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台演戲。成語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優孟曰:『若無遠有所之。』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歲塗,像孫叔敖,楚王及左事不能別也。庄王置酒,優孟前為壽。庄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也,欲以為相。」
春秋時期,孫叔敖擔任楚國令尹,他輔佐楚莊王興修水利、發展農牧漁業,使得楚國國力日強,並輔助楚莊王在「邲之戰」中大敗晉軍,從而使得楚國稱霸列國。可惜的是,正值壯年的孫叔敖由於積勞成疾,在楚莊王二十一年(前593年)便去世了,年僅三十八歲。
臨終之際,孫叔敖囑咐兒子說,「我死以後,你千萬不要做官,返鄉謀生去吧。」孫叔敖死後,他的兒子果然按照父親的囑咐,返回了家鄉。孫叔敖雖然擔任令尹多年,但為官清廉的他,並無多少家產,結果其子返鄉後不久,便變得窮困潦倒。
優孟是楚國的宮廷藝人,他滑稽善辯、擅長表演,常常以講笑話的方式向楚莊王進諫。當初孫叔敖擔任令尹時,認為優孟是個賢者,因此對其十分尊重。
臨終之際,孫叔敖除了囑咐兒子不要做官外,還曾對其說道,「我死以後,你沒有依靠,說不定會貧困,如果那樣的話,你就去拜見優孟,只要說你是孫叔敖的兒子就可以了,他一定會幫你。」
數年後,孫叔敖的兒子果然窮困潦倒,只能依靠給人背柴度日。一次,孫叔敖的兒子聽說優孟路過家鄉,想起父親生前囑咐的他,為了生存只好前去拜見,對其說道,「我是孫叔敖的兒子。父親臨終之際,囑咐我貧困的時候拜見您。」
優孟打量了孫叔敖的兒子一番,沒想到他竟然窮困至此,遂對其說道,「你別出遠門,等我消息便是。」
優孟回到家中後,立即命人縫製了一套孫叔敖生前喜歡穿的衣服帽子,自己則在家中不斷模仿學習孫叔敖的言談舉止。優孟本就善於表演,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後,已經簡直活像孫叔敖,就連與孫叔敖相熟的大臣們都分辨不出來。
做好準備後,優孟趁著楚莊王舉辦酒宴時,穿戴上孫叔敖的衣裝,又模仿著孫叔敖的樣子上前為楚莊王敬酒。楚莊王見狀大吃一驚,以為是孫叔敖復活了,當場便要任命他為令尹,優孟卻說,「請允許我回去與妻子商量,三天以後再來就任令尹。」
三天以後,優孟前來拜見楚莊王,楚莊王問他,「你的妻子都說了些什麼?」
優孟回答說,「我妻子不同意,她說楚國令尹不值得做。孫叔敖身為令尹,忠誠廉潔,所以楚王才得以稱霸。現在他死了,他兒子卻連立錐之地都沒有,窮得靠背柴為生。像孫叔敖那樣,還不如自殺。」
不等楚莊王反應過來,優孟又接著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難以得到溫飽。出外做官,自身貪贓卑鄙的,積有餘財,不顧廉恥。自己死後家室雖然富足,但又恐懼貪贓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殺,家室也遭誅滅。貪官哪能做呢?
想要做個清官,遵紀守法,忠於職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孫叔敖,一生堅持廉潔的操守,現在妻兒老小卻貧困到打柴為生。清官實在不值得做啊!」
優孟的這番說辭,讓楚莊王感到十分愧疚,連忙向優孟道歉,並立即派人召見孫叔敖的兒子。
孫叔敖的兒子抵達王宮後,楚莊王先是向其致歉,接著便表示要賞賜一片封地給他,以確保功臣之後能夠富貴傳承。
聽到楚王要賞賜自己,孫叔敖的兒子突然又想到了父親曾經的囑咐,孫叔敖曾告誡兒子說,「楚王曾多次封賞我,我都沒有接受,如果我死後,楚王要封賞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國和越國的交界處有個叫寢之丘的地方,此地貧瘠,且名字寓意不好,楚人敬畏鬼神,而越人則信鬼神以求福。所以,能夠長時間享有的,只有這個地方了。」
想到父親的話,孫叔敖的兒子連忙叩謝楚莊王,並請求楚王將寢之丘封給自己。自覺對孫叔敖有所虧欠的楚莊王,本想封其肥沃土地,哪裡想到孫叔敖的兒子竟然只要一片貧瘠之地,見其態度堅決,楚莊王只好同意了其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