出動軍機近1000架次,軍艦也在台灣周邊頻頻亮相。

這種高壓態勢讓台灣的經濟和社會穩定都開始晃動。有人說,要用鬥爭促團結,有人說要用妥協求和平,可無論哪條路,時間都在一點點流逝,統一這事兒,拖得越久越不好辦。

參考資料:[1]楊伯江,傅夢孜,孫恪勤,吳洪英,歐陽立平,尚前宏.國際變局中的台灣問題[J].現代國際關係,2003(4):53-61

金正恩:朝韓永遠無法統一,給中國帶來一重要警示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權貴少年掌權,寒門晚年得志,背後其實是社會階層的規律 - 天天要聞

權貴少年掌權,寒門晚年得志,背後其實是社會階層的規律

社會分層一直都在,不同階層發展情況差別可大了。為啥權貴容易少年得志,寒門常常要大器晚成?先看看權貴階層那些少年才俊,機會好得沒話說。西漢的霍去病出身背景強,17歲出征匈奴就立大功了。三國孫權18歲接父兄大業,靠著資源人脈穩住局勢。權貴繼承者
吉卜力在ChatGPT找到了「數字歸宿」?這,更是一場赤裸裸的掠奪 - 天天要聞

吉卜力在ChatGPT找到了「數字歸宿」?這,更是一場赤裸裸的掠奪

2025 年,吉卜力的魅力因 ChatGPT 找到了新的數字歸宿。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站長之家(ChinaZ.com) 4月3日 消息:2025 年 3 月,OpenAI 發布了 GPT-4o 模型的更新,推出強大的圖像生成功能 —— 用戶可將普通照片一鍵轉化為吉卜力風格的夢幻藝術品,柔和的色調與魔法般的氛圍,彷彿出自吉卜力畫師之手。一時之間,各大 SN.
考古新證!以色列「末日戰場」遺址出土文物,聖經戰役記載或非虛構 - 天天要聞

考古新證!以色列「末日戰場」遺址出土文物,聖經戰役記載或非虛構

近日,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北部古城「米吉多」(今稱特爾·米吉多,Tel Megiddo)的發掘中,首次發現了可能證實《聖經》中關於古代戰役記載的關鍵證據。這一遺址在《聖經·啟示錄》中被描述為「末日戰場」(Armageddon),預言其為善與惡最終決戰的場所。而根據《聖經·列王紀》和《歷代志》的記載,公元前609年,猶太王國最後...
CBA名帥婚外情,楊鳴無辜被牽扯? - 天天要聞

CBA名帥婚外情,楊鳴無辜被牽扯?

CBA名帥出軌再現,楊鳴中躺槍,一丘之貉? CBA聯賽的醜聞再度曝光!看來,隨著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一些教練員不可避免地生出飽暖思淫慾,饑寒生盜心的心態。畢竟就在兩年前,楊鳴的出軌離婚門就....
澤連斯基明確烏和談「紅線」 - 天天要聞

澤連斯基明確烏和談「紅線」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最新消息,記者當地時間4月3日獲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在切爾尼戈夫州舉行的會議上明確闡述了烏克蘭在和平談判中的「紅線」,強調在任何情況下烏克蘭都不會承認俄羅斯佔領的領土主權,並誓言保持現有烏軍事力量規模。澤連斯基表示,「擁有三倍於戰前規模的強大軍隊是烏克蘭的戰略資產,任何削減現役軍...
老蔣秘密指示陳繼承:你的任務就是在華北替我看著傅作義! - 天天要聞

老蔣秘密指示陳繼承:你的任務就是在華北替我看著傅作義!

作為蔣介石心腹嫡系的陳繼承在家中突然接到消息,原來是蔣介石有重要事情找自己。蔣介石在見到陳繼成後,先是對他進行了一番勉勵,而後面色嚴肅的對他說到此行給你安排的任務就是在華北替我看著傅作義,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向我報告,要控制住華北地區的軍隊!
中央紅軍長征前的最後一戰 - 天天要聞

中央紅軍長征前的最後一戰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踏上長征之路,開啟了中國革命史上最壯烈的戰略轉移。而在此前一個月,一場持續七天七夜的慘烈戰鬥——松毛嶺戰役,為這場偉大征程爭取了至關重要的時間窗口。
美國高舉關稅大棒,是在歷史輪迴中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美國高舉關稅大棒,是在歷史輪迴中自掘墳墓!

當美國再次舉起關稅大棒時,回看歷史:羅馬帝國因高額關稅流失東方商路,明朝海禁讓東南沿海淪為海盜樂園,奧斯曼帝國的商路壟斷反促歐洲大航海時代 —— 所有試圖用貿易壁壘構築霸權的文明,最終都被自己鍛造的致命絞索勒住咽喉。
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赴新鄉市比干廟參訪 - 天天要聞

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赴新鄉市比干廟參訪

中國台灣網4月3日訊 4月1日,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聰一行20人赴新鄉市衛輝比干廟開展交流活動並祭祖。比干廟講解員帶領台胞們參觀了比干廟各個殿宇、河南省對台交流基地和霧峰林家圖片特展,詳細講解比乾的生平事迹、比干文化的歷史淵源,以及比干精神在兩岸的傳承和影響。 4月1日,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