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貴少年掌權,寒門晚年得志,背後其實是社會階層的規律

2025年04月04日01:42:04 歷史 1439

社會分層一直都在,不同階層發展情況差別可大了。

為啥權貴容易少年得志,寒門常常要大器晚成?

權貴少年掌權,寒門晚年得志,背後其實是社會階層的規律 - 天天要聞

先看看權貴階層那些少年才俊,機會好得沒話說。

西漢霍去病出身背景強,17歲出征匈奴就立大功了。

三國孫權18歲接父兄大業,靠著資源人脈穩住局勢。

權貴繼承者靠家族資源,早早積累經驗為掌權準備著。

權貴少年掌權,寒門晚年得志,背後其實是社會階層的規律 - 天天要聞

寒門庶子成功可太難了,劉邦就是個明顯例子。

北宋蘇洵年少不愛學習,到處閑逛後才開始認真讀書。

幾次科舉都沒成功,50歲苦學文章終於獲得讚賞成名。

從世界規則角度看,階層差異特別明顯。

底層群體忙於基本生存需求,認知往往局限於日常瑣事和眼前利益。

權貴少年掌權,寒門晚年得志,背後其實是社會階層的規律 - 天天要聞

中層精英專註於提升專業技能和戰術水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努力拚搏。

頂層繼承者則站在更高層面,構建全面、系統的思維體系,從宏觀掌控局面。

當普通人還在琢磨如何遵循規則時,權貴階層已經在思考如何制定和改變規則,進行長遠的利益布局。

網上有一個報道說:

當代社會階層,上層大約460萬人,中層9900萬人左右,其他老百姓和底層大約13億(出處不詳)。

權貴少年掌權,寒門晚年得志,背後其實是社會階層的規律 - 天天要聞

不同階層有著不同的特點。

對於底層來說,突破困境的關鍵在於看清現實,不被表象迷惑。

底層的恐懼會導致行為上的保守,不敢輕易嘗試新事物;

中層的焦慮容易引發內卷,大家都在有限的空間里激烈競爭;

頂層的危機感則促使他們不斷提升統治力,鞏固自己的地位。

那些掌權者,很擅長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手段來掌控局面,達到自己的目的。

底層想要改變,首先得重視教育投資,砸鍋賣鐵也得讓孩子多讀書;

從打工仔,到小老闆,再到投資人

多試試新領域新工作,說不定就能找到新的藍海了。大家覺得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濟南市萊蕪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濟南市萊蕪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4日訊 梨花風起正清明,緬懷先烈寄深情。清明節到來之際,濟南市萊蕪區各學校師生組織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在濟南市萊蕪區萊蕪戰役紀念館,師生們向革命烈士默哀,並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
「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開庭在即,老母親清明掃墓:給兒孫祭奠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 天天要聞

「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開庭在即,老母親清明掃墓:給兒孫祭奠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大皖新聞訊 江西景德鎮「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有了新進展。日前,死者的至親胡女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們已收到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通知,此案將於4月14日或4月15日開庭審理,肇事者廖某某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起訴。「給兒孫祭奠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胡女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4月4日清明節這一天,她和親屬一...
覺羅名義上也是皇族,但從各方面待遇來看,頂多就是高配的旗人 - 天天要聞

覺羅名義上也是皇族,但從各方面待遇來看,頂多就是高配的旗人

愛新覺羅氏家族按照血緣遠近分為宗室、覺羅,儘管名義上都屬於皇族,但是覺羅不管是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待遇,都遠不如宗室,比一般的旗人也高不到哪去。關於覺羅的文章御史寫的不多,藉此機會與諸位分享有關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政治待遇方面的差異清代的皇族別
曹操盜墓:從軍閥提款機到反盜墓祖師,狠人操作震碎三觀! - 天天要聞

曹操盜墓:從軍閥提款機到反盜墓祖師,狠人操作震碎三觀!

你以為曹操盜墓就是挖墳找錢?錯!這哥們兒是中國盜墓界的「產業鏈教父」——設盜墓辦公室、搞績效考核、玩薄葬疑冢,連現代資本家看了都直呼內行!今天咱們就扒開《三國演義》的遮羞布,還原一個真實的盜墓狂魔曹操,那些歷史課本不敢寫的騷操作,隨便一條都
清明祭英烈:「紅岩精神」育時代新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祭英烈:「紅岩精神」育時代新人

4月2日,重慶市渝中區大中小學「行走的思政課」暨「清明祭 紅岩魂」活動正式舉行。圍繞「紅岩精神」的重要發祥地——紅岩村、曾家岩、虎頭岩,讓黨員、團員、少先隊員共上一堂「三岩思政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和發揚「紅岩精神」。 活動現場。重慶市渝中區教育委員會供圖 「同學們,你們知道『紅岩精神』的內涵是什...
2025年還健在的開國將帥僅剩一人,如今101歲,曾被蒼蠅救過一命 - 天天要聞

2025年還健在的開國將帥僅剩一人,如今101歲,曾被蒼蠅救過一命

方以智站在南京城牆上,望著遠處戰火蔓延的天際線。這位曾經的明朝大臣此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剃髮為僧,隱姓埋名。康熙年間的文字獄風暴即將來臨,這位學貫中西的思想家選擇了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一選擇,讓他避過了殺身之禍,卻也幾乎讓後世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