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馮唐易老 feng táng yi lâo
「解釋」
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
「出處」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運多處,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感慨人生。
「示例」
馮唐易老雙蓬覺,殷浩難投一紙書。大元:吳景奎《寄蘇伯夔詩》
「故事」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一篇《滕王閣序》,慨嘆生不逢時,命蹇事乖,替先人留下千古令名。
馮唐,西漢人,祖籍趙國,後移居安陵。因行孝出名,年老時方任中郎署長,事奉漢文帝。
有一次,漢文帝乘車經過中郎官署,問馮唐:「老人家為什麼當了郎官呢,家在何地?」馮唐如實答對。文帝說:「我在代郡時,常聽人稱讚趙將李齊賢能,如今還記得起李齊鏖戰鉅鹿城下的故事,你知道這個人嗎?」馮唐說:「作為將領他還比不上廉頗、李牧。」文帝問:「為什麼呢?」馮唐說:「我祖父為趙將,和李牧友好,我父親任過代相,和李齊友好,了解他的為人。」文帝聽了拍大腿嘆道:「唉!偏偏我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愛將,不然,還怕匈奴嗎?」馮唐說:「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文帝大怒,拂袖而去,而且一直耿耿於懷。
後來,匈奴大舉進犯,文帝又召見馮唐問道:「您怎麼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呢?」馮唐答道:「古代君王拜將時,跪著推車子,且約定將在外,有權決定軍功、爵位、賞賜諸軍務,先行後奏,這不是空話啊!我祖父說,李牧守邊時,把徵收的租稅都用來犒賞將士,朝延從不干預,因而能竭盡才智,南征北戰。後來趙王遷即位,聽信郭開讒言,誅殺李牧,趙國便從此一蹶不振。我聽說現在的雲中太守魏尚,用自己的俸錢來犒賞將士,因此眾志成城,令匈奴聞風喪膽。而陛下您卻因魏尚上報斬敵數目差6個首級,把他削職治罪判刑。我認為陛下法令太苛,賞賜太輕,刑罰太重,即使廉頗、李牧也不能任用。」
文帝聽了,大喜。當即派馮唐拿著節令去赦免魏尚,讓他復任雲中郡守,並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兵。
漢文帝後元七年,景帝即位,任命馮唐為楚相,後來又被免職。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馮唐身歷三朝,卻始終鬱郁不得志。景帝死後,漢武帝即位,詔求賢良人才,推舉馮唐,但馮唐當時已經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就讓馮唐的兒子馮遂任郎官。馮遂也才能出眾,和司馬遷是好朋友,因而《史記》便有第一手材料為馮唐立傳。
馮唐在漢朝時期聞名於朝野,原因就是說話直率,不知忌諱,一根筋走到底。因此在朝中雖然是三朝元老(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代),人已不是那個人(從青澀少年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者),官卻還是那個官(郎中署)。也正是因為這樣,有一次,漢武帝乘轎路過郎署時遇上了他,忍不住問道:「你這麼老了,怎麼還是一個郎署?」馮唐嘆道:「我在漢文帝時就為郎署了,只因生不逢時,一直懷才不遇啊!」隨即他說出了「懷才不遇」的原因:1. 名如其人好文,而我好武,因此得不到重用。2. 人如其名好美,而我貌丑,因此得不到重用。3. 陛下您即位後文武皆好,美醜皆喜,卻偏生重用年少的;而我卻老了。因此也得不到重用。漢武帝聽了他的話很是感動,因此提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