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生日,點燃蠟燭,想對黨許三個願望

2022年07月01日10:42:16 歷史 1065

文|陸棄工作室 孫玉良

今天是2022年7月1日,黨的生日。

在黨的生日,點燃蠟燭,想對黨許三個願望 - 天天要聞

我們黨101歲了,從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畫舫上開完「黨的一大」,經歷了百年風雨。截至到2021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達到9671.2萬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黨。而且,要求入黨的人源源不斷,截至到2021年底,全國入黨申請人達到2062.5萬人,入黨積極分子達到1009.1萬人。綜合數據,已入黨和想加入黨的中國人,已接近1億3千萬人。大數據充分表明,這個百年大黨並沒有衰老,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吸引著人們加入,為了崇高的信仰而獻身。

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具有這麼強大的生命力?不能用別的理由解釋,原因只有一個,信仰的魅力。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是信仰共產主義的,所有的黨員都願意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而獻身。而共產主義信仰是與中國古代儒家心目中的「大同社會」一脈相承的,何謂「大同社會」?《禮記·禮運》大同篇中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中國雖然在遙遠的古代就有這樣美好的設想,但經歷了幾千年的社會動蕩並沒有哪個帝王能夠身體力行地踐行這個夢想,孫中山提出了「天下為公」,也只是曇花一現。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之處在於,把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論與中國古代的「大同社會」理想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既打下了江山又坐穩了江山,訣竅只有一個:為人民服務。

在黨的生日,點燃蠟燭,想對黨許三個願望 - 天天要聞

老一輩革命家為什麼會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而前仆後繼地幹革命,如果不用「崇高的信仰」來解釋,實在找不出合適的理由。舉幾個例子,毛主席曾經做到了國民政府的代理宣傳部長,按現在的話說,妥妥的正部級幹部,那時候他還很年輕,如果在國民政府中走「仕途」,前途不可限量;周總理也曾經是黃博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家裡並不缺錢,憑他的本事,在國民政府做個副國級領導,可以說一點問題沒有;朱總司令年輕時在滇軍做少將旅長,一個月能掙2000大洋,比蔡元培做北大校長的薪酬600大洋還高几倍……但他們都毅然放棄了所謂的榮華富貴,跑到井岡山打游擊去了,每天槍林彈雨,冒著生命危險,這到底是為什麼?只能用一個原因解釋,為了成立一個他們心目中的「新中國」,這個新中國是一個美好的國家,未來便是形同「大同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

為了這個崇高的信仰,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見到有多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但他們有對共產主義或「大同社會」的樸素追求。這個崇高的追求目標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於是無堅不摧,趕跑了日本帝國主義,趕跑了國民黨反動派,僅僅用了28年的時間,中國便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新中國與舊中國最大的不同,便是中國共產黨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所有的政府機關前面都冠以「人民」二字。因為黨深深懂得,只要抓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並踐行之,中國共產黨就會變成一棵永垂不朽的「長青樹」。

在黨的生日,點燃蠟燭,想對黨許三個願望 - 天天要聞

今天是黨的101歲生日,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想為黨點燃101顆蠟燭,默默地許下三個願望:

第一,希望我們的黨永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應該永遠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奮鬥目標,這個大方向不能變,否則烈士的鮮血就白流了,人民群眾不同意;

第二,希望我們的黨永遠牢記「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這個大方向不能變。違背了這個宗旨,黨就變了顏色,人民群眾不同意;

第三,希望我們的黨永遠保持乾淨、純潔。我們的黨是有危險的,危險來自於內部。有些人思想不純混進了黨,有些人思想動搖叛變了黨,這就如同血液里有了血栓,流通不暢是要出現「腦梗」的。因此在黨內「清淤」將成為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反腐敗要有「刮骨療毒」的勇氣,如果不這樣,黨的健康成長就會出現危險。

在黨的生日,點燃蠟燭,想對黨許三個願望 - 天天要聞

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是中國共產黨這個大集體中的一個細胞,只有每個細胞都健康,中國共產黨這個整體才會健康,中國共產黨才會「萬歲」。每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都希望中國共產黨萬歲。但「萬歲」不是喊來的,而是依靠每一名共產黨員踏踏實實做出來的。世界上有哪個黨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唯有共產黨。這是一個代表人類光明進步的黨,只要她保持乾淨純潔不被污染,中國在黨的領導下,就一定會走向光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祝福您,中國共產黨!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路,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