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孩子學業成績更差

2025年03月06日21:50:40 育兒 3295

it之家 3 月 6 日消息,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吃早餐與學生的學業成績之間存在明確的聯繫。研究顯示,那些偶爾或從不吃早餐的學生在澳大利亞全國性標準化測試(naplan)中的表現,明顯不如每天都吃早餐的學生。

澳大利亞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孩子學業成績更差 - 天天要聞

據it之家了解,該研究由澳大利亞兒童研究所(the kids research institute australia)的團隊進行,相關成果已於今日發表在《公共健康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上。研究團隊調查了南澳大利亞州 28,651 名 8 至 16 歲學生的早餐習慣,並分析了這些學生在當年 naplan 測試中的表現。naplan 測試是針對三年級、五年級、七年級和九年級學生的全國性標準化讀寫和數學測試。

研究由澳大利亞兒童研究所阿德萊德辦公室的資深研究員阿爾安娜・辛科維奇博士(dr. alanna sincovich)主導。結果顯示,57.6% 的學生表示他們有時會不吃早餐(每周一至六天)而 10.1% 的學生承認每天都不吃早餐。辛科維奇博士指出:「總體而言,我們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偶爾還是每天都不吃早餐的孩子,他們在 naplan 測試中達到或低於國家最低標準的概率更高。這種低成績的風險在所有五項 naplan 測試中均有體現。那些從不吃早餐的學生表現最差,但偶爾不吃早餐的學生與每天都吃早餐的學生相比,也面臨更高的低成績風險。」

研究的共同作者、副教授特絲・格雷戈里(tess gregory)表示,以往的國際研究也曾探討過吃早餐與學業成績之間的聯繫,但樣本量較小,或使用非標準化的學業成就衡量標準(如學校成績)。格雷戈里副教授說:「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採用了強大的研究方法來克服這些局限性,使用了大樣本量、針對所有學生的標準化學業成就衡量標準,並控制了可能影響早餐攝入與學業成績關係的因素,如年齡、性別和社會經濟地位。」

她進一步解釋說:「我們都知道,當我們餓的時候,很難集中注意力。現在,我們有了明確的證據,證明不吃早餐與澳大利亞學童較差的學業成績之間存在聯繫。」

儘管這項研究沒有提到學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但可能涉及多種家庭因素,格雷戈里副教授說:「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可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可以擺上餐桌;對於另一些家庭來說,可能是時間緊張,或者孩子本身不喜歡吃早餐;還有一些年輕人可能因為與體重和體型形象相關的原因而故意限制飲食。」

隨著澳大利亞全國性的 naplan 測試將於 3 月 12 日開始,澳大利亞兒童研究所的營養師阿米莉亞・哈雷博士(dr. amelia harray)表示,如果條件允許且負擔得起,家長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鼓勵孩子吃早餐。哈雷博士說:「讓孩子參與早餐食物的選擇,比如決定奶昔中加入什麼食材或選擇某種穀物,可以讓他們有參與感,從而促進早餐的攝入。」

她還指出:「在澳大利亞常見的早餐食物,如穀物配牛奶、水果、烤麵包或雞蛋,都是優質營養素的來源,包括能量、鈣、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素有助於孩子成長、集中注意力以及在學校保持活力。早餐不一定非要是傳統的『早餐食品』,比如烤麵包或穀物。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歡晚餐的剩菜,這也是可以的。如果孩子拒絕吃早餐,家長和監護人可以為孩子準備豐盛的上午茶和午餐,或者在孩子稍後食慾更好時提供食物。」

這項研究為澳大利亞各地的學校早餐計劃的持續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澳大利亞兒童研究所致力於與政府合作,推動這些計劃的實施,確保需要這些計劃的兒童和家庭能夠獲得幫助。

格雷戈里副教授表示:「我們計劃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探究不吃早餐的原因,並與政府和社區合作,提高澳大利亞所有兒童的早餐攝入率。」辛科維奇博士和格雷戈里副教授均在阿德萊德大學和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擔任兼職職位。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莫言曾在採訪中說過,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母親卻總能在縫補衣服時哼著小曲兒,在田埂上種菜時講著故事。這種骨子裡的鬆弛感,讓他貧瘠的童年長出了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