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沖·羅布斯達在繪製唐卡。記者丹增平措次旦央吉攝
在西藏,唐卡繪製、傳統織物、雕刻雕塑等民族手工藝種類繁多、技藝古老。這些珍貴的傳統技藝能否與時俱進,關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勉沖·羅布斯達是藏族唐卡勉薩畫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0多年來,勉沖·羅布斯達致力於唐卡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培養了400餘名高水平唐卡繪製人才。由他創辦並擔任院長的西藏唐卡畫院,目前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藏族唐卡「勉薩派」保護單位。
今年的全國兩會,勉沖·羅布斯達就民族手工藝專業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建言獻策。他表示,在具備條件的高校因地制宜開設民族手工藝相關工藝美術專業,可以促進民族手工藝從業人員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從而為培養非遺傳承複合型人才提供有利條件。
近年來,勉沖·羅布斯達除了在畫院教授學員繪製唐卡,還身兼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同時,積極與西藏本地大專院校合作開辦相關專業課程,以畫院和高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形式探索人才培養機制。
勉沖·羅布斯達作為當代西藏唐卡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守正創新是他藝術道路上始終不變的追求。西藏唐卡畫院內展示的勉薩派唐卡作品《唐蕃慧心》展現了在唐王朝與吐蕃和親的歷史背景下,漢藏工匠聯手建造小昭寺的歷史場景,該作品入選了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資助項目。
除了氣勢恢宏的「大作」,「小而精」的唐卡文創產品也深受歡迎。由師從勉沖·羅布斯達,曾在清華大學進修的畫師創作的《花瓶》《四季花》《丹頂鶴》等唐卡作品,或取材於歷史文物原型,或融合國畫審美,這些畫作內容既新穎又不失傳統,以室內掛畫的形式,通過批量印刷,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勉沖·羅布斯達堅信,文化的傳承關鍵在人,「手藝人」不僅要有紮實的技藝功底,也需要足夠的眼界和現代知識文化的涵養。「能融入和適應當下的生活場景,而且被市場接受,這應該是民族手工藝人應該有的『絕活』。」勉沖·羅布斯達說。
履職中,通過深入高校和民族手工藝行業市場調研,勉沖·羅布斯達認為,高校是基礎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在民族手工藝相關的學科體系、專業與課程建設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必將有效推動民族手工藝人才高層次、專業化的培養。
「作為一名連任兩屆的全國政協委員,每年的全國兩會讓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充滿新的期待。我將從自身領域出發,把發現的問題和思考帶到北京,積極履職盡責,回應群眾的關切。」勉沖·羅布斯達說。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