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挑戰,你是「趕蒼蠅」,還是「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2020年11月07日23:48:15 育兒 1805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法)聖埃克蘇佩里《小王子》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然而,當這些曾經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記得這一點了。

如果為人父母是一份沒有工資的職業,當越來越多的行業要求具備從業資格證時,為人父母卻是一個例外,不需要持證上崗。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心裡沒底。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有十萬個「為什麼」。面對孩子的天真無邪與無理取鬧,父母則會有無數個「怎麼辦」。

父母與孩子之間,除了滿滿的愛,在不知不覺中還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對立關係,導致陷入誤區,在親子關係中為各自的「權力」而抗爭。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父母眼裡的「熊孩子」依然層出不窮,不少父母的錯誤育兒觀念與方式絲毫沒有改變,陷入帶娃的奔潰日常中,難以自拔。

隨著國內二胎生育的放開,二孩家庭日益增多。不少父母以為帶老二可以簡單照搬養育老大的方式,實際上並沒那麼簡單。不論是獨生子女家庭,還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們各有各的困惑與煩惱。

魯道夫·德雷克斯教授和薇姬·索爾茲女士合作的《孩子:挑戰》這本書不僅給父母們帶來了新的理念,還為養育孩子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與方法。

《孩子:挑戰》一書硬封面、小開本,適合隨時翻閱。書中的案例和分析以不同字型大小排版印刷,一目了然,便於讀者閱讀對照。

面對孩子的挑戰,你是「趕蒼蠅」,還是「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 天天要聞

德雷克斯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作為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開創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在西方教育界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整整40年,德雷克斯跟數百個家庭保持聯繫,觀察、記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獲得了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第一手資料。

這些孩子從幾個月大的嬰兒到十來歲的小學生,涵蓋各個年齡段,有的是獨生子女,還有的來自多子女家庭。

除了健康的普通孩子,還有帶生理缺陷的孩子。他們分別來自各種類型的家庭,除了父母雙全家庭,還有單親家庭、再婚家庭。

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德雷克斯把家庭比作星座體系,每一名家庭成員都是體系中獨一無二的星座。在家庭星座體系中,不同孩子對自我在家庭中的各自定位不同,導致的影響也不同。

針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令父母頭疼的各種行為,德雷克斯在心理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簡潔而接地氣。《孩子:挑戰》堪稱家長們的育兒寶典。

除了貫穿全書的一百多個案例,《孩子:挑戰》的末尾總結了養育孩子的34條新原則。附錄中還專門列舉了37個案例和評語,客觀分析父母對「熊孩子」的應對行為,並給出推薦方法供讀者參考。這些案例場景豐富,分析有理有據,新方法簡單易行,可謂父母帶娃的好幫手。

面對孩子的挑戰,你是「趕蒼蠅」,還是「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 天天要聞

如果你不想錯過最美的親子時光,給孩子提供更好的養育和陪伴,這本書的一百多個案例可以隨時給你提供參考,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一、尊重而不溺愛

1.尊重孩子

孩子也是社會的產物,他的最強列的心理動機是渴望有歸屬感。有了歸屬感,才會有安全感。

孩子的不當行為背後常常有一個錯誤的目標。尋求過度關注、權力之爭、進行報復和自暴自棄是典型的4個錯誤目標。年齡較小的孩子,錯誤目標更明顯。錯誤目標導致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成為大人眼中的熊孩子。

對待孩子尋求歸屬感的不當行為,家長除了尊重他們,還要注意一視同仁,不偏不倚。

2.不溺愛孩子

杜克大學2006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為並不是真正由決定促成的,而是出於習慣。

好習慣讓孩子一輩子受益。不溺愛孩子,從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開始。比如不賴床,自己設鬧鐘按時起床,遵守規則,學會合作,等等。

面對孩子的挑戰,你是「趕蒼蠅」,還是「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 天天要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好習慣需要時間,改掉壞習慣同樣需要時間。壞習慣一旦養成,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對待孩子的壞習慣不能簡單地「趕蒼蠅」,蒼蠅趕走了還會飛回來。用語言訓斥孩子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用行動及時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德雷克斯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有價值,家長千萬不要放棄他們。父母主動學習心理學知識,不是為了對付孩子,而是為了了解在特定情況下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只有採取適當的行動,對待孩子尊重而不溺愛,放手而不放任,才能幫助孩子放棄錯誤目標,養成好習慣,健康地成長。

二、引導而不包辦

還記得你家孩子學會走路時的情景嗎?

當孩子蹣跚學步時,媽媽通常會向後退一步,始終和孩子保持一段距離,張開雙手迎接孩子,引導孩子向前再進一步。就這樣不停地一進一退,給孩子留下適當的空間,鼓勵孩子前進。

沒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接受訓練。

當2歲的孩子試圖幫忙清理餐桌時,家長通常會立刻搶過他手裡的盤子,讓他別動,不然他會把盤子打碎。假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盤子,也不能簡單地打罵孩子。慎用懲罰,以免加重孩子的挫敗感,使孩子失去自信。

為了不打碎盤子,我們卻打碎了孩子發展自我能力的信心。

——《孩子:挑戰》第3章鼓勵

鼓勵孩子自立,引導他們而不是包辦一切,才能幫助孩子早日學會自立,長大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應對競爭。

三、懂得退出

每次父母和孩子發生不快,肯定是兩方面都有問題。戰爭是兩個人衝突的結果。如果其中一方退出戰爭,另一方就無法繼續。如果父母退出,孩子就沒有了對手,沒有對手或者觀眾——既沒有人需要他擊敗,也沒有人可以用來逞威風。「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孩子:挑戰》第17章 退出衝突

面對孩子的挑戰,你是「趕蒼蠅」,還是「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 天天要聞

「讓他的風,無帆可吹。」這句話在書中先後出現了3次,道出了輕鬆應對孩子挑戰、快樂育兒的基本原則:尊重孩子,引導孩子,懂得適時退出衝突,而不是被孩子所操控。

結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們也越來越聰明。永遠不要小看孩子即使是還穿著紙尿褲的嬰幼兒。然而,父母們的一些陳舊的教育理念與教養方式已遠遠跟不上時代,家庭衝突不時發生,亟待父母們改變觀念,迎接挑戰。在尊重孩子、給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引導孩子尊重規則、承擔責任、學會合作。

德雷克斯教授和索爾茲女士合著的《孩子:挑戰》這本書完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暢銷歐美50多年。書中大量的案例依然有效,各種育兒場景鮮活,非常適合今天的中國父母學習借鑒,舉一反三,靈活應用,與孩子共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看見」媽媽們的生育損傷,寶寶樹攜鯨鴻動能發布「撫痕倡議」 - 天天要聞

「看見」媽媽們的生育損傷,寶寶樹攜鯨鴻動能發布「撫痕倡議」

當下,「生育友好」正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議題。新生代媽媽們作為家庭生活的核心決策者,也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她們的需求是日益變化且多元的,涵蓋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等多個層面。因此,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核心要義,在於以精準的洞察力與敏銳的共情力,真正穿透表象,洞悉媽媽們在孕育新生、養育子女、自我實現這一漫...
寶寶來了!1分鐘學會最新毒瘤《灌注獵》 - 天天要聞

寶寶來了!1分鐘學會最新毒瘤《灌注獵》

最新毒瘤!灌注獵卡組代碼:AAECAda+BQL+pQbk+gYOqZ8E054G6qUGorMGzsAG0MAG1voG4voG94EH74IHsYcHwIcH+IkHr5IHAAA=卡組玩法這是迷你包上線後目前最火的一套灌注獵。打法依然是灌注技能養抱龍王秒殺對手。迷你包加強了多個組件,首先3費的龍裔護育師替代了年輕的酒仙,它可以直接複製手牌中的低費抱龍王
「嬰兒高跟鞋」形似「三寸金蓮」引質疑,誰在鼓吹「性感」幼兒? - 天天要聞

「嬰兒高跟鞋」形似「三寸金蓮」引質疑,誰在鼓吹「性感」幼兒?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有人曬出部分電商在售賣一款「嬰兒高跟鞋」的商品,由於該鞋子形似「三寸金蓮」,被不少網友怒斥審美畸形。「嬰兒高跟鞋」引質疑商家:用作妝飾,不是真鞋在上述帖文中,該「寶寶高跟鞋」商品展示的圖片上,小小的鞋底後跟部位,有顯眼的鞋跟,另一頁面上,附有一對胖乎乎的寶寶小腳穿著高跟鞋的圖片。...
或致嬰幼兒過敏!8批次爬行墊甲醯胺含量超標,涉澳樂等品牌 - 天天要聞

或致嬰幼兒過敏!8批次爬行墊甲醯胺含量超標,涉澳樂等品牌

在關注嬰幼兒安全防護的當下,嬰幼兒爬行墊作為預防跌倒碰撞的重要工具,已成為家庭育兒必備品。然而,市售產品材質安全性參差不齊,化學殘留與物理隱患引發家長擔憂。如何辨別產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產品是否暗藏風險?對此,溫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30批次嬰幼兒爬行墊樣品開展比較試驗。結果顯示,有8批次標稱商標...
《爸爸當家·慢享季》開播,育兒日常折射萬千家庭縮影 - 天天要聞

《爸爸當家·慢享季》開播,育兒日常折射萬千家庭縮影

以真實細膩視角,刻畫出多維度的「新父職實踐圖景」,用多元樣本打開科學育兒新思路。育兒觀察類真人秀《爸爸當家·慢享季》近日溫暖回歸,「全職爸爸互助會」除了有老朋友李艾、魏晨、張雅蓮,還有「超模媽媽」奚夢瑤、「三孩爸爸」劉嘉裕(彈殼)驚喜加盟,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兒女的情緒狀態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兒女的情緒狀態就知道了

有人家裡氛圍壓抑,兒女情緒消極低落;有人家裡溫馨和樂,兒女情緒積極向上。這不同的表現,透露著家庭深層差異。兒女的情緒狀態,是父母福氣的映照。古人云:「家和萬事興。」兒女情緒狀態好,家庭往往充滿生機,福氣也跟著來。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他的兒
汪小菲曬兒子生日照引發熱議正臉曝光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汪小菲曬兒子生日照引發熱議正臉曝光引發關注

2025年5月11日,一個不起眼的日子,卻因一張照片而成為社交媒體熱議的焦點。那天,汪小菲在朋友圈發出一組家庭合影,簡單的笑臉背後卻藏著一場關於隱私、爭議與家庭紛爭的激烈較量。照片中,一個小男孩的臉清晰可見——笑容天真,眼睛亮晶晶。有人說朋
一個女人有沒有福氣,別只看老公、孩子,而是要看臉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有沒有福氣,別只看老公、孩子,而是要看臉

大家好!我是楠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承蒙抬愛,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楠芝,點贊共勉。有多少女人是這樣的呢?一味的覺得自己的福氣就是老公,就是孩子,每天除了老公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己。其實一個女人有沒有福氣,你看一看她的臉就知道
媽媽回應健身達人「山阿」離世:跟抑鬱症鬥爭十多年,最終選擇離開 - 天天要聞

媽媽回應健身達人「山阿」離世:跟抑鬱症鬥爭十多年,最終選擇離開

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5月14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獲悉,健身達人「山阿」的媽媽通過社交賬號@山阿透露:「山阿跟抑鬱症鬥爭十多年,最終選擇了離開。」5月12日,「山阿」的母親發文,稱兒子已於2025年4月8日離世,生命停留在33歲。訃告中寫道:他(山阿)曾如一顆星,用溫柔明亮的大眼睛觀察這個世界,用善良和美感染身邊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