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公募基金:勇擔重任 穩定市場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曹雯璟
a股市場過去一周先抑後揚,在大幅調整後持續反彈,中國資產韌性凸顯。市場此番回暖,背後是諸多關鍵因素的共同發力。
公募基金在此次「穩市組合拳」中勇擔「生力軍」重任,積極應對市場波動,提振市場信心。
在各路資金持續湧入之時,寬基etf市場「壓艙石」的作用進一步凸顯,成為增量資金入場的重要通道。與此同時,多家基金公司積極自購,以真金白銀表達對a股市場的堅定看好。面對市場劇烈波動可能引發的投資者不理性行為,基金公司積極作為,通過多種方式強化投教工作,穩定投資者情緒,助力投資者理性決策,確保投資組合穩健。
增量資金借道入市
寬基etf發揮市場「壓艙石」作用
多方出手力挺資本市場,寬基etf彰顯核心資產「壓艙石」本色。
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4月3日到4月10日,股票etf合計資金凈流入高達2095.98億元。其中,4月7日凈流入758.13億元、4月8日吸金1095.85億元,連創股票etf單日資金凈流入歷史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滬深300指數相關etf在這5個交易日中累計資金凈流入高達1010.79億元,佔比近50%,多隻寬基etf吸金超百億元。
寬基etf被資金大量買入與「國家隊」的發力有關。4月8日,中央匯金表態將「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結構」,並首次提出「類平準基金」定位。
「『平準基金』入市非常必要且及時,讓市場快速回歸基本面定價的正常狀態。」滙豐晉信基金股票研究總監、基金經理閔良超表示,當市場情緒導致資產價格嚴重偏離基本面時,「平準資金」通過逆向操作引導價格回歸合理區間,避免系統性風險擴散,這是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做法。
招商基金渠道財富管理部首席財富顧問鄧和權指出,「國家隊」增持etf,是通過市場化工具實現政策目標的治理創新,通過注入流動性、傳遞信心,阻斷了危機蔓延。長期看,將服務於經濟轉型與資本市場深化改革。
「『國家隊』快速反應增持etf,承接市場部分拋盤,加上宏觀政策方面預期引導,許多公司披露回購計劃,增量資金持續湧入,市場預期很快得到穩定。」創金合信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投資經理羅水星談道。
德邦基金表示,「國家隊」增持釋放明確政策信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短期托底作用,二是中長期估值引導,三是政策工具箱示範效應。整體來看,「國家隊」增持有助於市場情緒修復,為後續政策對沖爭取時間窗口。
自有資金跑步進場
積極自購為市場注入「強心針」
繼中央匯金、上市公司之後,公募基金接力加入「穩市組合拳」,通過自購,以「真金白銀」傳遞對市場中長期價值的信心。
截至目前,博時基金、鵬揚基金、招商基金、興證全球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基金公司已宣布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合計金額達2.25億元,且保證持有一年以上,釋放出強烈的做多信號。
以往,公募基金曾多次在市場大幅調整時出手自購,與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一道,擔當起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任務。
業內人士表示,公募自購權益類基金,是穩定市場的有力舉措。一方面,自購是基金公司的一種表態,代表著與投資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決心。在市場情緒低迷時,機構的自購行為可以有效提振市場,改善投資氛圍。另一方面,自購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對市場中長期投資價值的正面判斷。
鵬揚基金表示,當前股市仍存在較大波動,但在穩住樓市股市的政策指導之下,中央匯金公司等「類平準基金」入場和人民銀行再貸款等相關配套措施已充分體現了國家的決心。公司對中國股市投資價值充滿信心,投資者可積極關注高質量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德邦基金表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估值雖可能進一步調整,基於對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堅定看好,基金公司大舉自購。
「相關基金公司在市場波動期間發布自購公告,是逆向價值投資邏輯的體現,符合新『國九條』的政策導向以及監管部門鼓勵機構在市場低位逆周期布局的表態。」鄧和權說。
談及自購資金更傾向的布局方向,羅水星表示,不同機構自購資金的投向差異較大,高賠率的超跌成長基金、高勝率的價值基金、出於業務支持的指數基金以及中長期績優基金都可能成為布局方向,這主要取決於各家機構的戰略規劃。
德邦基金認為,自購資金主要圍繞具有較高安全邊際和長期投資價值的資產進行布局,當下高股息資產和超跌成長股更受關注。國聯基金稱,在當前短期波動明顯的市場環境下,布局應以求穩為主,高股息紅利資產估值較低、防禦性較強,受到市場關注。
從效果來看,對比歷史數據,機構的自購往往出現在市場周期的低谷階段,在自購完成後,市場反彈常常隨之到來,證明機構行為對於市場走嚮往往有重要影響。
持續陪伴 提振投資者信心
市場大幅波動中,投資者的行為也至關重要,恐慌情緒導致的大面積贖回可能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為穩定投資者信心,維護組合平穩運作,基金公司紛紛提供及時、有針對性的投資者教育和陪伴工作。
據德邦基金介紹,在市場擾動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基民的行為出現分化。部分基民擔憂市場進一步下跌,選擇贖回受關稅影響較大的行業基金或主題基金。也有部分基民持觀望態度,等待市場情緒穩定後再做決策。
鄧和權詳細分析了市場恐慌時基民投資行為的變化及其影響。「當恐慌情緒蔓延時,部分基金投資者會受到市場波動影響,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操作,可能造成贖回壓力激增和流動性擠兌風險。」
「以4月7日市場調整為例,wind全a成交額放大到1.6萬億元,意味著當天有很多資金選擇了贖回拋售。隨後市場就展開了多天的反彈。大量基民集中贖回權益類基金,容易導致基金公司被迫拋售持倉資產以應對流動性需求,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市場下跌。」 鄧和權說。
因此,在鄧和權看來,在穩定市場預期、增強投資者回報、完善投資者教育方面,基金公司任重道遠。面對市場的巨大衝擊,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加強投資者溝通與預期引導。基金公司通過投教文章、及時的直播路演、短視頻等方式,強化投資者教育,在市場逆風期做好陪伴,引導長期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開發「抗波動」產品,包括針對頻繁申贖行為,引入「持有期鎖定」條款,抑制短期交易衝動,也可推出「全球多元資產配置」等工具,通過動態調整股債比例和全球化多元配置,降低投資組合波動,改善持有體驗。
談及穩定投資者情緒的舉措,博時基金表示,除自購外,在投資者陪伴方面,關稅政策落地以來,博時基金第一時間製作系列投教內容,加強正面宣傳發聲,穩定投資者情緒。
在公募基金等多方努力下,投資者情緒總體平穩。國泰基金表示,4月7日資本市場受利空消息影響寬幅震蕩,後隨著「國家隊」入市等,市場迅速企穩,4月10日a股上揚,顯示出投資者面對市場的大變化,能夠保持理性,對國家和市場充滿信心。
羅水星提到,此次市場下跌過程中基民的投資和交易行為與前幾年有明顯差異。過去市場下跌時,基民的預期普遍較差,但這次基民的抄底意願較為強烈,情緒相對積極。這或許得益於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投資者投資理念的成熟。
編輯:杜妍
校對: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