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帶寶寶回老家住一段時間後,期間見了好多親戚朋友,小傢伙表現還挺乖的。
一點都不認生,誰抱都可以,最有意思的是,誰逗他開心,他就臉朝著誰笑。
而且我發現,只要誰和他說普通話,他就一下子能聽懂(有反應),要是和他講家鄉話,他一臉懵。
我在哪裡看的說,寶寶學說話之前,全家最好統一語言模式,不要一會兒普通話,一會兒家鄉話,不然寶寶後面說話很慢。
寶寶長得太可愛,每個人都想要抱抱他,有個親戚長輩有一次抱,差點把我驚到了!
當時她雙手把寶寶腋下掐住,然後讓寶寶雙腿站立在她大腿上,我立馬就和她說,
「這樣抱是不對的,容易傷寶寶脊柱,而且寶寶才四個月,還太小不能這樣打釘釘。」
我發現不只是她,其實還有好多家長都不太會抱寶寶,以及家長們的不以為然的行為反而會無意間就傷害了寶寶。
今天就索性分享一期這7個錯誤行為是正在毀掉寶寶的脊椎!真的要小心高低肩、長短腿、駝背~
01、過早豎抱新生兒
3個月前的寶寶頸背部肌肉無力,豎抱時頭部重量全部壓在脊椎上,易導致脊椎彎曲變形。
0-3個月橫抱(搖籃抱),用手臂托住頭頸、背部、臀部,保持脊椎呈水平直線。
而且實在想要豎抱的話,需要等寶寶能自主抬頭(約4個月後),不過時間不宜過長。
02、長時間使用嬰兒背帶或者腰凳
上一次去社康打疫苗,看到有個寶媽用腰凳背著寶寶了(寶寶臉朝外),那個醫生就問她,寶寶多大了就用這個腰凳了?
結果那個寶媽說,寶寶才2個月,醫生就建議她不要過早給寶寶用。
因為小月齡寶寶呈「C型」蜷曲姿勢,增加腰椎壓力;錯誤的坐姿可能導致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
前3個月都盡量用橫抱為主,3個月後才可以用那種背帶,而不是那種腰凳,如果要用腰凳,至少要等6個月後再用。
而且盡量選擇支撐性好的背帶,確保寶寶大腿呈「M型」(膝蓋高於臀部),背部有適度支撐。
6個月以下嬰兒每次使用時間都不建議背太久,最好是30分鐘就放下來休息一下。
03、長時間抱寶寶睡覺
我發現好多家長好喜歡抱著寶寶睡覺,問他們為什麼?他們都說,這樣寶寶睡得更熟一些。
雖然出發點讓寶寶睡多一點覺是好的,但是長期抱著寶寶睡覺的話,寶寶的後腦勺不僅會出現那種凹進去的效果,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脊柱發育。
長時間抱著寶寶睡覺,他的脊柱得不到舒展, 怎麼能發育好呢?
所以,盡量不要一天到晚都抱著寶寶睡覺,可以讓寶寶平躺在床上睡覺更加舒服。
04、錯誤練習坐姿
之前三個月帶寶寶去做體檢的時候,醫生又教我們如何給寶寶練習拉坐,當時是四五個月進行比較好。
前面我都沒太敢給寶寶去拉坐,因為感覺他還有點小,不過現在第5個月,要開始適當給他拉坐一下,鍛煉下他的脊柱。
注意如果沒有看過正確的拉坐姿勢,自己在家不要自己盲目給寶寶拉坐,以免給他拉脫臼了。
05、使用不合格的學步車
過早使用學步車(早於10個月)會導致踮腳走路、脊椎受力不均,增加O型腿風險。
優先讓寶寶自然扶物站立、行走比較好。
如果說想要寶寶學習走路的話,盡量用上一些輔助工具,選擇手推式學步車(非懸掛式),而且每天不超過30分鐘。
06、錯誤的換尿不濕行為
有些家長給寶寶換不濕很喜歡一把抓住寶寶腳踝直接提起(尤其新生兒)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因為這樣的話使寶寶的脊椎過度彎曲,長期可能影響脊柱發育,增加髖關節壓力。
這裡分享一個側身法:將寶寶輕柔側翻,尿布墊於臀下後再平躺。
而且如需抬腿,保持膝蓋彎曲呈"蛙式"(大腿與床面≤45°),避免雙腿伸直抬高。
07、寶寶長時間睡軟床
寶寶和大人不一樣,寶寶剛出生時脊柱呈一條直線,如果床睡得太軟,寶寶躺下去身體會陷進去,不利於他的脊柱發育。
所以,小寶寶睡覺的床墊盡量選擇那種硬質的比較好,比如說用手指按壓無下陷的,太軟的床墊可不行。
長期固定睡姿(如只側睡一邊)可能導致脊柱側彎,而且寶寶的枕頭過高也會影響頸椎曲度。
而且寶寶的睡覺姿勢盡量以仰卧為主,側卧的話需左右交替。
0-3個月不使用枕頭;3-6個月毛巾對摺一下當枕頭約1厘米;6-12個月毛巾再對摺約2厘米;1歲以上買適合的寶寶枕頭。
大家也可以給寶寶用那種雲片枕頭,像我們家寶寶的枕頭現在就是那種雲片枕,而且可以根據寶寶月齡去調節。
寫在最後:
若發現以下表現,建議儘早就醫評估:
1⃣️抬頭、坐立時頭部明顯偏向一側
2⃣️背部皮膚皺褶不對稱
3⃣️雙肩/骨盆高低不平
4⃣️爬行時總向一側歪斜
平時可通過撫觸、被動操增強寶寶肌肉力量,還有定期兒保檢查脊柱發育情況。
科學育兒的關鍵在於順應發育規律,避免人為干預過早或過度。
保護好寶寶的脊椎,就是為他一生的健康體態打下基礎!
今天就分享到這了,來自媽媽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