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2025年04月27日22:00:10 搞笑 2390

科舉制度首創朝代歷來有學術上的爭議,但普遍認為是隋文帝楊堅創立的,科舉制度為的就是給朝廷選拔人才,也只是寒門學子進入仕途最快的途徑。

從隋朝開始到最後一屆科舉,一共經歷了一千二百多年,這一千多年裡,科舉不斷完善普遍,給國家全是選拔了不少人才。到了晚清時代,雖說國家千瘡百孔但科舉考試卻沒有停止。

學子們對於仕途是非常熱衷的,這不是僅僅是可以有國家編製,更重要的是檢驗自己學問的途徑,一朝上榜名動天下,可晚晴就有一人本該是狀元,卻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落榜,最後還推翻了清王朝。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這個人就是譚延闓,在他的身上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呢?

高考落榜的「狀元郎」

譚延闓出生於清朝光緒年間,祖籍湖南省茶陵縣人,父親譚鍾麟是咸豐年間的進士,官拜江南道監察御史、杭州知府,家世顯赫書香門第。

據說譚延闓出生的時候,譚鍾麟正在午睡夢到何文安(凌漢)穿戴好衣冠過來拜會他,驚醒後才知道自己的夫人生下了兒子。對於譚延闓的教育譚鍾麟是用盡了心思,譚延闓小時候更是繼承家學聰明伶俐,才思敏捷。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父親運用自己的關係請到了帝師翁同龢教授兒子的課業,5歲開蒙,11歲對於文章、作詩、小楷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翁同龢稱讚譚延闓為「奇才」

1893年譚延闓參加童試中了秀才,全家都很高興,譚延闓因為父親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一直在家陪伴著他,但並未放棄學習的機會。

直到1904年譚延闓參加了晚清最後一屆科舉考試,中了第一名的貢士,他的成績更是填補了湖南地區二百多年的會元空白,相當於湖南省的高考狀元。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他的成績離狀元只差一個殿試,信心滿志的譚延闓期待著殿試的考核。當時清政府真正掌權的是慈禧,咸豐帝是清政府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可惜他死得早。

他這輩子犯的最大的錯就是選慈禧入宮,更是縱容她專權干政。同治帝被她害死後,又立了光緒帝。

光緒帝當了三十五年的傀儡,好不容易親政想干點大事,結果戊戌變法就在慈禧的干預下轟轟烈烈地失敗了,戊戌六君子死得最壯烈要數譚嗣同,面對屠刀眼睛都不眨英勇就義在菜市口。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因為有了這一段的故事,譚延闓根本不受慈禧待見,當慈禧看到譚延闓的名字後心中就隱約有了答案,姓譚?湖南祖籍?這犯了她的忌諱。

因為譚嗣同也是湖南的,也姓譚,她認定了兩人有親戚關係,慈禧害怕這個譚延闓跟譚嗣同一樣再搞個什麼變法奪了她的權力。

自從戊戌變法後光緒基本成了扯線木偶,被囚禁在灜台形容枯槁,也不說話,如果再來一個譚嗣同,光緒說不定還得造反。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為了保住手裡權力,譚延闓在殿試的時候只得了個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而第二名的貢士卻得了狀元。譚延闓雖難過但卻無能為力,當政者如此兒戲,那麼這個國家的政治還能不能統治下去?

譚延闓在心裡打上了大大的問號,最終他被編入了翰林院,任編修,但是朝廷的腐敗讓他辭官回家辦起了學校,他想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拯救這個國家。

「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

回家辦學的譚延闓面對清王朝的腐朽失望至極,沒過幾年慈禧實行「丁未新政」譚延闓覺得這是個機會,憑著一腔熱血相信了清政府,擔任了湖南省的長官。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但是沒過多久譚延闓就發現這場改革換湯不換藥,所有的權力均在慈禧太后手裡。不僅如此,他在職場上處處受到排擠,他失去了湖南長官的地位,繼續在家安心教書。

直至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譚延闓看到了曙光,在湖南與革命軍匯合,因對湖南的了解,革命軍一致推舉他為湖南軍政府參議院議長。1912年7月譚延闓正式被任命為湖南都督,9月正式加入國民黨任湖南支部部長。

那時候國家大權全部落到了袁世凱的手裡,譚延闓對袁世凱這個賣國賊只有唾罵沒有妥協,於是在參加完第二次革命後就宣布湖南獨立,更是公開批判袁世凱倒行逆施。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在湖南的地方譚延闓運用他的所學在救治這個國家,對於當年失去狀元一職他並不後悔,因為這讓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終親手推翻了清政府,因為他的雷霆手段趙恆惕容不下他,最終把他驅逐出了湖南。

譚延闓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直接赴上海投奔孫中山先生,6月任命為討賊總司令,因為突出貢獻後來又擔任了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

孫中山很是欣賞他,譚延闓更是拿出自己的全部熱忱奉獻給了革命,1928年2月譚延闓任命為南京國民政府主席,這也是他最光輝的時刻。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或許這時候的他應該慶幸當年慈禧讓他落榜,繼而成就了他的事業,兩年後譚延闓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南京。

譚延闓的一生非常傳奇,父親夢到古代文學家拜會,醒了以後竟然得了一個兒子,古代是很迷信的,或許譚延闓真是文才轉世,翁同龢都誇他天才。

翁同龢那可是兩代帝師,同治光緒都是在他的教導下長大,家裡出了三個狀元,父親翁心存是咸豐帝的老師。門楣光烈,家族顯赫,能得翁同龢誇獎譚延闓必然是有過人之處。

他本是狀元,因慈禧嫌棄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曾想最後卻推翻了清朝 - 天天要聞

只可惜年少時碰到了無能的當政者,始終沒有給他狀元的頭銜,譚嗣同被斬殺菜市口的時候說希望能用自己的血來喚醒大家,或許冥冥之中真的有定數,譚延闓接替了譚嗣同的理想。

譚延闓是成功的,是光輝的,他用自己的一生換來了革命的成功,或許慈禧真的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害怕的人最後還是給了她沉重一擊,清政府在她手裡風雨飄搖了四十八年,最終被覆滅。

或許當初隆裕太后代宣統帝下旨遜位的時候,慈禧早就料到了,為了不想當大清的罪人,自己只能先走一步,就是不知大清的列祖列宗對待這個賣國求榮的「媳婦」會有怎麼樣的懲罰。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余承東首次回應「開車睡覺」:在低頭看手機,人生第一次進局子 - 天天要聞

余承東首次回應「開車睡覺」:在低頭看手機,人生第一次進局子

余承東因開車看手機去自首了?大家還記得一個月前的新聞嗎?5月26日,一段 「余承東駕駛問界 M8 時頭部低垂近 20 秒、雙手未握方向盤」 的視頻在網路上快速傳播,拍攝者高喊 「余總,睡著了?」 視頻一經發布,讓事件迅速發酵,網友紛紛 @深圳交警,質疑其存在危險駕駛行為。圖源:微博直到7月8日,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才在...
單日單站9000單!當外賣小哥「追上」高鐵 - 天天要聞

單日單站9000單!當外賣小哥「追上」高鐵

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劉越)臨近中午,武漢襄陽東站的12306網路訂餐配送中心一派繁忙。 「酸菜滷肉飯、椒香脆皮雞腿堡、安格斯肥牛飯!」在這個誕生不足一月的配送中心裡,裝箱、打單子的指令此起彼伏,工作人員步履匆匆,喊話聲不絕於耳。 10時30分,在飛馳的G3471次列車上,旅客周女士輕掃座椅二維碼點餐。一小時後,...
孫策死後,做夢沒想到70年後自己孫子竟被弟弟孫權的孫子這般虐待 - 天天要聞

孫策死後,做夢沒想到70年後自己孫子竟被弟弟孫權的孫子這般虐待

公元200年,江東小霸王孫策遇刺身亡時年僅25歲。他或許未曾想到,自己臨終前將基業託付給弟弟孫權的決定,會在70年後釀成一樁家族慘劇——他的親孫子孫奉,竟被孫權的孫子孫皓以謀反之名誅殺,孫策一脈就此絕後。這段歷史背後,是東吳權力交接的隱患、宗室內鬥的毒瘤,以及
若非這5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從中作梗,劉備或許早已興復漢室! - 天天要聞

若非這5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從中作梗,劉備或許早已興復漢室!

三國亂世,英雄輩出,劉備從織席販履到割據一方,堪稱勵志典範。他一生以「興復漢室」為志,麾下關張萬人敵、諸葛智絕天下,本有望一統山河。然而歷史總是充滿意外——幾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在關鍵時刻給了蜀漢致命一擊。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五個被史書輕描淡寫卻改變三
三國時期最忠義的5員大將,關羽只敢排第4,前3人皆寧死不降! - 天天要聞

三國時期最忠義的5員大將,關羽只敢排第4,前3人皆寧死不降!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能打的將領不少,但真正把「忠義」二字刻進骨子裡的,卻是鳳毛麟角。有些人打仗是把好手,可一見形勢不對,轉頭就投了新主;而另一些人,哪怕刀架脖子上,也絕不低頭。今天要說的這五位大將,前三位寧死不降,後兩位至死相隨,他們用性命詮釋了什麼叫「忠義無
假如曹操活到80歲,蜀吳能否逃過滅亡?真相藏在細節里! - 天天要聞

假如曹操活到80歲,蜀吳能否逃過滅亡?真相藏在細節里!

三國這段歷史,總叫人忍不住假設:"要是曹操多活30年,天下會不會早早就姓曹了?"這事兒說起來挺有意思。曹操死在公元220年,按史書算,他要是活到250年,那就是80歲高齡了。那時候蜀漢的諸葛亮剛走沒幾年,東吳的孫權也快不行了。曹操要是真能熬到那時候,三國這盤棋
孫權暗謀荊州多年,呂蒙裝病陸遜吹捧,關羽大意之下命喪麥城! - 天天要聞

孫權暗謀荊州多年,呂蒙裝病陸遜吹捧,關羽大意之下命喪麥城!

讀《三國演義》,總覺得孫權偷襲荊州是臨時起意。實際上,這事兒他們琢磨好久了,就差一個機會。關羽去打襄樊,荊州後方沒人看著,機會就來了。可關羽也不傻啊,留了兵防著東吳呢。孫權、呂蒙、陸遜仨人一合計,乾脆演場戲給關羽看——結果真把關羽忽悠瘸了。
諸葛亮為何不用趙雲、魏延,而冒險用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押錯寶了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為何不用趙雲、魏延,而冒險用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押錯寶了

公元228年,諸葛亮寫完《出師表》,揮師北伐曹魏。這次出征,蜀漢氣勢如虹,天水、安定等隴右三城接連投降,曹魏朝野震動。可誰都沒想到,街亭一戰,成了北伐的轉折點——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只能撤軍。問題來了:諸葛亮手下猛將如雲,趙雲、魏延都是沙場老將,為啥偏要用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