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神鵰俠侶》這部作品,那必然是「意難平」,因為金庸在此作中留下了太多讓人意難平的橋段。
比如作為「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鵰俠侶》註定是一部過渡性的作品,這也意味著有些悲劇是避免不了的,哪怕金庸讓群雄在故事結尾的襄陽大戰中獲勝,讀者也知道,該來的悲劇遲早會來,郭靖夫婦的命運必將是戰死襄陽,後來的劇情也確實是印證了這一點。

(小龍女、金庸)
不過比起那件事,《神鵰俠侶》中還有另一件事足以讓讀者耿耿於懷,那就是「甄志丙事件」,當然,更多的人記得那欺負小龍女道人名為「尹志平」,只因金庸在新修版中修改了那角色的名稱,才造成了這種認知上的偏差。
不過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比起這事件本身,小龍女對那道人的態度才更是「殺人誅心」,她為何會對那道人動了惻隱之情?
一、甄志丙的過錯
甄志丙這人在「甄志丙事件」之前其實都算不上是反派,甚至可以說他是全真教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都有可能是未來掌教的絕佳人選,奈何他卻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見小龍女被那老毒物點穴定身,動彈不得,於是頓時心生歹意,他緩緩接近小龍女,確定小龍女渾身僵硬,無法反抗,便對小龍女伸出毒手。
要知道甄志丙出手之時,還是黑夜,而當他離去之時,已是天明,畢竟書中明確提到楊過與歐陽鋒練功直至天明,恰好遇上了衣冠不整的甄志丙。

(小龍女、甄志丙劇照)
這期間且不知小龍女遭了多少罪,那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哪怕這道人只是抱了或親了小龍女,那都是無法被原諒的,畢竟小龍女冰清玉潔,古墓派女子又向來重視貞潔,豈能無端被這道人給毀了。
無論怎麼看,小龍女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之後,都應該對這道人動殺心才是,然而……她卻沒有。
二、小龍女的寬恕
其實「甄志丙事件」對於小龍女的影響絕不僅僅只是讓她失了清譽而已,更多的在於後續的一系列影響。
正因為有了那次事件,小龍女才會對楊過產生愛意,繼而對楊過表白被拒,負氣出走,以至於有了後來的種種風波,甚至可以說小龍女的人生都是因為這次事件而被徹底改寫了,原本的她即便不與楊過走到一起,他們也大可在活死人墓中過普通人的日子,不至於捲入那些江湖紛爭,可如今一切都變了。
小龍女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因為這道人,所以當她在郭靖家中聽到那晚的真相時,她就應該動殺心才是。
但這裡有兩個細節,足以證明小龍女對甄志丙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

(甄志丙、小龍女劇照)
第一次是她得知真相的那晚,甄志丙已經有了坦然赴死的準備,小龍女卻遲遲沒有下手,以至於趙志敬拉著甄志丙跑了。
第二次是小龍女追擊甄志丙與趙志敬的過程中,那兩個道人半途停下來喝水,正是小龍女下手的絕佳時機,可小龍女見他們停下來,於是也停下來喝水,還對著水面梳妝打扮起來。
到了重陽宮大戰時,小龍女的做法就更讓人不解了,這時小龍女與蒙古群雄斗得正酣,那金輪法王趁機對她下殺手,而甄志丙則是在此時跳出來為小龍女擋下了那法王的絕招,他頓時身受重傷。
這時小龍女才對甄志丙流露出真情,說是:「小龍女向他凝望片刻,見他道袍上鮮血淋漓,臉上全無血色,不由得萬念俱灰,顫聲道:『過兒,我那日給歐陽鋒點中穴道,動彈不得,清白為此人玷污,縱然傷愈,也不能跟你成婚了。但他……但他捨命救我,你也別再難為他。總之,是我命苦。』她心中光風霽月,但覺事無不可對人言,雖在數百人之前,仍將自己的悲苦照實說了出來。」

(楊過、小龍女劇照)
如果說前面還是猜測,那這裡完全可以證明小龍女確實是對甄志丙動情了,否則面對一個害自己失了清譽的人,小龍女哪有什麼理由原諒他,即便他此時挺身而出,也只是他自己要贖罪而已,與小龍女何干?
金庸沒描寫楊過此時是何情緒,但拋開楊過的情緒不談,試問讀者又哪裡想得通?
難道用這女子不是俗世之人,不通世俗禮法,就搪塞過去?
不,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金庸在創作這個角色的時候,就已經構思好了她會經歷怎樣的磨難,因為她的原型,就與這「甄志丙」有糾葛。
三、小龍女的原型
小龍女的原型是誰?
金庸是借甄志丙之口說出了答案,甄志丙懺悔的時候就說過這麼一句:「甄志丙又道:『在我心中,她是藐姑射山的仙子,是王母娘娘的女兒媚蘭。我只要瞧了她一眼,便是畢生大幸。我怎麼可以在她不知不覺之中,玷污了她高貴的身子?我不管做什麼,都贖不了我的罪過。』」
小龍女是媚蘭,這媚蘭是什麼人?
《甄命授第四》中託名右英夫人王媚蘭寫給許謐的誥語中說:「夫捐薺與茹荼,哂九成而悅北鄙者,我知其無識和音之聽鑒也。」

(小龍女、楊過劇照)
「甄命授」,這不就是在暗示媚蘭與這「甄」會有愛恨糾葛嗎?
也正因為如此,金庸在新修版中把「尹志平」的戲份轉移到「甄志丙」身上就更為合理了,正是因為小龍女的原型媚蘭會與這「甄」姓的男子有一段孽緣吶。
所以小龍女經歷的磨難是註定的,金庸早在創作之初就已經想好了她的故事,作為小龍女的愛人,楊過也只能無奈接受,金庸對他的感受避而不談,也就說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