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2020年03月05日18:09:03 育兒 1047

有句老話叫——隔行如隔山。

按照這麼算的話,那麼育兒觀念中,隔代就如同隔了一個太平洋!

新手爸媽和老人帶娃之間,總會因為教育觀念不同造成摩擦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而最近因為疫情,很多爸媽帶娃回老家過年,新老家長們「被迫」同處一室,一起看孩子看久了,感情的小船被不一樣的育兒觀念衝擊的屢屢翻船。

最近,熊媽的閨蜜小林就是被上一代人育兒觀念折磨的寶媽,常常半夜發微信吐槽: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養了一隻中華氣死娃

奶奶的想法我是看不懂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養了一隻中華氣死娃

小寶4歲多了,正是建立秩序的時候,奶奶就幹啥都是他還小,他還是個孩子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養了一隻中華氣死娃

大寶都三年級了,正該培養自信呢,他奶奶就動不動,不分青紅皂白讓他聽話,罵孩子不好聽,還想動手打

其實,年輕爸媽和老一輩人的教育觀念衝突,大部分都是科學育兒vs經驗育兒

比如,年輕爸媽會比較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性格塑造;而老一輩人會很不以為然,覺得孩子長大就好了。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據非官方調查,平均10戶家庭中就有4戶存在老人跟年輕父母育兒「唱反調」的情形。除此之外,70%的家長也提出了「老人帶孩子,孩子的習慣難以培養」的問題。

閨蜜小林在吐槽完一大堆奶奶的「奇葩育兒事迹」之後,無奈的和熊媽說:「說了也不聽,聽了也不做,還覺得你們什麼都不懂,真不知道該咋辦。」

01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喂飯vs自主吃飯

很多家庭里,經常能看到這一幕:

寶寶帶著小圍脖滿家亂竄,屁股後面跟著端了一碗飯的爺爺奶奶,拿著一把小勺子,不停的說:「乖,再吃一口啊,最後一口!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對很多爺爺奶奶輩的人來說,讓孩子自己吃飯是不負責任,而「給孩子喂飯」才是照顧孩子、且自己省時省力的做法。

畢竟,喂飯過程掌握在成人手裡,省了收拾殘渣的麻煩,還可以把握孩子進食分量,避免失控局面。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而孩子自主進食呢?孩子會吃到頭上、地上、衣服上不提,挑食、只吃垃圾食品也是家長們抓狂的事。

乍看起來,好像給孩子喂飯才是省事省力更省心的辦法,但喂飯的結果呢?

往往是「一喂一里地,一喂就喂五六七八年」

導致每頓吃飯,都可以看到或是連哄帶騙,或是怒氣衝天的喂飯現場。而再過幾年,當家長發現別人家孩子已經可以在幼兒園自己熟練使用餐具吃飯時,自家娃自主吃飯這一技能才剛剛起步。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到了有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的時候,也會本能的反抗家長的管控。

那如果一開始就讓孩子鍛煉自主進食呢?

或許最開始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辛苦些收拾孩子食物大戰而導致的滿地狼藉。

但是經過合適的引導,給孩子樹立起規矩規則後,就能收穫超大的好處。

比如孩子學會了自己吃飯,解決了大人每頓飯追著喂飯的煩惱;

比如孩子從小獨立進食產生的自豪感

比如在使用餐具過程中,練習到的手眼協調、手部精細運動能力

上了幼兒園,還能避免被老師和同學嫌棄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最關鍵的是,自主進食是一個主動學習、主動感知世界的過程,而被動喂飯則是一個被動接受、強制的、剝離了孩子自我感知的認知過程。

主動追求和被動接受,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方式,時間長了,這不同的認知方式會讓孩子之間產生翻天覆地的差異。

02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誆住/鎮住孩子vs耐心溝通

閨蜜小林和我吐槽奶奶帶娃時,提到了她接受不了的一點:

每次小寶磕了碰了,奶奶就趕緊過來幫腔,什麼「桌子壞壞,桌子絆倒了我們小寶」,什麼「打它,打它,都怪這個柜子門讓我們小寶磕到了。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而每次小寶哭鬧時,奶奶也是以敷衍孩子為主。比如孩子因為不想按照習俗剃頭髮時,奶奶就會誘哄孩子:「乖乖過來,奶奶不給你剃頭了好不好呀?奶奶這有糖給你吃。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而閨蜜覺得,孩子磕碰到桌椅,並不是桌椅的錯,奶奶不應該責怪桌椅把孩子弄疼了,而是應該教導孩子如何才能避免碰到桌椅。而剃頭事件也是一樣,不能直接騙孩子不剃頭而讓孩子放棄抵抗,最後強行剃頭。

其實,這就涉及到了年輕爸媽和老人常見的育兒觀念衝突。

那就是,孩子哭鬧、表現不乖、沒有滿足家長期待時我們應該「哄騙、誘哄,以迅速誆住孩子」或是「嚴厲地呵斥甚至打罵,以迅速鎮住孩子」,還是應該「蹲下來,抱抱孩子,耐心地給他解釋」。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熊媽經常能見到第一種情況。

比如在商場里撒潑打滾的孩子,和一旁大打出手的父母;

比如誘哄孩子,許給孩子一張空頭支票,制止孩子不乖現狀。

這種做法一開始見效確實顯著,甚至在公共場合,熊媽也支持用這樣的做法應急,快速帶孩子「逃離戰場」,以免孩子撒潑打滾影響到別人。

但是,問題在於,這種方法用多了以後,家長們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這是唯一的正確做法。

孩子情緒受挫,不滿哭鬧,哄唄;孩子不願意做某事,抗拒不配合,罵唄。

長此以往,缺乏正確的溝通和疏導,孩子會認為用哭鬧可以要挾家長,或者對父母的隨口敷衍不再抱有信任,更嚴重的,面對支持用武力鎮壓孩子的家長,孩子還可能會產生怨懟心理,更難以管教。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那些家長從小把他的錯誤「歸外因」,哄著長大的孩子,總認為自己沒錯,養成唯我性格的孩子;和那些家長從小暴力鎮壓孩子,對孩子的情緒通通粗暴對待,長大以後內心敏感,養成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熊媽見過太多了。

歸其原因,孩子情緒外露只是表象,耐心的和孩子溝通,真誠的理解孩子感受,堅決的堅守原則,不向不合理要求妥協的溝通方式,看似麻煩,其實才更能抓住孩子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關鍵點,也更容易深入孩子內心,真正了解孩子。

而誆住/鎮住孩子,終歸只是一種快速讓孩子停止情緒表達的手段。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那些巴掌和哄騙換來的,是長期的鬥智斗勇,親子關係的雞飛狗跳。

而耐心和堅持換來的,是孩子的性情平和,遵守規則,易於溝通。

03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最好不要出格vs鼓勵孩子嘗試

每次熊媽帶孩子去上興趣課,參加一些親子活動的時候,總能在一群孩子中精準發現那些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

除了個別被隔代寵,寵上天的小朋友,那些被爺爺奶奶「最好不要出格」的教育模式下帶大的孩子,在孩子中也特別與眾不同。

家裡老人,尤其是傳統觀念過深的老人,在帶孩子問題上往往秉持著「乖巧,聽話,穩穩噹噹不出格」才是好孩子的想法。他們不善於用科學、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低齡孩子因為好奇而表現出的「搗亂」「破壞」的探究行為,總是第一時間加以阻止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比如熊媽家大寶,玩具車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消耗品,總是買一個拆一個,每次拆都嚷嚷著「我想看看車裡面長什麼樣」,還經常追著爸爸問怎麼組裝回去

對此,大寶奶奶則是每次看到就想要阻止和批評孩子。因為覺得拆玩具車是存心搗亂搞破壞,必須立即糾正,讓大寶學會正確的玩玩具車。

而熊媽則覺得無所謂,所以乾脆買了樂高和工程車之類的拼裝玩具,徹底滿足大寶的結構探索慾望。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之前熊媽就有談到過,其實動手探索是低齡孩子非常常見的求知慾表現,就如同學習自主進食是一種探索世界,小朋友好動敢於冒險也是一種認識世界的過程。

就比如在大寶拆玩具車的過程中:

他觀察到了一輛玩具車的結構

他感受到了玩具車不同組成的材質

他發現原來零件和零件不同的組裝會造成不同的效果

他理解了事物表面背後還有很多東西承載著一切;

他擁有了一個因觀察和探索從而獲得成就感的機會。

甚至在稍加引導,就可以幫助大寶稍微帶一些數學、物理的基礎常識

對孩子來說,這是多好的嘗試啊。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04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家裡老人就是不聽,怎麼辦?

老人帶孩子,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網上吐槽老一輩人育兒觀念衝突的帖子層出不窮,隨便找個媽媽群起個話頭,寶媽們的吐槽就會分分鐘到99+消息。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你說的都對,但家裡老人就是不聽,怎麼辦?

年輕爸媽覺得老一輩人育兒不科學,而老一輩人也看不慣年輕爸媽的種種做法。

這種現象,對於只是短暫過年期間和老人相聚的父母來說,可能就是忍一時的事。

可是對有一些雙職工家庭、二胎家庭來說,大人每天早出晚歸賺錢,請保姆又沒條件,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才是最合適的選擇。那這種情況下,年輕爸媽該怎麼改變老人的育兒思路,就十分有必要了。

那麼,怎麼讓同一屋檐下的兩代人,在帶娃這件事上促成統一戰線呢?

No.1

理解

首先,年輕爸媽們要儘可能理解和體諒一下老一輩父母的做法。

借用奇葩說李誕的一句話:「當我們跟父母有理念之爭時,要想到的是,中國發展得太快了,父母能把我們健康養大,靠的就是他們那套過時的觀念,在他們那個年代,那已經是最先進的觀念了。他們要不是那樣養育我們,我們甚至可能都活不下來。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當年父母們養大我們的方法,在現在來看很多確實是落後和不科學了,但那不代表他們不愛孩子,不代表他們就是盼著孩子不好。

如果想要解決辦法,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理解父母的這些做法。

No.2

溝通

保持一個「我們都是想要對孩子好」的共識下,就可以和老人們多多溝通了。

第一層目的(Goal):理清目的,統一戰線。

首先要意識到,父母和老人一起育兒,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愛孩子。

第二層信念(Belief):相互理解,表達感激。

老人照顧孩子不是義務,而是幫忙,父母要從內心感謝老人對孩子的照顧和愛。

第三層行動(Action):提出方案,允許不同。

當父母不再常常批評指責老人,而是選擇感謝老人的付出,老人反而更願意配合和嘗試父母提出的新方法。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No.3

引發思考

面對老人觀念衝突的時候,不僅要「告訴他們」,更重要的是「啟發他們」

比如:

用老人能接受的方式普及知識。

拿出列印好的閱讀學習資料,用熒光筆畫出關鍵詞句,拿著給老人看等。

承認短期效果,啟發思考長期影響。

「短期效果肯定讓我們大人輕鬆一點,但長期後果,孩子會上癮、注意力下降,自己管不住自己……還會沖我們發脾氣,對吧?」

注意,當我們的言語從「我」「你」慢慢變成「我們」的時候,就是父母爭取到和長輩「同一戰線」的過程。只有這樣,老人與我們合作的主動性才會更高。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不同年齡、不同生長環境下的兩代人(算上孩子就三代了),一起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摩擦。

但其實,在愛孩子這一點上,兩代人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請珍惜家中幫你帶孩子的爸爸媽媽,理解和尊重,才是表達愛的最佳方式。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在家兩個月,兩代人育兒觀念起衝突,難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決?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為了更好地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師共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 天天要聞

為了更好地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師共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生活老師是學生校園生活的溫暖陪伴者。今(23)日,上游新聞「陽光心橋」聯合重慶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沁一心理走進重慶昕霖兒童發展中心,用一場公益講座,為該校的生活老師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心理健康課,共同守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周紫薇在為生活老師們上課重慶昕霖兒童發展中心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
董明珠回應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稱其離開時確實是犯了很大的錯:她對我來說是孩子 - 天天要聞

董明珠回應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稱其離開時確實是犯了很大的錯:她對我來說是孩子

5月23日,董明珠與孟羽童同框直播,回應了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的問題。董明珠稱:「羽童其實還是讓我挺感動的,格力有明確規定離開以後再回來是不可能的。」董明珠表示孟羽童還要出去讀一年書,回來再說,並邀請孟羽童隨時回來參與直播,稱孟羽童對格力有感情,就是「孩子太小,太年輕」。此外,董明珠還談起了和孟羽童重新...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孩子從小過得「太順」 - 天天要聞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孩子從小過得「太順」

文/婷媽 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摔了一跤,全家立刻圍上去噓寒問暖;班級競選失敗,家長轉頭就向老師「討說法」。 現在的孩子,在成長路上幾乎沒遇過什麼坎坷,一路「順風順水」。可仔細想....
上海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動動手指就能給孩子參保 - 天天要聞

上海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動動手指就能給孩子參保

市民王先生家最近剛添了小寶寶。產婦和孩子還沒出院,王先生就在「隨申辦市民雲」移動端收到了一條消息,提醒可以給寶寶參加本市城鄉居民醫保了。他通過「隨申辦」頁面引導,勾選「確認參保」並選擇家庭共濟組網功能,動動手指就完成了新生兒的居保參保流程。第二天,他收到消息推送,顯示新生兒居保賬戶已開通。「這幾天一...
寧波一幼兒園被曝捆綁一孩童,官方:正在核實處理 - 天天要聞

寧波一幼兒園被曝捆綁一孩童,官方:正在核實處理

極目新聞記者 張奇近日,有網友在社交網站發帖反映,浙江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有教師使用工具長期捆綁一孩童,家長查看監控後發現此事。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東城園區(圖源:園方公眾號)5月23日,寧波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被舉報的是寧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東城園區,寧波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相關...
@新手爸媽,這件事「零跑動」了!上海醫保推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 - 天天要聞

@新手爸媽,這件事「零跑動」了!上海醫保推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

在上海,剛出生的寶寶,也可「即刻」參保,父母還不用為此「來回跑動」。記者今從上海醫保局獲悉,上海醫保創新推出新生兒參保「免申辦」服務,新生兒父母僅需在手機通過「隨申辦」操作,即可為孩子完成本市城鄉居保參保,全程「零跑動」。該「免申辦」事項上線應用至今,本市已有881名新生兒成功建賬。市民王先生家最近新...
新生兒多久開始攢肚?記住這3個信號,媽媽不用太慌張 - 天天要聞

新生兒多久開始攢肚?記住這3個信號,媽媽不用太慌張

撰文:曉雯寶寶的小肚子鼓鼓的,是不是在"攢肚"?這可是新手爸媽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讓無數家長抓狂的話題。你家寶寶幾天沒拉臭臭了?3天?5天?還是更久? 先別急著翻育兒百科或者瘋狂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