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與陳公博年輕時也曾有過壯志豪情。然而兩位本已有著相當高層地位的人物,在外族入侵的時候,卻選擇了變節投敵、賣身叛國。甚至位列民國十大漢奸之首,為人所不齒,在青史上留下了永遠的罵名。實在令人唏噓,今天便來說說在民國十大漢奸中排行第二的——陳公博。
陳公博生於1892年10月19日,原籍廣東乳源縣,寄籍廣東南海。他從小接受傳統的漢學教育,然而老師是自命為「康梁傳人」的梁雪濤,這位在講解經義和歷史的時候不免提及維新變法以及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思想。令陳公博時不時接觸到一些新思想,雖然因此不甚喜愛四書五經,對舊小說、史書卻情有獨鍾。
為印證《三國演義》讀《三國志》,為了印證《前後漢演義》《隋唐演義》讀《漢書》《後漢書》等等。可以說,基本上中國古代史書都讀了個遍,可惜的是史書與家學淵源並未教會他該有的民族節氣。1917年,陳公博從廣州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後考入北大哲學系,校長正好是蔡元培。各方名師彙集,各種思想廣泛傳播,陳公博也深受影響。
但他當時的新思想極不定型,又急於施展才華抱負,早早便踏上了政治舞台。最早接觸的是馬克思主義,積極宣傳以及成立支部,還曾在1921年參加過一大(遊船上的未參加)。這一次會議之後,陳公博的熱情急劇下降,起因是討論現階段目標和策略出現了分歧。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他卻認為是兩派互相傾軋,從而產生懷疑和困惑。
後來又公然支持陳炯明,1922年,陳公博與組織決裂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三年後回國,在廖仲愷的邀請下,再次登上政治舞台。陳公博一進入地位便不斷提高,短短几月從一個新人躍進核心層,這與汪精衛的提攜密切相關。這一選擇,決定了他後來叛變之路,陳公博不能忍受與汪關係中斷帶來的痛苦和自己在蔣系受歧視的難堪境地。
於是,他追隨汪精衛一同離開重慶,成為了十大漢奸中的第二人物。1938年到1945年,陳公博積極宣揚所謂的親善、和平,對賣國行為毫無愧疚。哪怕他犯下的累累罪行殘害了無數的同胞手足,提供情報助紂為虐。1945年8月25日還試圖逃往日本京都,可他乾的那些惡事,中國人民又如何會放過他。10月3日,陳公博被押解回國,投入蘇州監獄。
洋洋洒洒的寫下萬言的告白書,為已死亡的汪精衛表白心跡,為自己辯解。1946年4月5日,中國傳統的祭祀節,陳公博被押上法庭接受公開審判。辯無可辯,一路上圍觀群眾的罵聲不絕於耳,檢察官韓燾花了五十分鐘才讀完對他的起訴書。列出十大罪狀,任意一條都是無期徒刑或死刑,故4月12日判決陳公博死刑。
從法庭審判過後,他明白自己的人生沒有指望了,或許此時的他有過悔恨。可那也不重要了,1946年6月3日,陳公博被送往蘇州獅子口江蘇第三監獄刑場,臨刑前,按照規矩問他是否要有遺言留下。陳公博只搖了搖頭,宣判後他曾計劃給老蔣寫一封絕筆信,不知為何到臨刑這一天也沒寫完。
法官打算給他一小時寫完這封信,陳公博卻拒絕了,只要求換一身衣服上路。等到了刑場,又問是誰執行槍決,他希望自己臨死前不要受太大的痛苦。所以對著行刑的法警握手道謝:請多幫忙,麻煩你為我做得乾淨些。隨著一聲槍響,這個汪偽的第二號漢奸,結束了他可恥的一生。
前面所做後面所負,他該為自己的罪過做出償還,而死亡則是他該有的下場。陳公博死後,他的妻子因為沒有明顯叛敵行為並未受到制裁,遂帶著兩個孩子遠赴美國。與汪精衛的後人一樣,陳公博的兩個兒子也因為父親的行為,感到抬不起頭來。其長子陳幹事業有所成就後,通過各種方式向國內捐助款項,希望以支持實業發展的方式彌補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