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二,民間傳承了眾多具有地區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山西洪洞「接姑姑迎娘娘」走親,廣東河源的「北帝公巡遊節」,山東「祭拜龍母生日」趕山會,道教陸敬修真人誕辰以及台灣高山族雅美人「豐魚祭」等等傳統習俗。今天三月初二,別忘「吃三樣,做一事,忌一事」習俗,諸事順遂人幸福!
一、吃三樣
1、吃豬頭
古代祭祀中,豬頭是六畜之首,凡是祭祀必有豬頭。這天吃豬頭肉可以討個吉祥如意,萬事順遂。豬頭肉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看似不起眼,缺了卻會讓人覺得宴席掉了檔次。
食材:豬頭、大蔥、生薑、白酒、生抽、老抽、蚝油、雞精、冰糖、鹽、八角、桂皮、香葉、草果、花椒、干辣椒、小茴香、蓽撥、良姜、白芷、肉蔻、豆蔻、草蔻、丁香、砂仁
做法:1、去毛豬頭用噴槍燒一遍,把沒處理乾淨的豬毛燒掉,特別是耳朵眼、眼睛、嘴角的細毛,用鋼絲球把燒黑的地方擦凈。2、豬頭擦洗乾淨,把豬耳朵割掉和豬頭一起放到清水裡浸泡,拔凈血水,將豬頭劈開成兩半。3、將豬頭入鍋,倒入清水淹沒豬頭,放入蔥段、薑片,倒入白酒,大火燒開,打凈浮沫。4、再將豬頭煮15分鐘,撈出放入清水中,再次清洗一遍,洗凈後,控凈水分。5、將香料準備齊全,裝入紗布袋,溫水浸泡15分鐘,以除去灰塵減輕藥性。6、50克冰糖放入鍋中,加半碗水,開始炒糖色,待糖溶化,倒入一碗開水,即成糖色。7、鍋中放入豬頭,倒入水,使用陳年老鹵湯,效果更好,將豬頭完全淹沒,倒入炒好的糖色,再倒入生抽、蚝油、老抽、鹽、雞精、20克冰糖、少量白酒,放入香料包,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後煮制15分鐘,改中小火繼續燜煮50分鐘,關火,嘗味,進行二次調味,將肉在鹵湯中浸泡一夜。8、將鹵湯燒開,繼續煮肉10分鐘,關火,將肉撈出,開始拆骨,拆骨時盡量保持豬臉的完整,豬臉放涼後,切片裝盤。
2、吃餃子
農曆三月初二早上吃餃子,餃子是傳統節日里很重要的食物,不僅外形圓鼓鼓的像元寶,而且寓意團團圓圓非常美好,這天吃餃子象徵著財運亨通,大吉大利,幸福團圓。「春天薺菜賽靈丹」,春天薺菜最先上市,別小看這小小的野菜,它的營養價值可是極高的,它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健康綠色美味。一轉眼到了吃薺菜的時候,到了這個季節不嘗一嘗鮮,那就真的可惜了。
食材:麵粉、薺菜、雞蛋、蔥末、鹽、味精、花生油
做法:1、被稱為「春天第一鮮」薺菜,味道鮮香好吃,先把薺菜洗凈,控干水分,不需要汆燙,剁成碎末,這樣包出的餃子湯汁多又鮮嫩。2、麵粉加入適量的清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麵糰,把和好的麵糰放到盆里靜置一會兒揉勻,揪成小劑子,按扁,用擀麵杖擀成薄薄的餃子皮。3、把剁碎的薺菜放入盆中,加入蔥末,花生油拌勻,防止出水,在加入鹽和味精調味,拌勻,把餡料分出一部分,打上一個雞蛋拌勻,拿餃子皮,包上餡料,兩手捏緊餃子就包好了,全部包好放在蓋簾上,就可以準備煮餃子了。4、鍋里放入清水燒開,煮上餃子用勺子輕輕推動餃子防止糊到鍋底,蓋上蓋子煮開,等餃子浮起,再煮2分鐘,讓餃子充分熟透,撈出,蘸食蒜泥或者米醋味道更香。
3、吃麵條
麵條有著順風順水和長長久久的寓意,民間素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說法,農曆三月初二是接姑姑迎娘娘的日子,吃麵條表達留姑姑和娘娘的誠意,寓意日子平安順遂。
食材:麵條,茄子,肉丁,蔥,姜,鹽,甜麵醬,青椒丁,紅椒丁,花生油。
做法:1、長茄子洗凈,我比較喜歡長茄子的口感,軟糯好吃,把茄子切丁,肉切丁,青椒丁,蔥姜切碎。2、鍋里加入花生油,下入調料炒香,倒入肉丁煸炒。3、加入甜麵醬繼續煸炒,倒入切丁煸炒,加入鹽煸炒,稍加一點水燉熟,出鍋。4、鍋里燒開水,下入麵條煮熟,挂面也很好吃。5、撈出麵條,倒上醬燜切丁即可。
二、做一事:洗頭
洗頭寓意洗去晦氣,從頭開始,迎接美好的幸福日子。頭髮洗的清清爽爽的,人也看著精神利索,大吉大利運氣好!
三、忌一事:忌打漁
三月初二是祈禱漁業豐收的日子,不過眼下正值春季,隨著氣候的變暖,水溫上升,正是魚兒們產卵繁殖的重要時節。自古以來便有「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的詩句,正是在勸導人們,這個時候要盡量避免去打漁捕魚,以免過度捕撈影響魚兒的生長繁殖,也會破壞生態平衡。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