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龍桿」撐起豐收願景

2025年02月01日22:50:13 育兒 6186

倒香爐、轉幺幺、登鴨、耍流星……在靜海區台頭鎮大六分村,登桿聖會的會員們,正緊鑼密鼓地展開訓練,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增添別樣色彩。

三百年「龍桿」撐起豐收願景 - 天天要聞

大六分村登桿聖會會長楊文祥擦拭著傳承近300年的「龍桿」。

三百年「龍桿」撐起豐收願景 - 天天要聞

2024年元宵節,大六分村登桿聖會的表演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觀看。

三百年「龍桿」撐起豐收願景 - 天天要聞

孩子們雙手滿是老繭。

三百年「龍桿」撐起豐收願景 - 天天要聞

春節前夕,大六分村的孩子們利用寒假練習登桿技藝。

三百年「龍桿」撐起豐收願景 - 天天要聞

單側牙咬繩索,吊起百餘斤的自身重量,這只是最基本的訓練。

登桿技藝由來已久,相傳興起於西漢時期的「獼猴緣桿」,指的是人們像獼猴一樣赤腳往杆子上爬,向上天求雨,祈求美好生活的一項活動,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傳到靜海,並成為盛極一時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而現在登桿所用到的「龍桿」自1743年起至今一直使用,原長8米多,共18節,象徵108節龍骨,桿信是一根長1.4米的鐵棍,與桿垂直,桿頂部有一個桿圈,面積約15平方厘米,演員就在桿信和桿圈上表演。在大六分村幾乎全村的男人都會表演,經過代代相傳,逐漸演變成一項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每到重要節慶,登桿表演便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登桿聖會出會的重要日子,村裡的小夥子們赤腳登上那根傳承近300年的「龍桿」,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以此期盼新年豐收,為新春佳節助興。而春節前夕,也是村裡老師傅們帶領年輕一代訓練的關鍵時刻,從最基礎的攀爬姿勢,到如何在桿上保持平衡,再到各種高難度動作要領,一一耐心指導。年輕人則全心投入,儘管天氣寒冷,但大家的熱情絲毫不減,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改進,眼神中滿是對這門古老技藝的敬畏與熱情。

在傳承過程中,登桿聖會也曾遭遇過「斷檔」,最初的108式登桿動作有些也已經失傳。面對這些困境,一代代的桿會人都不曾放棄。他們從老一輩會員口中復原動作、創新招式、以老帶新,就這樣把傳承下來的「龍桿」撐起來。正是靠著一代一代桿會人的堅守以及整個大六分村人的信念,已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登桿聖會傳統技藝才能傳承下來,讓每個新年過得更加有滋有味。

(記者 潘立峰 通訊員 王震 陳澤宇 攝影報道)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 天天要聞

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

大家好,我是辣媽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有時候,我們隨口一句簡單的話語,就能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強大的種子,讓他們的內心越來越堅韌。爸媽每天多說這2句話,孩子內心越來越強大!這兩句話,就是這樣的魔力源泉。 「我相信你可以」這句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無盡的鼓勵和信任。信任不是廉價的誇讚,而是對孩子潛能的「莊嚴托...
李佳琦回應媽媽直播帶貨:她說她正是拼的年紀 - 天天要聞

李佳琦回應媽媽直播帶貨:她說她正是拼的年紀

5月5日,美腕旗下「所有爸媽的幸福家」直播間開播,知名網紅主播李佳琦的媽媽李文利受邀參加直播。據悉,李佳琦近日在直播中表示,「我媽現在當主播了,你們跟我媽說一下,讓她就是嚴謹講話,因為我媽比我還誇張……」他展示直播間畫面並稱他媽媽在賣黃金。
王學廣:「老講解」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 - 天天要聞

王學廣:「老講解」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

5月初,「瓊崖革命的搖籃」定安母瑞山,逐漸升騰起夏日熱烈的氣息。7日午後,88歲的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終身名譽園長、義務講解員王學廣戴上老花鏡後,又從書堆里翻出了一沓紙頁,可以明顯看到,其中半數已經泛黃。 王學廣正在翻看關於他的報道。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豌 攝 「這是我收集的《海南日報》剪報,都是有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