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剛入白茶餅坑的朋友,往往都滿懷期待。
想著將茶餅妥善存放幾年,就能收穫醇厚滋味。
於是,大家小心翼翼把茶餅買回家,隨便找個角落安置,滿心憧憬著未來。
可等到滿懷欣喜翻出茶餅時,卻傻了眼。
有的茶餅表面生出綠毛,已然發霉;
有的香氣散盡,只剩一股怪味;
還有的口感又苦又澀,和想像中的滋味大相徑庭。

這可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好好的茶餅,怎麼就變了味呢?
實際上,存白茶餅遠非想像中簡單。
很多人覺得把茶餅往柜子里一放就萬事大吉,卻沒留意柜子角落的潮濕隱患;
還有人圖方便,隨手用塑料袋包裹茶餅,卻不知這恰恰容易導致茶餅受潮變質。
存白茶餅,看似簡單,實則處處是講究。
一旦踏入這些誤區,不僅浪費了好茶,更辜負了時間的沉澱。
下面就為大家揭曉存白茶餅時絕不能踩的3個大坑,千萬別中招!

《2》
一、嫌撬餅麻煩,直接把白茶餅全撬開存。
不少剛接觸白茶餅的茶友,都有過這樣的念頭:
每次喝茶前撬餅太繁瑣,索性一次把整塊茶餅都撬開,想喝時隨手拿取,豈不是方便很多?
然而,這種看似省事的做法,實則隱藏著諸多弊端。
從白茶獨特的「團隊陳化」角度來說,同一品類、風味的白茶聚集,能相互促進、共同轉化,讓白茶的香氣更濃郁、湯水更醇厚。
完整的茶餅,茶葉緊密抱團,為團隊陳化提供了絕佳條件。
一旦將茶餅全部撬開,茶葉之間的緊密聯繫被打破,陳化速度和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而且,散茶與茶餅經過長時間儲存,會陳化出截然不同的風味。
散茶清新爽口,茶餅成熟醇厚,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們形態的不同。
若把茶餅全部撬散,就相當於放棄了茶餅獨特的轉化路徑,又回到散茶狀態,最終收穫的風味自然比不上完整保存的茶餅。

再者,從儲存安全形度看,白茶餅對水汽極為敏感。
儲存時需嚴格做到密封、乾燥、防潮。
完整的茶餅,只有餅面接觸空氣,相對安全。
但一旦全部撬開,茶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幅增加,水分子侵入的途徑變多,受潮風險也就隨之劇增。
茶葉一旦受潮,品質就會嚴重受損,之前的精心保存都將付諸東流。
其實,想要兼顧喝茶便捷與茶葉保存,有更合理的辦法。
日常喝茶時,取出少量白茶餅存放在雙層密封袋中,按需撬取。
而大量的白茶餅,建議採用三層包裝法妥善保存,如此才能讓白茶在歲月中安穩轉化,綻放出最佳風味。

《3》
二、圖省事,只用白綿紙存白茶餅。
在存白茶餅時,部分茶友圖省事,只用一張白綿紙包裝,覺得這樣就足夠。
尤其一些北方茶友,想著氣候乾燥,白茶餅又緊實,便放鬆了警惕。
但這其實是個嚴重的誤區,會讓好茶毀於一旦。
白茶的儲存,密封是關鍵。
白綿紙看似能保護茶餅,實則透氣性強,根本無法阻擋水汽。
茶葉店展示的茶餅雖僅包著白綿紙,但大多只是模型,不是真正用於品飲的茶餅。
要是模仿這種展示方式存茶,最終損失的只能是自己。
白茶一旦接觸過多水汽,後果不堪設想。

春季濕度高,南方部分地區濕度能達80%,在這樣的環境下,僅用白綿紙包裹的白茶餅,就像毫無防護地暴露在雨中。
水分子持續侵入,茶餅很快就會受潮,先是變軟,接著發酸、發臭,好好的茶就這麼被毀掉。
除了防潮問題,只用白綿紙存茶還會導致跑氣。
白茶餅的香氣會隨著時間慢慢揮發到空氣中,夜以繼日,最後茶餅香氣盡失,只剩下平淡無味。
而且,白綿紙很薄,難以阻擋外界異味。
白茶餅吸附性強,周圍環境中的雜味很容易被吸附進去,沖泡時茶湯就會充滿怪味,嚴重影響口感。
因此,為了保護白茶餅的品質,也為了自己的健康,僅用白綿紙保存白茶餅是不可取的。

《4》
三、懶得密封,紙箱存茶直接開口放。
老茶客都知道,我們家存白茶一直堅持用三層包裝。
簡單來講,就是依次用鋁袋、食品級塑料袋,還有五層厚的瓦楞紙箱來裝茶。
這麼層層包裹,無非是想給白茶打造一個最適宜的「小窩」,讓它們能安心「成長」。
這三層包裝法,重點就在於密封。
每一層的開口,都得封得嚴嚴實實,一點縫隙都不能留,目的就是把水汽和異味統統擋在外面。
可要是存茶的時候粗心大意,包裝開口沒密封好,那這三層包裝就起不到什麼作用了。

就拿紙箱來說,如果箱口沒封緊,沒用膠帶牢牢粘住,那紙箱就形同虛設。
要知道,空氣里到處都是水汽,它們會悄無聲息地鑽進紙箱,再慢慢滲透到茶餅里。
時間一長,茶餅受潮了,原本的好滋味沒了,還可能長出霉斑,徹底沒法喝。
紙箱不密封,就相當於少了一層關鍵保護,存茶的風險一下子就提高了。
所以說,存白茶時,每一層包裝的密封都至關重要。
只有把每層都封好,才能給白茶全方位的保護,讓它們在歲月里沉澱出醇厚的香氣和滋味。
要是你也用三層包裝法存茶,卻發現存出來的白茶香氣寡淡,還有雜味,那不妨仔細檢查一下,是不是包裝開口沒處理好。
找到問題根源,及時改正,才能存出好茶,享受到白茶帶來的美妙口感。

《5》
存茶之路,細節定成敗。
白茶餅的陳化是一場與時間的對話,而錯誤的儲存方式卻可能讓這場對話戛然而止。
一次性撬開茶餅、僅用白綿紙保存、紙箱開口不密封。
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失誤,實則暗藏隱患,足以讓一餅好茶在歲月中黯然失色。
存茶並非難事,但需要用心。
完整的茶餅、密封的包裝、乾燥的環境,這些看似簡單的條件,卻是白茶餅陳化路上不可或缺的守護。
茶友們,請停下那些錯誤的存茶方式,從細節做起,用正確的方法為白茶餅的未來鋪路。
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某個午後,泡出一杯香氣馥郁、滋味醇厚的好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