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2022年07月02日16:54:02 歷史 1547

1986年春天,河南一位名叫劉法玉的老婦人,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了江西烈士陵園,祭拜一位名叫賴來發的烈士。

老人之所以跋山涉水趕來,是因為她是這位烈士家的童養媳,也就是賴來發的妻子。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然而在墓園內,老人竟然發現自己的墓碑赫然屹立在那裡,而民政局的工作人員也疑惑地問:「您的這塊烈士碑怎麼辦?」

老人明明還活著,為何已經被立了碑?

曾經作為童養媳的她,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一生?

這一切要從1913年說起...


童養媳的悲慘命運


1913年,彼時辛亥革命爆發後不久,當時國內各種新舊勢力錯綜複雜。

雖然清朝已經覆滅了,但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還是過得很凄苦。

這年初夏,江西省興國縣的一個小山村裡,一個名叫劉法玉的女嬰呱呱墜地。

劉法玉的父親是當地一個地主家的長工,雖然工作穩定,但家裡吃飯的嘴巴實在太多了,一大家子人時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無奈之下,父母只好從七個孩子中,將劉法玉選出來送給了一戶賴姓人家做童養媳。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舊社會的童養媳)


劉法玉就是在這樣的安排下,成為了小男孩賴來發的「妻子」。

由於兩個孩子年紀尚小,顯然談不上傳宗接代,於是,劉法玉從7歲那年起,就開始像丫鬟一樣伺候起了自己的「丈夫」。

不過,當時賴家也是窮得叮噹響,劉法玉只好跟著賴來發一起出去撿柴、挖野菜、摘野果,以此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挖野菜)


可以說,劉法玉「嫁」過來之後,甚至承擔起了一半以上的養家責任。

也正是這樣吃苦的經歷,讓劉法玉養成了要強的性格。


花季女子鬧革命


16歲那年,劉法玉看到各地都在鬧革命,也萌生了要參加革命的想法。

賴來發擔心鬧革命會出人命,便勸阻劉法玉莫要參加。不過當時劉法玉已經有了自己的價值觀,便毅然報名參加了農會。

在農會勞動期間,劉法玉態度積極又能吃苦,於是被評選為婦女隊長,並參加了革命學習班。

兩年後,劉法玉已經出落成了一個大姑娘,以她當時的身份是可以解除這樁包辦婚姻的。

不過劉法玉與賴來發相處多年,二人之間早已產生了情感,加上賴來發人品端正,劉法玉便同意與賴來發完婚。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老式婚禮)


婚後的劉法玉肩上養家的擔子雖然更重了,但她卻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女人不應該一輩子圍著鍋台轉!

於是她徵求了丈夫的同意,繼續開展革命工作。

不僅如此,她後來還說服了丈夫也跟她一起幹革命,丈夫被她的熱情打動,也開始從事一些與革命相關工作。

1932年6月,劉法玉經人介紹加入了工農紅軍,在三軍團五師三連從事後勤工作。

鑒於她的出色表現,很快組織就將她升任為洗衣班班長。

在擔任班長期間,劉法玉以飽滿的熱情和開朗的性格,將這項工作幹得很出色。

不久,部隊幹部經過開會討論,決定派她去負責醫護工作。

1933年2月,劉法玉被調往福建醫院,開展救治傷員工作。

當時,在白色恐怖的陰影籠罩下,前線受傷的戰士被接連不斷地送到了醫院。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救助傷兵)


然而當時醫院醫療設備落後、緊急藥品短缺,因此救治工作很難開展。劉法玉看著戰士們血流不止,常常急得抹眼淚。

無奈之下,她忽然想到之前經常挖野菜時,認識一些中草藥,於是她馬上帶人上山去挖了一些草藥回來。

正是這些民間草藥,幫助醫院暫時緩解了藥品緊缺的問題。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劉法玉不僅學會了打針輸液、處理傷口,還趁著休息間隙學會了針灸推拿

這年年底,劉法玉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以一名黨員的身份,繼續嚴格要求自己。


原來丈夫也是紅軍


翌年8月,劉法玉跟隨紅軍出征,卻在部隊里與丈夫賴來發偶然相逢,她這才知道原來丈夫也在一年前加入了紅軍。

然而當時情況緊急,二人只能簡單交代幾句就各自歸隊了。

後來,劉法玉跟著彭德懷的紅三軍團繼續踏上了長征路,彼時國民黨部隊在途中層層封鎖,我軍戰士一批一批地受傷。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彭德懷查看傷亡情況後,決定採用白天休息,晚上行軍的辦法,盡量避開國民黨的圍堵。

1934年11月,紅軍渡過湘江轉到了貴州。

這天,劉法玉正跟隨隊伍前行的途中,突然遭遇了敵人的圍剿,我迅速展開反擊。

戰鬥進行了一夜,次日清晨敵軍開始撤退,劉法玉和幾個女紅軍戰士不等敵軍撤退完畢,便立即衝上火線搶救傷員。

不一會兒,劉法玉忽然聽到附近的一位戰友哭喊:「劉班長,賴來發同志...犧牲了!」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劉法玉聽到這個名字後身體一顫,趕快把懷裡的傷員包紮完畢,趕到了賴來發麵前。

此時賴來發的身體已經被炸得身首分離了,劉法玉看到這慘狀忍不住趴在丈夫身上痛哭起來。

然而哭了幾聲後,她忽然意識到現在情況還很緊急,於是立馬擦擦眼淚,將丈夫的遺體組合起來就近掩埋了。

隨後,她立即整理好情緒,像任何悲痛的事情都未曾發生一樣,麻利地為其他傷兵包紮、消毒,直到搶救工作結束,她才再次為丈夫之死傷心難過。

後來,在前往金沙江的途中,部隊再次遇到了敵軍的空襲。

劉法玉趕緊和戰友抬著一名傷員往樹林撤退,然而與她搭檔抬擔架的戰士不幸被炮彈擊中,當場犧牲了。

劉法玉看著空中盤旋的敵機和摔在地上的傷員,立馬背起他往樹林里跑。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空襲結束後,她便打算背著這名傷員出去時才發現,原來這名傷員竟然有130多斤,比她自己還重!

她不禁疑惑,剛才敵機轟炸的時候,自己是哪裡來的蠻力將這個傷員背起,一路小跑躲進樹林里隱蔽的?


喬裝打扮採購藥品


後來,紅三軍團在會理與兄弟部隊會合,彭德懷命令全軍休整,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傷員。

這時,劉法玉和同事們趁著這個空檔,趕緊開始為受傷的戰士清洗傷口。

然而,當時部隊攜帶的藥品幾乎用完了,戰士們的傷口卻在一天天惡化,劉法玉和護士們急得直哭。

萬般無奈之下,劉法玉只好用淡鹽水暫時代替消炎藥,為戰士們清洗傷口。

後來,劉法玉又找到一個止血老偏方——石灰,來暫時抑制傷員們的傷口潰爛。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可劉法玉深知這並非長久之計,必須要找到正兒八經的藥品才能行,於是便多次給領導提出補充藥品的建議。

1935年初夏,紅軍進入四川冕寧地區。

有一天,劉法玉正在護理傷員,忽然被團長叫了過去,一同被叫的還有她的好戰友鍾三秀。

團長長話短說,安排她倆去武漢為戰士們採購藥品,到了武漢後找劉家廟醫院的曹院長接頭。

劉法玉一聽是去採購藥品,立馬激動地應道:「保證完成任務!」

第二天一大早,劉法玉就脫下工作服,帶著接頭信和鍾三秀一起出發了。

二人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終於到了武漢。

鍾三秀正準備進城,劉法玉卻拉住了她:「我倆帶著接頭信,萬一被識破身份就麻煩了,我們得喬裝打扮一番!你等我一下!」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乞丐)


幾分鐘後劉法玉回來了,鍾三秀看她一身破破爛爛的乞丐服,頭髮亂蓬蓬,還滿臉泥污,驚訝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

劉法玉從手上的袋子里掏出另一身髒兮兮的衣服,讓鍾三秀也去換個裝。

隨後,二人就這樣邋裡邋遢地混進了城裡。

到了城裡後,劉法玉又假裝生病,找到了接頭人曹院長。

曹院長與劉法玉在多年前就認識,於是便按部就班地給劉法玉看診,隨後開出了一張藥方。

而這張藥方上寫著:「明天凌晨4點,葯會送到車站,請在候車室等。」

次日,劉法玉和鍾三秀早早地守在了候車室,曹院長也準時將藥品送了過來。

考慮到車站人多口雜,於是三人便打著掩護將藥品裝進劉法玉要飯用的麻袋裡。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藥品)


本以為很快就能進站坐上火車,然而,卻不巧遇到國民黨警察前來例行檢查。

他們看到劉法玉鼓鼓的麻袋,忽然停下腳步,準備打開麻袋檢查。

彼時曹院長還在候車室,他見情況不妙,立馬掏出手槍射殺了這2名鷹犬爪牙。

隨後曹院長給劉法玉使了眼色讓她快跑,劉法玉和鍾三秀趕緊趁著群眾騷亂,背著麻袋衝出了人群。

然而,方才的槍聲吸引了在旁邊巡邏的五名警察,他們快步朝劉法玉追去,曹院長又射殺了2位警察。

不幸的是,他自己也被射中倒地,當場犧牲了。


落入敵人魔掌


最終,劉法玉還是被另外幾位警察抓起來了,他們奪下劉法玉緊緊護著的麻袋,打開一看竟然是大量的藥品。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藥品)


隨後劉法玉和鍾三秀被拖進了審訊室,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二人儘管已經奄奄一息,但卻始終沒有供出曹院長的身份和紅軍的情況。

敵人看這兩個女子「嘴硬」得很,便開始採用另外一種策略。

他們把劉法玉單獨叫到一個小房間,忽然在桌上倒出了很多銀元,隨後又上了一桌好菜。

並告訴劉法玉,如果招供了這些都給劉法玉,否則死路一條!

劉法玉參加革命多年,經歷過流血犧牲,且早已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堅強不屈的革命意志,怎會被眼前暫時的蠅頭小利蒙蔽雙眼,進而出賣自己的靈魂呢?

而在隔壁審訊室的鐘三秀同志也跟她一樣寧死不屈。

敵人眼見遊說劉法玉未果,他們拔出腰間的配槍,猛地用槍把子砸斷了劉法玉的右手小指,來發泄怒火。

劉法玉慘叫一聲,隨即暈倒在了審訊室里。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女戰士受刑)


被捕六個多月後,劉法玉和鍾三秀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了,但還是不肯「招供」。

一天夜裡,監獄的看守忽然賊兮兮地說道:「起來吧,帶你們去一個好地方!」

劉法玉一聽這話,猜想他們要動手了,便已經做好了就義的準備。

隨後,6名看守將劉法玉和一些「犯人」押上了車,車子在山裡飛速行駛,劉法玉幾人沉默不語。

這時,忽然山林里忽然傳來了密密麻麻的槍聲,開車的敵人被擊中當場死亡,車子也隨之撞到一塊石頭停了下來。

劉法玉還沒弄清楚什麼情況,又忽然聽到山上的人大喊:

「同志們快下車!我們是紅軍游擊隊的!」

劉法玉和鍾三秀聽到「紅軍」二字,立馬交換了一下眼神,趁著兩方交火的間隙側身跳下了車。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紅軍游擊隊)


由於幾人還被繩子捆綁著,只好順著斜坡翻到了山下。

劉法玉滾到山下後受了傷,可手腳還被綁著,她喊了幾聲鍾三秀,鍾三秀卻沒有回應。

無奈之下,她打算求助紅軍游擊隊,可她又擔心山上還有敵人,如果大聲叫喊會給驚動敵人。

於是她從身後摸索到了一個石塊,不斷用石塊摩擦繩子,可怎麼也磨不斷。

正在她萬分焦急時,剛好一位砍柴的老農經過這裡。

老農得知她是紅軍戰士,連連誇讚她是好樣的,並幫她割開了繩索。

隨後,劉法玉跟著老人回了家,砍柴老農的老伴兒聽說她們的故事後,為她做了一頓「豐富的大餐」。

為了讓劉法玉安心養傷,他們還把自己女兒出嫁前的衣服找出來讓劉法玉換上,交代她養好傷再趕路。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老農)


劉法玉在這此休息了三天,為了不給老兩口添麻煩便告辭了。

離開後,劉法玉去找紅軍游擊隊卻沒有找到,找鍾三秀也沒有找到。

最後,她決定回到四川冕寧看看能不能找到大部隊。

然而等她歷經艱險回到了冕寧才知道,紅軍部隊早都轉移走了。

無奈之下,她只好憑著自己的猜測,朝著向北的方向趕路,希望能與大部隊遇上。

當時戰亂四起,到處都是國民黨的人,她擔心再次被捕,便女扮男裝混在乞丐隊伍里一路北上。

在這期間,劉法玉以乞討為生,順便四處打聽紅軍的下落,然而每次當她得到消息趕過去,都撲了一場空。

幾年時間過去了,劉法玉的足跡踏遍了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卻始終沒有找到紅軍部隊。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活烈士的墓碑


到了1943年,劉法玉輾轉到了湖北老河口,彼時她因為風餐露宿患上了重病。

一位毛巾廠的老闆看她可憐,便出錢把她送到了醫院,她也因此保住了一條命。

經過將近一年的調理,劉法玉終於恢復如初,為了報答老闆的救命之恩,她便留在了毛巾廠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陸續傳到了各個地方,劉法玉得知消息後激動不已,她便再次開始打聽紅軍的下落。

有一次,她偶然聽到一個木匠說起了紅軍的故事。

於是她便找到了這個名叫張金玉的木匠,可對方說那都是大半月以前的事了,而且具體的地址他也不知道。

希望再次破滅後,劉法玉只好打消了尋找紅軍的念頭,心想既然戰爭已經結束了,就不找紅軍了。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之後,劉法玉在張金玉家住了下來,張金玉對劉法玉非常照顧,劉法玉當時已經35歲了,看到有人這樣照顧自己感動不已。

於是二人就在媒人的撮合下結為了夫妻,過起了平平淡淡的小日子,之後劉法玉再也沒有提起過自己當年參加紅軍的事。

丈夫的老家是河南鎮平縣黑龍集的,解放戰爭勝利後,劉法玉就隨丈夫回到了老家。

後來她嘗試著給自己的老家親人寫信,然而卻怎麼也聯繫不上。

最終,劉法玉下定決心,留在河南跟丈夫好好過日子。

到了1985年,丈夫因病逝世,子女們也已經相繼成家,留下劉法玉孤孤單單一個人。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在那個年代,農村經常有這樣一個說法:一對相互依偎的老來伴,如果其中一個人先去世了,另一個人也就時日不多了。

劉法玉當時已經年過古稀,大概是猜想自己命不久矣,便時常回憶起年輕時候的事。

幾番糾結過後,她給孩子們講起了自己參軍的故事,並表達了自己想去祭拜前夫的想法。

孩子們得知母親有這樣壯烈的經歷,紛紛表示支持她回江西尋親。

第二年春天,在二兒子張丙顯的陪伴下,劉法玉終於踏上了回鄉的列車。

幾十年後,當她再次回到江西時,劉法玉的回憶像潮水一般湧出來,她幾度感慨落淚。

兒子安頓好住處後,就帶著劉法玉到了當地民政局。

民政局工作人員看到劉法玉老人激動不已,馬上向上級彙報了有關情況。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隨後,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劉法玉來到了興國縣烈士陵園。

劉法玉看到了前夫賴來發的墓碑,而在這塊墓碑旁邊還有另一塊墓碑,上面赫然寫著:紅軍烈士劉法玉永垂不朽。

劉法玉看到這幾個字愣住了,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趕緊解釋,當年紅軍在陝北會師時,曾經託人尋找過劉法玉。

可是尋找多時都沒有她的消息,組織以為她當年滾下山崖犧牲了,便將她記載了犧牲人員的名冊上。

後來新中國成立了,劉法玉就和其他犧牲的戰友一起被評為了烈士。

聽到這裡劉法玉痛哭不已,原來這些年她一直在找組織,組織也在找她,還把她評為了烈士!

工作人員一邊安慰劉法玉,一邊尷尬地詢問到:「那您這塊烈士墓碑,要不要先拆掉?」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劉法玉含淚說道:「不用拆了,等我百年之後,可以葬在這裡嗎?」

工作人員表示可以,不過需要劉法玉配合補辦一些手續,劉法玉欣慰地點點頭。

之後,兒子陪著她又回到了娘家,得知自己的娘家人已經歷經幾代,已經成為70餘人的大戶時,劉法玉又哭又笑。

為了進一步彌補母親的遺憾,兒子又託人找到了幾位老戰友,這其中一位便是鍾三秀。

1987年春天,已經白髮蒼蒼的鐘三秀,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劉法玉的家裡。

時隔半個世紀,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終於於光明之處相見,她們相擁而泣,互相訴說著當年的情況,彌補了這幾十年來互相牽掛的遺憾。

十年之後,劉法玉再次回到江西探親,受到了群眾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夾道歡迎,大家給予了這位「活烈士」最崇高的敬意!

之後,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劉法玉獲得了每月80元的生活補貼。

1986年,老婦回江西到陵園祭奠前夫,民政局:您那塊烈士碑咋辦 - 天天要聞

雖然只有80元,但這筆補貼卻對她意義非凡,因為這裡面有她火熱的青春,有她灑過的熱血!


結語


劉法玉作為20世紀初的童養媳,她的命運原本是非常具有悲劇色彩的,而像她這樣具有悲劇命運的中國婦女,在解放前的舊社會還有很多。

然而,劉法玉卻不信命,她始終在黑暗中堅持自己的革命理想,並通過實際行動,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為改變像自己一樣擁有悲劇色彩的舊中國女人的命運,而貢獻出了自己強大的綿薄之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著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