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GC爆發以前,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是雲原生。那麼在AI時代,雲應用應該駛向何方?
作為一家以雲原生為技術基因和創業起點的網路安全服務商,探真科技給出了一個結構工整的答案:做AI+應用。
但無論是商業模式徹底創新,還是探索AI的Copilot價值,絕不能為了AI而AI。主流的數字化技術環境需要什麼,AI的能力才會被釋放到哪裡。
近日,在「聯想新商業創新生態路演」第二季活動中,探真科技被評選為TOP10項目,有力地證明了,他們選擇了一個值得被驗證的方向。
與此同時,AI時代網路安全的「新議題」,不但切中了國內企業最實際的需求,與聯想中小企業業務群一直以來通過提供一站式服務,與企業客戶攜手共同創新成長、高效陪伴客戶走向成功的價值邏輯也密不可分。

從雲原生元年,駛向AI
2020年,張濤創立探真科技,同年也正是雲原生的元年。
最初階段,探真科技所做的事情是將網路安全服務圍繞企業IT化的環境做創新。其中,利用K8s的機制,把應用變成一種雲原生容器化的微服務,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們創業期間能明顯感受到,企業技術環境正在朝著敏捷化發展。而到了2023年左右,在經歷了一個特殊階段以後,大多數企業對於敏捷性的要求和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
張濤回憶起一年多以前,內驅力和外部環境共同顛覆著行業思考:網路安全一直是AI應用的「共識領域」,當企業處於下行周期,雲原生網路安全服務的重點不再是靈活的速度,而變成了降本增效。這種需求和生成式AI的技術特質高度契合。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做AI化應用,一個核心決策擺在團隊面前——是AIfor網路安全,還是解決AI應用自身的安全問題?探真科技團隊完整的數據流處理技術和多年安全運維能力產品化的經驗,使得兩個方向都成為了可能。但顯而易見,前者的優先順序更高。「在AI時代到來的時候,很多企業其實已經完全長在雲上面了,而在雲原生網路安全領域,我們已經深耕多年了,相對有優勢。」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顧當時的決定,張濤認為,探真科技「走了一條非常正確的路「。同期,不少網路安全公司都在買卡、推出安全相關的GPT,但在ScalingLaw失效的情況下,根本不具備預訓練出一個安全大模型的能力。
相比之下,AI在企業網路安全之中已經迎來了最合適的階段:一個真正的數字員工。
通過有學習和交互能力的數字員工,人的思維邏輯能夠傳達給AI,讓人的經驗用於產生智能的研究判斷。尤其是在安全運維等板塊,由於目前還是以人的判斷為主,且人效比並不高,因此AI的輔助作用會產生很大的價值空間。
如今,探真科技已經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從代碼到雲的雲原生應用安全防護平台(CNAPP),包括雲原生安全平台、零信任微隔離平台、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也是目前第一家基於大模型構建了從感知到認知及響應的智能安全運維平台的服務商。
等待奇點來臨
在創業之前,張濤曾經在Nokia、CheckPoint、PaloAlto Networks等公司從事企業級網路安全相關業務。積累了多年的防護產品經驗之後,他擔任了聽雲的CEO。
在聽雲和探真科技的創業歷程中,張濤與聯想生態產生了長期接觸,並得到了聯想之星的投資。此後,聯想也開始利用自己的商業生態優勢,為探真科技開闢新的道路,將成熟的領域化能力、資源、人才輸送給這家被投企業。「聯想對我們的幫助很多,不管是資金側,還是資源側。」張濤說道。
這一次,在聯想舉辦的路演中,探真科技交出了一套新的業務邏輯。讓聯想再次驚喜的一點是,探真科技對AIGC基礎設施的趨勢性洞察,和聯想發力AI、布局AIPC生態的初衷不謀而合:應用和架構的環境與終端,決定著AI價值的入口。
張濤關注到,當下主流大模型的CTO和高級工程師基本都是在圍繞K8s做智能算力之間的系統架構和網路管理。因此,2025年,AI的一大發展方向勢必會是以雲原生的方式對傳統ToB軟體進行重構。
除此之外,在和聯想商業生態溝通的過程中,張濤也在觀察生態中的其他早期項目,以及聯想控股的公司,發現其他創業者也在打造自己的算力平台,並且收穫了聯想的獎項和資源。所以張濤就開始更積極地參加聯想的計劃與活動,他相信,與聯想產生長期合作,對於探真科技的作用會非常顯著:
第一,聯想自身在伺服器等維度就使用了大量的底層雲能力,同時又在為千行百業開發從設備到數字化的解決方案,所以很適合引入探真科技的力量,共同面向大B端的訴求。
第二,AIPC時代到來以後,PC端應用會迎來爆發,同時作為最主要的生產力場景,網路安全也會是AIPC必須要「卷」的能力。而這恰恰是探真科技最擅長的。
「即使不談路演的部分,我自身也在會上收穫了很多。AMD中國區研發負責人、聯想企業解決方案總業務師,包括很多技術側高級領導的分析和分享,都讓我們能共同感受到——奇點可能更近了。」
如今,張濤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網路安全創業者,還多了一個AI應用創業者的身份。而AIGC生態的活性與粘性也遠比他想像的更好。
至少在聯想生態中,大家都是腳踏實地在圍繞算力和生態做技術革新,比如在聯想百應智能體和百創Lab的基礎生態上交流互補,形成共同的能力。
生態,是雙向選擇
根據PrecedenceResearch 數據,2022年全球基於AI的網路安全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了174億美元。2032年預計將達到1027.8億美元。
因此,只要把技術和產品做到頭部,探真科技並不需要擔心商業驗證問題。
但從大模型時代的角度來說,張濤覺得AI創業者如今還只是「一群在海邊撿貝殼的小孩」,試圖在眾多的貝殼裡挖掘出珍珠。而聯想則是在等待珍珠被拾起來的那一刻,能夠幫助他們產生更大的價值。
「我們會看到,在那麼多參加比賽的創業團隊里,大多數人對於商業化都是未知的。但不管是想突破天花板,還是走出無人區,我們都需要聯想這些大廠和企業客戶,在共同認知的基礎上培育新的商業生態,助力中小企業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創業多年,張濤仍然期待能親眼見到星辰大海。在本次路演中感受到聯想生態的決心和耐心以後,他更加意識到,這些國內大廠確實在履行推動AI和科技普惠的責任。
探真科技擅長網路安全的業務邏輯、有大量的標準化企業解決方案,但私域數據的不足難以支撐其未來在AI領域的發展。而行業數據正是聯想在大模型時代的尖刀之一,未來,探真科技也會一直和聯想商業生態雙向選擇。可以說,在生態的問題上,探真科技從來沒有猶豫過。
而被問到在雲廠的服務鏈如此之深、網路安全應用的天花板能有多高的時候,張濤也興奮地向36氪說起了WIZ。這家公司能夠成為網路安全行業年輕的明星,拒絕Google的230億美元收購,就是因為找准了雲原生時代的整合性需求——解決了企業安全管理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到了AI時代,中國市場也有可能出現同樣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