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勵:「志清真善良!」

2025年04月01日13:22:04 歷史 1561

夏志清曾經竭力說服固執孤獨的張愛玲去印第安納大學開會並與劉紹銘見面。

周勵:「志清真善良!」 - 天天要聞

本文作者與王洞(左)近日相聚

紐約時報大廈W牛排館,水晶吊燈的光暈在九旬高齡王洞披散的銀髮上跳躍,她感嘆道:志清心腸好,他欣賞張愛玲的才華,儘管這顆曾經璀璨的流星,在紐約的黃昏里早已黯淡了。

「夏志清心地善良」,這是夏師母王洞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問:「究竟怎麼善良,舉個例子說說。」這時,她總會說出一個新故事。

周勵:「志清真善良!」 - 天天要聞

夏志清(右二)王洞(右三)婚禮時

這次的餐桌上,王洞講了夏濟安的得意門生、才子劉紹銘教授求見張愛玲的逸事。

劉紹銘(1934—2023),著名作家、翻譯家、文學評論家,曾主持翻譯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他非常欣賞張愛玲,著有《愛玲說》《再讀張愛玲》《到底是張愛玲》,儼然是「張學」第二梯隊的開拓先鋒(第一梯隊自然是夏濟安、夏志清昆仲)。但是,1966年初,當劉紹銘向恩師夏濟安(1965年去世)的弟弟夏志清表示想見一見張愛玲,以確立他研究張愛玲早期著作的作者印象,這個簡單誠懇的學術要求,經由夏志清轉達,居然被張愛玲一口回絕了。

周勵:「志清真善良!」 - 天天要聞

劉紹銘

劉紹銘教授記得他的恩師夏濟安拿著剛出版的《文學雜誌》(刊有張愛玲小說選),曾感慨地對他說:「張愛玲終於遇到我老弟志清這個伯樂了。」劉紹銘常講:按照江湖說法,夏志清對張愛玲有大恩。張愛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再度走紅,很大程度上與夏在《中國現代小說史》里對其極其推崇有加有關。他說:「如果不是因為夏志清,張愛玲今天哪有如此風光。」張愛玲在康州賴氏女子學院翻譯《海上花》的工作、之後在伯克利大學陳世驤手下當研究員的工作等都是夏志清介紹的。

但張愛玲在美國生涯40年中僅與夏志清見過四次面,她不僅沒請夏志清吃過一次飯,甚至連一本簽名的書都沒有贈送過,且多次謝絕了夏志清讓她登門看望自己妻子女兒的誠意邀請。夏志清1985年給她寫的信,她直到1988年才打開看,還有些夏先生的信件她收到就直接丟入垃圾桶。可以說是不可思議。

周勵:「志清真善良!」 - 天天要聞

張愛玲拒見劉紹銘後,讓善良熱忱的夏志清很不開心,一是因為張愛玲如此不尊重兄長夏濟安的高徒,如此決絕,二是夏志清正打算通過劉紹銘替走投無路、人際關係極差的張愛玲找一份佛羅里達大學的工作。夏先生忍住心頭怒氣,再次耐心說服張愛玲,挑明了劉紹銘翻譯《中國現代小說史》的重大貢獻,以及劉紹銘替她找工作的事。張愛玲總算答應了。1966年6月,劉紹銘在印第安納大學的一個學術會議上,總算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了張愛玲。那天,張愛玲穿著旗袍,身段纖小,像是從她小說里走出來的「臨水照花」人。劉紹銘從夏志清那裡得知張愛玲日子不好過,於是千方百計為她找工作。張愛玲終於被感動,偶爾以「紹銘」開頭給他寫一些不冷不熱的信表示感謝。

劉紹銘在隨筆《愛玲小館》里開篇便說:「也許是因為我跟張愛玲有一面之緣(此生因此沒有白活)……」劉紹銘成為張愛玲的「鐵粉」,並終身對「祖師奶奶」保持著不懈熱情,傾力寫了多部「張學」著作。其中重要的主線是,夏志清沒有把張愛玲當初斷然拒絕見面的細節告訴劉紹銘。也就是說,劉紹銘直至89歲彌留之際,都不知道夏志清曾經如何竭力說服固執孤獨的張愛玲去印第安納大學開會並與劉紹銘見面。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夏志清是學富五車的真君子。「志清真善良!」幸虧張愛玲遇見了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34年來逾八萬人選擇海葬 上海有哪些節地生態葬惠民政策? - 天天要聞

34年來逾八萬人選擇海葬 上海有哪些節地生態葬惠民政策?

東方網記者項穎知4月3日報道:清明小長假前夕,在市民政局主辦下,一場跨越34載的致敬儀式今天下午在上海濱海古園舉行,拉開了今年上海海葬文化周的序幕。記者了解到,自1991年首次海葬活動以來,上海已累計護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務家庭超31萬戶,成為全國海葬數量最多、服務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為紀念丈夫來...
AI技術重現音容:向秀麗烈士後人與奶奶「跨時空對話」 - 天天要聞

AI技術重現音容:向秀麗烈士後人與奶奶「跨時空對話」

中新網廣州4月3日電 (蔡敏婕 劉馨齡)清明時節,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銀河廣場,松柏蒼翠,木棉花火炬熊熊燃燒,氣氛莊嚴肅穆。 廣州市民政局3日舉行「英雄花開英雄城」緬懷先烈·致敬英雄——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動。社會各界來到烈士陵園,通過向烈士墓獻花、參觀烈士紀念館等形式,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廣州舉行202...
吉林省舉行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 - 天天要聞

吉林省舉行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

中新網通化4月3日電 (李彥國 高龍安)吉林省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3日在通化市舉行,700多名各界代表向楊靖宇烈士、東北抗聯英烈以及所有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和國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們致敬。 清明節前夕,楊靖宇烈士陵園松柏蒼翠、莊嚴肅穆,各界代表手持鮮花、列成方陣。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戎裝銅像屹立在陵園正中...
山西這座城市2600年沒有改過名,只為紀念一位千古先賢和一個正在被遺忘的節日 - 天天要聞

山西這座城市2600年沒有改過名,只為紀念一位千古先賢和一個正在被遺忘的節日

節氣童謠《清明》作詞:李姝 作曲:鄒頔童聲合唱:深空少年合唱團三月三,天氣新,上巳祓禊祈平安。搖春光,盪鞦韆,盪走百病笑開顏。寒食節,蒸寒燕。飛向雲端彩虹現。插春柳,思親人,全家團圓是美滿。中國人一向有慎終追遠的傳統,一年中除了清明節,還會在中元節、寒衣節、冬至、除夕等節日里虔誠地祭奠祖先。每一個祭祖...
清明節傳統禁忌知多少? - 天天要聞

清明節傳統禁忌知多少?

清明節溯源傳統,銘記禁忌。清明節溯源傳統,銘記謹記。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背後藏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刻文化。租傳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饑寒交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湯給他喝。後來重耳當上了國君,卻忘了介子推的功勞。等想起時,介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青年報記者孟存田 通訊員張琪 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上午,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部分師生前往郊區河底鎮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開展「紅色耀三晉,青年永傳承」主題清明節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束、集體默哀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 天天要聞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新華社哈爾濱4月3日電(記者王君寶)近日,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普查隊在推進孫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時,發現一枚侵華日軍遺留炮彈。「在普查中,工作人員來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吳鎮侵華日軍地下隱蔽部,在文物本體西北側發現了這枚炮彈,經過現場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彈為侵華日軍遺留。」孫吳縣文物保...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聞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這一串串數字背後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76年前,蘭州戰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役,許多戰士血灑蘭州474位烈士長眠於蘭州市烈士陵園名字被歲月隱沒,生命卻融入山河大地蘭州市烈士陵園華林坪革命烈士紀念塔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蒼松翠柏簇擁一顆顆深埋黃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