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
港股消費板塊熱度不減,又一家曾經的明星公司加入ipo之列。
近日,yangtuo technology inc.(下稱海拍客)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
作為瞄準下沉市場的b端母嬰電商平台,「海拍客」有過夢幻開局。創始團隊來自阿里系,海拍客創始人趙晨是天貓國際的創建者,其首席運營官徐虹是淘金幣創始人,其首席技術官肖建濤是阿里聚划算初始團隊的技術負責人。僅創立三年,海拍客平台的gmv就突破了100億元。
創始團隊的明星光環下,海拍客5年就拿下6輪融資,不乏順為資本、復星國際、高瓴等知名投資機構,其中,由雷軍和許達來在2011年聯合創立的順為資本,接連參與了海拍客的5輪投資。
然而,翻開海拍客招股書,其披露的財務數據卻並不理想,負債凈額顯示在2024年已高達20億。為了向銀行貸款,首席技術官肖建濤還抵押了自己的樓。
從光環加身到亟需補血,海拍客的上市之路,更像是一場關乎生存的衝刺。
01 「小鎮媽媽」撐起八成市場,gmv兩年萎縮26%
作為垂類母嬰電商,海拍客瞄準低線城市打出了差異化,其交易買家分布中,一線城市僅占約1%,二線城市佔比約17%,低線市場買家佔比超過80%,可以說是「小鎮媽媽」撐起了海拍客的核心業績。
在營收上,2022年、2023年、2024年,海拍客的收入分別為8.95億、10.67億、10.32億,增長勢頭止步於2024年,經調整凈利潤為-1.31億、1930萬、2577萬,看起來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但事實上,它的兩大板塊業務「數字平台業務」和「自營業務」,均面臨挑戰。
所謂數字平台業務,即鏈接母嬰店和上游的品牌及製造商,類似於大型經銷平台。這一業務收入正在持續萎縮,從2022年的3.54億縮減到2024年的2.3億,下滑35%。
海拍客小程序界面
招股書顯示,雖然其註冊買家和賣家數量在增多,但核心數據已在下滑。比如實現交易的買家數量,已經從2023年的17.2萬縮小到2024年的16.8萬,核心買家數量則從2023年的10.4萬縮減到2024年的9.4萬,縮小了9.6%。平台總交易額(gmv)也在持續下滑,從2022年的149億下降到2023年的120億,再下降到2024年的110億,兩年縮減了26%。
其自營業務收入增長顯著,從2022年的5.4億上升至2024年的8億,對總收入的貢獻佔比也從60.4%持續擴大到77.7%。
但這一模式投入更大,導致毛利率顯著承壓:數字平台業務的毛利率在90%上下,自營業務的毛利率只有15%上下,加碼自營業務讓海拍客的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43.9%下滑至2024年的32.5%。
加碼自營業務後,其存貨壓力也急劇增大。2022年、2023年、2024年,存貨為5950萬、4680萬、7470萬,兩年攀升26%,存貨跌價金額分別為130萬、170萬、410萬,在2024年跌價翻倍。截至2025年4月30日,其存貨已高達1.5億,較2024年底的7470萬激增了101%,存貨風險再次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母嬰的產品對運營有著高要求,在投訴平台上,今年陸續有消費者投訴在海拍客上購買的產品虛假髮貨、購買到假嬰兒奶粉等現象。
02 24億優先股壓頂,海拍客cto抵押房產輸血
海拍客的現金流狀況比其業務表現更值得關注。
它核心壓力源於巨額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及其潛在的贖迴風險。這種融資工具兼具「債」與「股」的雙重屬性。一方面,作為「可贖回」股份,投資者有權在特定條件,比如未如期上市等,要求公司現金回購,包含本金以及利息,形成剛性負債;另一方面,作為「可轉換」股份,投資者可選擇在上市後轉為普通股。
截至2024年底,這部分優先股賬麵價值達24億元,是海拍客在2024年負債凈額高達20億的主因。
還沒有成功上市,這導致海拍客深陷贖回壓力與現金流緊張的惡性循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拍客已斥資1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00萬)回購了部分d輪優先股。而就在遞交招股書前一個月,即2025年5月30日,公司又簽訂協議,承諾在2025年6月支付2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億)回購更多d輪優先股,同時持有人需在2026年底前不行使贖回權。
這兩次回購涉及600萬股,耗資近2.5億元。招股書提及7種可能觸發贖回的條件,如創始人違約、vie失效、業務嚴重受損等,這對海拍客來說,都猶如懸頂之劍,有大規模償債的風險。
困境的另一面是,海拍客自身的造血能力嚴重不足。
2022年至2024年,海拍客報表凈利潤分別為101萬、-5654萬和-7883萬,在持續虧損,而剔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經調整凈利潤為-1.3億、1930萬、2577萬,看起來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這或主要依賴大幅壓縮成本才得以實現的,近年其收入未見增長,但總員工成本從2022年的3.96億銳減至2024年的2.59億,兩年降幅達34.6%。
此外,2022至2024年,其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分別為-1.33億、-600萬、-1.12億,三年燒了2.5億。
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發現,為了維持公司運營以及應對贖回,海拍客已轉向抵押融資。2024年其計息銀行借款從2023年的220萬飆升至1.37億,抵押物甚至包括了首席技術官肖建濤及其配偶的個人樓宇,以及兩家附屬公司的資產,財務風險正在疊加。
在經營現金流持續失血、上市前景未定的情況下,海拍客資金鏈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03 「夢幻」褪色,海拍客背水一戰
海拍客的起點可謂夢幻。
1981年11月出生的趙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阿里老兵,2006就進入了阿里巴巴集團,2013年帶領團隊組建天貓國際,2015年離開阿里創立海拍客。
其核心團隊同樣有阿里系的深厚基因,首席技術官肖建濤,曾是聚划算初期的技術負責人;對外戰略合作部總監吳濤,曾是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大區經理;首席運營官徐虹曾是阿里系淘金幣創始人。
海拍客創始人趙晨
在此光環下,海拍客5年就拿下6輪融資,其中雷軍的順為資本,是其第一大機構股東。
然而,現在行業環境已今非昔比。宏觀上,中國新生兒數量從2019年的1470萬銳減至2023年的900萬,儘管2024年略有回升,但出生率下滑對奶粉、紙尿褲等核心母嬰品類需求的衝擊持續存在。
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日益殘酷,天貓、京東等綜合電商憑藉流量與價格優勢主導市場,2024年僅京東母嬰用戶規模就達2.5億,訂單量增長20%;抖音、快手通過直播重構消費場景;孩子王等線下巨頭加速線上化;上游品牌自建渠道也進一步擠壓著中間商的利潤。
海拍客的困境,集中折射著行業的困境。近年,垂類電商普遍遭遇嚴峻挑戰,母嬰垂類電商蜜芽關停,考拉海購也在今年悄悄關閉,有考拉海購前員工對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感嘆,垂類電商平台業務太小,最終只能變成綜合電商平台上的一塊業務。
從平台轉向自營,是海拍客的自救之舉,但這也讓其業務模式陷入撕裂,高毛利的平台傭金業務收入持續萎縮,而支撐營收的自營業務毛利率又低,同時還需要承擔存貨積壓和更大的資金壓力。
再耀眼的創業起點,也需直面殘酷現實。若無法通過ipo獲得關鍵輸血,海拍客資金壓力將持續攀升。赴港ipo,成敗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