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2022年06月30日19:33:02 歷史 1647

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2010年,92歲的傅涯因病去世。

這個25歲嫁給陳賡,在陳賡病逝後、又獨自養育5個孩子的堅強女子,以從容平靜的姿態,為傳奇人生畫上了句號。

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傅涯去世沒多久,陳賡的子女們向中央提出一份申請:希望把父親陳賡的陵墓遷出八寶山,與前妻王根英葬在一起。

最開始的時候,中央對這份請求始終是猶豫不決;直到孩子們告訴黨組織,這份願望,其實是母親傅涯的遺願。

這位92歲的老人,在臨終前留下的最後囑咐便是:

自己不與丈夫合葬,可申請將陳賡陵墓遷到湖南湘鄉;若申請順利通過,則安排陳賡與前妻王根英合葬。

對於傅涯的這份決定,很多人感到疑惑: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傅涯與陳賡突破匆匆阻力,才得以相守;雖然只有18年的相守,但兩人有著艷羨旁人的恩愛和幸福。

自從陳賡在1961年病逝,年僅43歲的傅涯更是苦熬後半生風雨辛酸,獨自撫養5個孩子長大,始終不曾有過改嫁的想法。

死生契闊,與子偕老…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愛情;可為何傅涯臨終前卻說出「不與陳賡合葬」的決定呢?

這其中有怎樣的難言之隱,或是意難平的遺憾往事?

一切的疑問,不妨讓我們從故事開頭說起!

【陳賡與傅涯:紛飛戰火中,患難相扶的革命伴侶】

傅涯與陳賡相識於1940年。

那年,傅涯所在的文工團前往抗日前線演出;來到陝西武鄉縣蟠龍鎮,她和女團員一起到抗大訓練部長王智濤家中借道具,正好遇到了在那裡養病的陳賡。

彼時的陳賡,已奉命率386旅主力及18集團軍總部特務團進入太岳區,成立大岳軍區,任軍區司令員;槍林彈雨的危險戰役,也為這個英勇頑強的將軍,留下大大小小的傷疤。

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在訓練部長王智濤家,傅涯恰好聽到陳賡和身邊同志們開玩笑:

"會昌戰鬥之中受傷的時候,我真想開槍自殺。想想自己還年輕,活著還能為共產主義奮鬥,我就裝死了……"

一句詼諧幽默的話,讓年輕的傅涯忍不住多看了陳賡一眼。

這是個英俊豪放的年輕將軍,似乎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痕,都無法阻擋他與生俱來的幽默感。

即便說起那場讓人揪心的血腥鬥爭,這個男子依舊保持著"陳賡式幽默"。

風趣,樂觀,堅韌…這是傅涯對陳賡的第一印象。

但傅涯怎會想到:這個妙語連珠、言語詼諧的將軍,內心卻始終被沉重的悲傷包裹著。

髮妻王根英的壯烈犧牲,是他一生難以釋懷的痛。

陳賡和無數民國人士般,也擁有段「父母之命」的包辦婚姻;為了與封建舊制度抗衡,這個熱血方剛的青年,直接在新婚當天離家出走,毅然投身於革命。

後來,陳賡與王根英相識。

那個英姿颯爽、果敢堅毅的女子,成為他心中獨一無二的髮妻。

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陳賡與王根英

連續表白多次、幾乎死纏爛打,才抱得美人歸的陳賡,與王根英擁有了幸福的家庭。

然而,投身於革命鬥爭的選擇,也讓這對夫妻時刻面臨著生死相隔的危險。

1939年2月,日軍集中兵力對冀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全方位掃蕩,準備一舉攻陷冀南抗日根據地;那年的陳賡率領八路軍386旅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伏擊戰,經過了三個晝夜的誘敵和襲擊,終於將日軍大部隊引到包圍圈中。

整整持續8個小時激烈戰鬥中,陳賡率領戰士們英勇抗敵;

雖然打了勝仗,但因為武器裝備懸殊過大,陳賡率領的386旅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也是這場戰鬥,讓陳賡永遠失去了深愛的妻子王根英;年僅32歲的王根英,為了保護重要的文件,不幸被敵軍包圍,最終壯烈犧牲。

「今天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

妻子的去世,給予了陳賡幾乎致命的打擊。

此後的許多日子中,他將自己關在屋子裡,潛心研究作戰計劃,只為讓敵人血債血償。

以至於後來,屢遭重創的日軍,直接在卡車上貼上標語,尋找386旅報仇。

傅涯認識陳賡,其實也是組織的有意為之。

眾人不願這個開朗幽默的將軍,深陷喪妻之痛,便想辦法為他重新介紹個妻子;而聰慧年輕的傅涯,便成為眾人一致認可的人選。

1918年出生的傅涯,是江西景德鎮人。

自學生時期,她就是個有著堅定鬥志的熱血女青年;後來為了尋求救國道路,傅涯來到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進行學習,畢業之後留在延安工作,在政治部文工團任職。

與傅涯的這場相識,也讓陳賡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可得知組織有意介紹兩人時,陳賡卻猶豫了。

他對傅涯說:「謝謝你選擇我,但我必須向你交代我的過去。我曾有一個摯愛的妻子,她叫王根英,是一個堅強善良的人。但她在1939年犧牲了,我發誓要為她守節三年,所以你還要等我兩年,可以嗎?」

這番真誠的坦白,不但沒有引起傅涯的抗拒,反而讓年輕的傅涯,看到了這位將軍的坦誠,以及對待感情的忠貞和責任。

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陳賡與傅涯

出於這份認可和愛慕,傅涯答應了陳賡的請求;此後的兩年時間中,兩人一直保持朋友的關係,當然,革命工作和相同的志向,也讓兩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943年2月25日,在劉伯承和鄧小平的建議下,陳賡與傅涯舉行了簡單又溫馨的婚禮;在婚禮上,陳賡當著所有人的面,對傅涯承諾道:「我會尊重你的革命事業心,不會妨礙你對前途進取的努力。也不會把你調到我身邊做秘書。並且,我會愛你到永遠,這是真心的。」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結婚後,陳賡給予了傅涯力所能及的尊重。

當時,羅瑞卿將傅涯從抗大總校調到野戰政治部魯迅藝術學校工作;因為工作忙碌,傅涯只能隔七八天才能回去一次,有時太忙的話,就顧不上回家了。

但對於妻子的決定,陳賡卻沒有任何反對;只是性情詼諧幽默的他,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傾訴著對傅涯的思念。

當時的兩人,工作單位隔著一條寬廣的河流。

每當陳賡想念傅涯時,便會帶著一幫子人跑到河邊大喊:「傅涯回來!傅涯回來!」

一來二去,傅涯也被陳賡喊出名了;河兩岸的辦公單位,都知道了陳賡的妻子是傅涯。

隨著抗日戰爭局勢愈加緊張,這對喜結連理的夫妻,也深深體會了什麼是「家書抵萬金」;因戰鬥需要,他們經常分隔兩地,彼此所在的組織隨時變動,通信地址也不固定。

所以每次接到傅涯的來信,陳賡都如獲至寶般,一封信往往讀很多遍。

聚少離多的婚姻,卻不曾影響兩人的感情。

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1945年,陳賡和傅涯的孩子出生了,取名叫做陳知建。

那時的陳賡和傅涯都在延安,生活條件比較艱苦。

為能夠給妻子補充營養,陳賡便用自己的津貼去換羊骨頭,用來煮湯;後來為了妻子的身體,陳賡居然做了讓人啼笑皆非的「小偷」。

陳賡有個好友,叫做陳少敏;她的家中會時常備著紅棗和紅糖;為了給妻子補充身體,陳賡直接趁著陳少敏不在家偷偷去拿,結果剛要出門,陳少敏就回來了。

陳賡趕緊爬到床上用被子一蓋藏了起來,不過還是被抓了個正著。

陳少敏也知道陳賡的性格,一邊佯裝打他,一邊笑著把紅棗,遞給了陳賡。

抗日戰爭結束後,陳賡又先後參加了解放戰爭、越南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在這段忙碌的歲月中,傅涯一人照顧著5個孩子,其中,長子陳知非是陳賡與王根英的獨子;對於這個自幼喪母、流落街頭賣報為生的孩子,傅涯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愛和照顧;而懂事的陳知非,也將年輕的傅涯,視為自己的母親般,回報給傅涯溫暖的尊重和體貼。

可以說:自從傅涯嫁給陳賡,她始終以柔軟的肩膀,支撐著家庭的重擔;照顧孩子的同時,也兼顧自己的工作職責,更以細心的察覺,關注著丈夫的身體情況。

1955年,陳賡被授銜為開國第四大將。

這位南征北伐、英勇善戰的將軍,在和平時代中,也有了更加繁重的工作。

但早年槍林彈雨的危險經歷,也讓陳賡的身體充滿令人擔憂的隱患。

傅涯知道陳賡視工作如生命,不忍屢次組織,只能用細心的呵護,照顧著陳賡逐漸虛弱的身體。

可遺憾的是:日夜操勞的陳賡,最終還是於1961年,在上海醫院因病離世。

年僅58歲的他,是新中國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妻子傅涯和兒女們心碎不已。

特別是對於傅涯來說:她與陳賡從40年代相識,是夫妻,也是共患難過的戰友。

陳賡的突然去世,讓年輕的傅涯陷入了深厚的悲痛。

陳賡離世時,最無法放心的就是孩子們;雖然王根英所生的陳知非已經長大,但他與傅涯的4個孩子們卻沒有成年;他不放心孩子,更不放心妻子,因為他留給她的擔子,實在過於沉重!

但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失去丈夫的傅涯,並沒有消極度日;而是以堅強、樂觀的態度,將孩子們培育成材;為了這個家庭,為了孩子們的成長,43歲的傅涯始終沒有改嫁。

特殊時代中,她又以敏銳的觀察力,成功保護了陳賡的手稿和日記等遺物;對於陳賡的前妻王根英烈士的母親,傅涯也每月郵寄生活費,託人照顧著老人的生活,直到老人離世。

到了八十年代,傅涯已經是花甲之年。

可即便歲月漫長,這個痴情堅韌的女子,始終以自己的方式懷念著丈夫陳賡。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位將軍的故事,她將陳賡的日記和手稿全部整理出來,也就是後來的《陳賡日記》。

整理日記的時候,傅涯發現了陳賡對王根英的追思和回憶,以及王根英生前,兩人有過的甜蜜回憶。

作為陳賡的遺孀,傅涯非但沒有吃醋,還為王根英的壯烈犧牲,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為了讓更多人知曉這個以命報國的巾幗英雄,晚年的傅涯又親自走訪與王根英戰鬥過的戰友們,根據他們的回憶和敘述,出版了《報國何計女兒身——王根英烈士傳》。

這份深明大義的胸襟,絕非尋常人能及。

【晚年傅涯:為愛獨守49年,臨終留下遺言:不與你爸合葬】

忙碌完有關丈夫陳賡的事情後,傅涯的身體狀況也已不容樂觀。

晚年時期的傅涯,因為身體緣故,經常要住院治療。

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或許是預感自己時日無多,傅涯喊來眾子女們,留下自己的遺願:

「我死後,我不要和你們爸爸合葬!」

面對子女們的不解,虛弱的傅涯轉頭對長子陳知非說道:

你的媽媽是個偉大的女英雄,她值得你爸爸去愛;等我死後,可申請將你們爸爸骨灰遷出八寶山,葬於湖南湘鄉,與你的媽媽合葬。」

聽聞母親這句話,眾子女已是泣不成聲。

一直以來,子女們都明白傅涯對父親陳賡的愛;正是這份愛,讓年僅43歲的傅涯,獨自撐起了一個家,不管這世事艱難、風雨如晦,她始終不曾有過改嫁的想法;49年獨身苦守的艱難,絕非三言兩語能概括的。

但直至傅涯臨終,子女們才發現:母親給予父親的愛意里,有至死不悔的深情,更有豁達包容的成全;她與父親相守的18年中,一直都明白陳賡對王根英的思念,也知曉動蕩亂世的造化弄人,讓陳賡與王根英合葬,是對兩人的最好成全。

兒女們痛哭流涕,為母親的寬廣胸懷再一次感動。

2010 年 1 月 4 日,傅涯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92 歲。

為成全母親最後遺願,子女們如實上報有關組織。

對於傅涯的這份決定,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經過反覆討論後,最終同意了這個申請。

一年後,陳賡將軍的墳墓從八寶山公墓遷出。

遵從母親的遺願,子女們將父親的陵墓,安葬在湘鄉縣泉湖村的後山上,與犧牲72年的王根英烈士合葬。

傅涯:為愛苦守49年,晚年拒絕與丈夫陳賡合葬,真實原因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同時,為了讓傅涯與陳賡團圓,在長子陳知非的安排下,傅涯的陵墓也遷至湖南湘鄉,安葬在父親陳賡一旁。

至此,陳賡和兩位夫人終得團圓!

而這位深情不悔、至死不渝的女子,用愛譜寫的感人事迹,也值得我們永遠敬仰和懷念。

————END————

其他推薦——

楊開慧犧牲15年後:毛岸英說出她的遺言,主席沒聽完就已淚流滿面

福芝芳:為逼退孟小冬故意流產,巧用6個字讓梅蘭芳回心轉意

作者:初拾

從風雲人物的傳奇經歷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源網路,侵權立刪!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不妨點個贊再走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