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a股開盤第一天,ai概念股在deepseek帶動下全面上漲,軟體etf甚至漲了9個多點,半導體板塊也跟漲,但是「股王」寒武紀卻高開後在午後跳水,雖然尾盤拉升到0.7%,但是全天資金凈流出。

寒武紀(688256.sh)作為a股市場的「漲幅王」,其股價在2024年全年累計上漲387.55%,2025年初一度沖至777.77元/股的歷史高位,但隨後大幅回落。其股價與業績的嚴重背離,反映了市場對ai賽道的高度預期與資金推動的綜合作用。
ai賽道的高景氣度與稀缺性
寒武紀的大漲與ai賽道的高景氣有關。
首先,行業前景驅動。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從2021年的6267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19萬億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11.46萬億元。
寒武紀作為國內稀缺的ai算力晶元廠商,產品覆蓋雲端、邊緣端和終端,被視為「中國版英偉達」,市場對其在國產替代中的潛力充滿期待。
此外,美國對高端ai晶元的出口限制加速了國產晶元需求,北京、上海等地智算中心建設規劃明確要求國產化比例逐步提升至100%,進一步推高了寒武紀的市場預期。
其次,寒武紀的技術儲備與產品線布局也推動其上漲。
寒武紀的思元系列晶元(如mlu290、mlu370)採用7nm工藝和chiplet技術,性能對標國際頭部企業。其「雲邊端一體」的解決方案在互聯網、金融、交通等領域廣泛應用,技術壁壘和市場稀缺性支撐了高估值。
更大的因素是資金推動與機構抱團
股價的上漲離不開資金推動,寒武紀成為公募基金抱團股,連續多個季度獲得加倉。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298隻公募基金重倉持有寒武紀8161萬股,同比增加近2000萬股。公司被納入科創50、滬深300、上證50等核心指數,被動跟蹤的etf資金持續流入,推高市值。例如,2024年三季度末基金持股比例從8.71%增至19.55%。
2024年第四季度在股價已經翻數倍的情況下,仍然有公募基金加倉,超過50家。而且寒武紀被納入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成為被動指數基金的重要成分股,這也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
此外,槓桿資金與遊資炒作也推動了股價上漲。
截至2025年1月15日,寒武紀融資餘額達43.24億元,為2024年9月的3.61倍,顯示槓桿資金對股價的助推作用。此外,龍虎榜數據顯示,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營業部在關鍵節點大額買入,進一步放大了市場波動。
市場情緒與預期博弈
外界一直傳聞,寒武紀在2024年拿到頭部ai企業的大訂單,於是股價開始炒作起來。這裡面有嚴重的市場預期和博弈。
財報預告,2024年寒武紀營收同比增長50.83%-69.16%,四季度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2.41-3.29億元),但全年仍虧損3.96-4.84億元。儘管盈利未達市場最樂觀預期,但存貨和預付賬款等前瞻指標(如2024q3存貨增至10.15億元)被解讀為下游需求旺盛,暗示未來收入放量。
按2024年營收計算,寒武紀市銷率高達214-240倍,遠超英偉達(29倍)、博通(19倍)等國際同行。市場部分觀點認為其估值已透支未來增長,存在類似2013-2015年東方財富或樂視網的泡沫風險。
股價下跌的觸發因素
利好出盡便是利空。寒武紀的業績與市場預期的落差,讓其股價連續回調。
寒武紀儘管四季度盈利,但扣非凈利潤仍可能虧損(-7255萬至9745萬元),市場對盈利持續性存疑。同時,2024年業績未達部分機構最樂觀預期,引發資金獲利了結。
此外,資金面鬆動與情緒反轉,資金在高位股上獲利了結。
2025年1月16日,寒武紀單日主力資金凈流出11.61億元,半導體板塊整體回調,海光信息、兆易創新等個股同步下跌,市場情緒轉向謹慎。此外,競品啟動ipo導致抱團資金分流,加劇了股價波動。
總結:泡沫與機遇的平衡
寒武紀的股價表現是ai賽道高景氣度、資金推動與市場情緒共同作用的結果。其高估值既反映了國產替代和技術稀缺性的長期邏輯,也暴露了短期業績無法支撐的泡沫風險。
未來需關注其收入放量進度、研發投入轉化效率(如研發人員數量持續減少的影響)以及外部政策環境變化。對於投資者而言,寒武紀的波動性可能長期存在,需在技術前景與財務風險間謹慎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