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2022年07月05日11:02:02 歷史 1063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提到二戰時期的日本師團,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狂熱」和「兇殘」,典型的例子就是仙台師團、熊本士團。

可偏偏就有一個日本師團,被美軍方面評價為「和平使者」,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甚至還因害怕正面交鋒,而放走了包圍圈裡的40萬國軍——這就是日軍第4師團,大阪師團。

他們到底是強悍還是羸弱?是懦弱還是聰明?歷史上真實的大阪師團,究竟如何呢?

起源:商業之都

1888年5月14日,日本人以大阪鎮台為母體,編出了第4師團。

作為日軍中的「老前輩」,第4師團本該受到其他師團的尊敬,可事實卻與之截然相反。

且不說這支部隊的實際作戰能力如何,公認的一點是這支部隊打起仗來不夠「勇武」,反而透著一股市井商人般的「奸詐」,與其他部隊格格不入。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一是大阪地區堪稱當時的「商業之都」,民眾生活條件比較好,民智也比較開化。

所以出自那裡的士兵比較惜命,打起仗來更理性理智,不會一個勁地追求無畏衝鋒,這一點在東京的繁華地區也有所體現。

二是大阪師團主要是由小販和游商組成的。

古話說得好,「無奸不商」,由商人構成的一支部隊打起仗來,自然更講究「性價比」。

這也難怪當時第4師團的口號會是「不佔便宜,就算吃虧」。

二戰爆發的時候,大阪師團是日軍常備的17個師團之一,而且還是這裡邊裝備較為精良的甲種師團。

聽起來很唬人,可實際上關於這個師團的「奇聞軼事」可太多了,而且大多令人捧腹,我們接下來就舉例給大家介紹一二。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軼事:大阪師團的搞笑過往

首先,大阪師團曾被稱為「無敵皇軍」。

1939年,蘇聯和日本在中蒙邊界的諾門坎地區打響戰爭,當時日本本部派仙台軍團和大本軍團一同前去支援。

仙台軍團接到命令後,日夜行軍,只用了短短4天就抵達諾門坎,並且在當天就投入了戰鬥。

可是大阪師團呢?士兵們一聽說要打仗,紛紛跑到了醫務室里說自己「頭疼腳痛」,最後氣的部隊指揮官親自坐到了醫務室里。

士兵們這才放棄裝病。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雖然放棄了裝病,但大阪師團的成員們還有很多避戰手段,他們在趕路的時候非常磨蹭,以至於4天能走完的路,他們走了七八天。

最後等他們抵達戰場的時候,仙台師團已經被打得四散奔逃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日本和蘇聯還停戰了。

大阪師團最後什麼沒幹還撈了一個「遭遇激戰,卻損失極小」的名聲,被日本後方大力宣傳,甚至當時人們還一度喊出了「無敵皇軍第4師團」這種口號。

最後還是關東軍方面的宣傳官看不過去了,將「無敵」改成了「無傷」,嘲諷第4師團的人都是「懦夫」。

其次,大阪師團以「嚴守命令」而著稱。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徐州會戰的時候,李宗仁的40萬國軍不幸被日軍合圍,好不容易跳出了包圍圈,結果卻發現前方出現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日軍」。

李宗仁命令部隊朝著一側的山區撤離,準備利用地形和日軍打一波「游擊戰」,可是在他帶兵進山後,等了很久都沒能等到日軍過來。

派人去打探才發現,那支部隊居然已經駐紮在路邊起鍋燒飯了。

最終,李宗仁帶兵揚長而去,順利地擺脫了日軍的圍剿。

據說出現在這裡的這支部隊正是第4師團,大阪師團,後來日軍指揮部方面也曾問過他們為什麼沒有進行阻擊,而他們給出的答案是,

「沒有接到對中國軍隊進行截擊的命令。」

消息一經傳出,我國軍隊便紛紛得知「來自大阪的士兵不會打仗」,以至於最終日軍十一軍指揮官把第4師團閑置在了後方。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第三,大阪師團還被稱作最「時髦」的部隊。

日本各個師團,基本上都有各自內部統一的臨別緻辭,用於和其他部隊道別。

以第2師團為例,局面較優的時候,他們的分别致詞是「武運長久」,局面較劣的時候,他們的分別之詞是「九段坂見」,這裡的九段坂指的就是靖國神社。

可是大阪師團卻不一樣,這支部隊無論局面優劣分別時說的都是「御身大切」,翻譯成漢語的意思就是身體安康、保重身體。

他們不僅自己消極避戰,還會把這種情緒帶給其他部隊,當裝病住院後遇到一些受傷士兵的時候,大阪師團的「前輩」們往往會問,

「你為什麼這麼拚命啊?保命要緊。」

這麼怕死的部隊,在日軍裡面也算是獨一份了。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最後,這支部隊是經美軍認證過的「愛好和平」。

日本戰敗後,有些狂熱的戰爭分子根本不願意投降,可這種情況在大阪師團里就很少見。

天皇宣布投降沒多久,他們就繳械投降、順利回國了,而且回國第2天,就有很多士兵跑到了美軍兵營前去兜售一些戰爭紀念品了。

與此同時,這支部隊在精氣神上也和其他部隊直接區分了開來,當時各個日軍部隊的士兵幾乎都是萎靡不振、面黃肌瘦的。

唯獨大阪師團里的士兵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絲毫看不見一點飽受戰爭磨礪的模樣。

理所當然的,第4師團也成為了日軍南方軍中死傷最少、裝備物資保留最完整的一支部隊,也就難怪這支部隊被美軍評價為「愛好和平」了。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真相:奸詐但不懦弱

不過很多人都將這支部隊給小覷了,真實的大阪師團,的確奸詐,但是並不懦弱,至於羸弱就更無從談起了。

之所以說它奸詐,是因為我們上面也提到了,大阪的城市氛圍擺在那裡。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上都是農民依附於擁有土地的「大名」,而大名則是效忠於天皇。

這使得日本的文化極具有服從性,是後來二戰時期士兵狂熱信奉天皇的基礎。

可是在大阪卻又不一樣,這座商業城市並不信奉「上下級統治」這一套,雖然也服從於天皇,但是也時常考慮著苛捐雜稅的問題,與「大名」鬥智斗勇。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效忠天皇而死,但絕不可能盲目服從一切命令,「無意義」地死去。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大阪軍團並不「懦弱」這一點,在各個時期中,其實也都有所體現。

比如說在西南戰爭的時候,大阪師團面臨薩摩武士組成的叛軍時毫不示弱,一番激戰後,成為了當時參戰各師團中,唯一受到天皇獎勉的部隊。

日俄戰爭的時候,第1師團有陣地始終無法攻克,換成第4師團來,沒過多久就攻堅成功了。

而且後來以山地戰出名的「丹波之鬼」筱山步兵第70聯隊,也是從第4師團中改編出來的,由此可見,這並不是偶然。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個甲種兵團,再弱又能弱到哪裡去?再者說了,如果這真的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日本軍部也不可能在這支師團上耗費那麼多的心血了。

當然,我們在上面所提到的那些事迹,也並非是國人所杜撰的,大多是出自日本歷史學家關幸輔當初所寫的《日軍第一窩囊廢師團》這篇文章。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而大阪師團其實也是日軍中少見的「計謀型部隊」,他們不是一味蠻幹,而是更加註重策略。

比如說打攻堅戰的時候,他們不會像第2師團一樣,一昧地發起猛衝,反而是在一輪衝鋒後就撤回去搜索信息。

像第2師團這樣的蠻幹型,和第4師團這種計謀型,可以說是各有各的優劣。

如果是和實力一般的敵人作戰,那麼很明顯第2師團的作戰方式更容易取得效果。

可是如果敵人比較強悍,那麼第2師團的作戰方式就要遇挫了,即使成功也要蒙受巨大的損失。

有關這一點,在日軍和國軍、美軍的作戰中,就充分體現了出來。

要知道至今第4師團的編製還都保留著,沒點實力怎麼可能能做到這一點?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評價:幸運的大阪部隊

既然大阪師團是有實力的,那麼難道沒有人站出來對關幸輔的文章作出駁斥嗎?

答案當然是有的,日本軍史作者就曾專門寫文駁斥過,說這是對大阪部隊的一種歧視。

不過有一說一,效果並不明顯,因為大阪部隊實在是太「招人恨」了。

要知道,日本陸軍戰前籌備的17個常備師團,絕大多數都「玉碎」了,像大阪師團一樣,保留完整編製、戰力受損不大的師團基本沒有。

比如說第2師團,在瓜島地區作戰時,2萬人死得只剩了5000人。

好不容易完成重建,結果又被安排去了緬甸,結果18000多人中,有超過2/3的人死在了那,順利回國的還不到6000人。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尤其是作為南京大屠殺罪魁禍首的16師團,13000多人只活下來了800人,死亡率高達94%,實屬因果報應。

第6師團去了布干維爾島,結果先後被美軍和澳大利亞軍隊重創,死亡人數在2/3以上,剩下的人也是下場凄慘。

第20師團去了新幾內亞,他們倒不是因為戰爭受損嚴重,主要是因為沒有吃的,很多人都餓死了,最終活下來的人也不到1/10。

這些都屬於直接玉碎當場的,沒有玉碎的那些師團也不好受。

比如第14師團,雖然在大陸作戰的過程中僥倖活下來了一半人員,還有一個師團部,但是隨後這些人就玉碎在其他地區,鮮有人倖免。

第3師團,第9師團和第11師團,被投到了淞滬戰場上,固然他們給中國軍隊帶來了很大的傷亡。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但是他們自己也沒有討到什麼便宜,一線步兵幾乎都打光了,師團人員基本上都是後來補充進去的。

了解完其他師團的境遇後,我們再來看看大阪師團,簡直就是「天選之子」。

先是被命令駐守在滿州,然後本來該被調去參加諾門罕戰役,結果他們還沒去就結束了,僥倖讓他們保得一命。

後來他們雖然領命去了華中地區,但是只參與了幾次掃蕩作戰,以及第2次長沙戰役。

不過在第3次長沙戰役到來之前,他們就已經被調走了。

等到了菲律賓,他們倒是趕上了戰鬥,只不過當時的美菲軍已經是奄奄一息,與其說大阪師團是去作戰的,還不如說他們是去收割了。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最後被派去支援緬甸,結果又是人都沒到戰爭就結束了。

在跟國軍,蘇軍,英軍、美軍都交過手,或者是準備交手的情況下,大阪師團居然沒有蒙受什麼損失,這屬實是運氣好。

不知內情的人,或許還真會覺得這支部隊是天下無敵的呢。

有趣的是,損傷不大的還不僅僅是大阪師團,凡是從大阪出去的部隊,幾乎都沒經歷過什麼激烈的戰鬥。

比如說25師團、34師團、44師團以及104師團,在這種情況下,大阪師團自然會遭人妒恨了。

所以說,大阪師團既不是一群懦弱無能的「可笑之輩」,也不是什麼大殺四方的「超級強軍」。

日軍大阪師團:故意放走40萬國軍,被日本歷史學家稱為「窩囊廢」 - 天天要聞

這就是一支裝備精良,比較「惜命」的軍隊,如果要硬說,那也就是運氣比較好,僅此而已。

不過美軍評價他們「愛好和平」卻有失偏頗,畢竟他們也參與到了戰爭中,即便不像其他日本士兵有那麼狂熱的戰爭熱情,但始終也無法磨滅他們曾經入侵的事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聞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決定,孫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了黨中央關於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孫志禹同志任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公開信息顯示,孫志禹,男,漢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樹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著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