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中有言:「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人這一生,平平庸庸,如何能夠論長論短呢?殊不知,枯榮興衰早有定數,取捨得失早有安排。這一切,都是冥冥中註定好的。
所謂天意不可違。現實中的每個人,包括你我,就跟小說中的人物一樣,至於這些人物的命運,早就被小說的作者安排好了。
以下5個跡象,暗藏了天機,預示了一個人的興衰和成敗。

跡象一:不完美,才是普通人的人生。
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取得了真經,就坐在老龜的背上過河。由於老龜得知,唐僧沒有幫他向佛祖問道,所以他把唐僧師徒甩到了河裡面。
唐僧師徒從河裡面,把經書都撈了上來,發現,部分經書的字都褪色了,變得模糊了,還有一些經書的書頁,都爛了。
對此,唐僧感慨,怎麼經書都變成這樣呢,如何是好啊?聽了師傅的話,孫悟空回應:天地日月尚有缺陷,經書也理應有缺陷,哪有圓滿之理呢?
這人世間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都不是完美的,那我們的人生,也不可能完美。正是因為不完美,所以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痛苦和不幸。
完美,那是理想的烏托邦,不會成為現實。不完美,才是真實的百態人生。

跡象二:平順的時間太久,很快就要倒霉了。
一年四季,就是人生的寫照。
春天,有生機勃勃的萬物復甦;夏天,有欣欣向榮的人間盛景;秋天,有悲涼蕭瑟的凋零枯萎;冬天,有萬物寂滅的萬里冰封。
春天,不可能持續一年的時間。秋天,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這好與壞,盛與衰,總是有期限的。好到了極致,就會變壞,壞到了極致,就會變好。
人生,如果平順的時間太久了,那就說明,在未來的某一刻,大苦大難要降臨了。這就是所謂的「一陰一陽之謂道」。
古人有言:「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沒有人,可以一輩子幸福,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永遠美滿。福禍相依,才是人世間的真相。

跡象三:貧窮和富貴,都不會超過三代人。
縱觀數千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家庭,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僅僅60年,一個甲子的時間,一切都會發生改變。
秦始皇足夠厲害了,但他的兒子胡亥,二世而亡。曹操足夠厲害了,但他的曹魏,也就興盛了三代人,三代人過去了,就被司馬家族吞併了。
創一代,確實有一定的魄力和本事。只不過,富二代跟創一代的能力,差距特別大。富二代含著金湯匙出生,多半是溫室的花朵,那他們敗家,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哪怕不看歷史,只看身邊人,道理也是一樣的。同一個村子的家庭,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後,都大不相同。有的人從富到窮,有的人從窮到富,財富洗牌,強弱更替。
幾十年,三代人的時間,就足以讓我們見證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

跡象四:世間的一切人與事,都只會「空」。
楊慎在《臨江仙》中寫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長江依舊是那一條長江,而人,早已不是以前那些人了。是是非非,枯榮成敗,其實都是一場空。古今的人與事,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一場戲罷了。
人生最大的真相,不是表面上的枯榮興衰,而是實際上的「一場空」。不管是什麼人,王侯將相也好,芸芸眾生也罷,都塵歸塵,土歸土。
這所謂的「一場空」,為什麼是萬事萬物必然的宿命呢?因為萬事萬物存活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終究會「一代新人換舊人」。

跡象五:天道,永遠秉持「平衡」的原則。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道,減損多餘的部分,去彌補不足的部分。人道就相反了,減損不足的部分,去增添多餘的部分。可以說,天道和人道,那是反過來的。
如果按照人之道,那世人就會面臨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不幸。當然,正是因為有天道,所以財富才會洗牌,成敗才會更替。
在天道面前,再有錢的人,也不可能永遠有錢,再貧窮的人,也不可能永遠貧窮。只要「天時地利人和」改變,那一切都會改變。
面對人生的枯榮興衰,成敗得失,不需要憂愁,只需要盡人事,聽天意就足夠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