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盧某,女,高二,
二、問題行為概述
1、愛表現,,平時多話,口無遮掩,與班上同學相處不佳,常話傷他人,性格大大咧咧。老師指出她的錯誤時頂撞老師,有抵觸情緒。
2、對待父母很不禮貌,不受父母管束,不順從她的意願就生氣。
3、對人的看法或看問題很偏激,但自我認識很低。
4、經常找借口請假不上課。
【案例分析】
學生的心理:懷疑、剛愎、固執己見,通常自以為是、自視甚高;較武斷、衝動、激進;而且急躁易怒、缺乏自制力;對人對物看法偏激。
【解決方法】
1、曉之以理
幫助劉某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狀況同社會要求之間的差距,啟發她認識自己接受教育影響,實現思想轉化的需要,從而產生接受教育和進行自我教育的內在動力。通過擺事實,將道理,幫助她理解和掌握社會要求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範,分清是非善惡,明白事理,提高思想品德認識。
2、動之以情
具體的說就是要真誠地尊重、信任、關懷她,不管他犯了什麼錯誤,都首先應該尊重她的人格,從而實現情感溝通,防止和消除她在心理上的隔閡和障礙。
3、樹之以信
指出她的愛表現,愛出風頭的心理原因,這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但怎麼把握適當的度是關鍵,在什麼地方表現,怎麼表現很重要,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靠的是自己的實力。比如可以在搞班級活動時多給她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並積極支持她的合理想法,在同學中樹立她的新形象,也能給她自信心。
4、導之以行
向她提出明確的行為要求,並說明要接受老師和父母的監督,給她制度和環境的約束。指導行為方式,使她掌握完成任務所必須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確如何正確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使她從「他律」向「自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