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2024年06月25日01:52:06 歷史 1741

人行天橋,是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在解決人車矛盾、行人過街等問題同時,也見證著一個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展示著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城市內涵。

上個世紀80年代,武漢開始大規模建造人行天橋。江漢路、六渡橋民生路太平洋鍾家村、司門口、建八青山公園、民主路小東門、漢口同濟醫院、黃鶴樓、武昌亞貿商場.....這些人行天橋伴隨了一代又一代武漢人的成長。

武漢人行天橋歷史:「1980年,武漢市在武勝路南側建設了第一座人行天橋(此橋後被拆除)。1983年,時隔3年後,武漢在中山大道江漢路口建設第二座人行天橋。1985年,武漢建設第三座人行天橋,即著名的六渡橋人行天橋。據統計,從1980年至2009年,武漢市先後建設了60餘座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平均每15年建設30餘座……

近年來, 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遷, 天橋或因修下穿通道、高架橋、地鐵等工程,天橋逐漸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回首間,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人行天橋竟成為心中抹不去的那縷武漢鄉愁。


排名前三的武漢人行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武勝路人行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六渡橋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民生路天橋

民生路天橋,1987年建成。一頭連接工藝大樓,一頭連接對面商鋪。由於天橋樓梯折返處高度不夠,還在折返處掛牌小心碰撞。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黃鶴樓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十五中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蔡家田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中南財大首義校區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武漢商場門口人行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江碼跨鐵路人行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利濟路人行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原永清街人行天橋

此外,還有武漢理工大學理工一橋、二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理工大雄楚大街天橋

那些年,我們過馬路時走過的天橋 - 天天要聞

民族大道光谷廣場天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陝西四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聞

陝西四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李西寧西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市物流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職務。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姚開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專員職務。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決定:...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 天天要聞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今天,龍華烈士紀念館裡迎來一場特別的黨課——以話劇《前哨》為藍本改編的沉浸式戲劇《獄中的哨聲》帶領觀眾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臨「左聯五烈士」犧牲前最後被關押的牢房,傾聽他們的聲音。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形式,觀眾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走近歷史。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 天天要聞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6月27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政論專題片《第二個答案》。專題片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7萬件,其中立案中管幹部86人、廳局級幹部3533人、縣處級幹部2.8萬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黨、國家、軍隊內部的嚴重隱患正在消除,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專題片說。政知...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 天天要聞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檢察護企      為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常態化長效機制,深入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6月26日上午,瑞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曰生到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瑞麗市音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和法治需求。      走訪...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 天天要聞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徐州小子,志存高遠清朝年間,江蘇徐州的一戶貧寒農家裡,誕生了一個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過書香門第的輝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貧寒並未磨滅李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聞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袁公博編輯|t引言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於多流經山谷,自古以來改變不大,而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