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邏輯與方法

2023年07月13日20:28:03 育兒 1642

親子教育│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邏輯與方法 - 天天要聞

(本文源於2022年8月30日晨創作,基於閱讀《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的總結與感悟)


何止孩子?成年人一樣需要有一定的社會能力,不然生活會異常艱難,甚至無法生存。

培養和建立社會能力,首先要明白「人的差異性」,即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都有不同的思想。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其觀點、感受、處理方式都可能會不同,所以很難做到想法的一致性。

其次,要明白不要試圖逼迫其他人改變,我們能做的是引導、影響對方或改變自己。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己想改變了,才可能真的改變。

所以,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底層邏輯是要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告訴孩子怎樣解決;是幫助、引導、影響孩子的思考方式,而不是替他思考或直接告訴答案。

親子教育│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邏輯與方法 - 天天要聞


「社會能力」在書中稱之為「我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即ICPS(I Can Problem Solve)。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先引導孩子搞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然後思考彼此的感受,再思考如果想達到彼此的滿意狀態有什麼樣的解決辦法?不同的解決辦法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最後,幫助孩子自己判斷和選擇最佳方案並鼓勵去嘗試。


再次提醒自己,要讓孩子自己思考,這樣孩子最容易接受,並且他們的自尊感和自我控制感更強,成長的更快。不要控制孩子(逼迫)、不要賄賂孩子(誘導)、不要不管孩子(冷落)、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的主角(幫助、引導而非代替、主導)、不要讓孩子喪失對自己的掌控權和主宰權(培養和幫助孩子建立他們的自律、自尊及自控能力)、不要拉向自己的價值觀(培養和幫助孩子建立獨立完整的人格和選擇的能力)。

親子教育│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邏輯與方法 - 天天要聞


因為人是有差異的,所以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培養理解他人感受以及思考不同解決辦法的能力不但對孩子特別重要,甚至也是很多成年人需要修鍊的功課。


不僅是教育孩子,對待所有人和事,都應有意識把重點放在思考方式和思考過程上,而不是具體的結論上。因為思維方式比結果重要,成長比成功重要。


感謝這本《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感謝作者默娜·B.舒爾、特里薩·弗伊·迪吉若尼莫。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8歲兒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親不幸溺亡 - 天天要聞

8歲兒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親不幸溺亡

5月13日,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區分局發布一則警情通報。全文如下:2025年5月11日15時23分,我局接群眾報警稱:興義鎮楊牌村西河有人溺水。我局立即組織警力會同應急、消防、120等部門開展救援、調查等處置工作。現將相關情況通報如下:當日15時15分,唐某某(8歲)在河邊玩耍時不慎落水,其父唐某(32歲)、其母嚴某某下水施救...
媽媽的寶貝為媽媽的寶貝打call:淘寶讓孩子成為媽媽事業的最暖代言人 - 天天要聞

媽媽的寶貝為媽媽的寶貝打call:淘寶讓孩子成為媽媽事業的最暖代言人

在淘寶的數字海洋里,隱藏著12500家以「某某媽媽的店」為名的寶藏店鋪。它們像散落在時光里的珍珠,用好評編織著口碑,卻始終缺少一束聚光燈。這些店鋪的主人們,是深夜打包快遞的單親媽媽,是趁著孩子睡熟後修改商品詳情頁的全職主婦,是推廣扎染手藝讓鄉鄰不必再外出打工的設計師……這個母親節,淘寶用一場溫馨而美好的...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 天天要聞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人活一世,最扎心的真相是:你得意時,身邊從不缺舉杯歡笑的「朋友」;你失意時,能陪你喝粥談心的「故人」卻寥寥無幾。那些總想從你身上撈好處的人,就像候鳥逐暖,風一停便散了;而那個在你跌進泥潭時伸手拉你的人,才是生命里真正的星光。
寶寶3歲前,5種輔食一定要多吃 - 天天要聞

寶寶3歲前,5種輔食一定要多吃

孩子3歲前,有5種輔食一定要多給孩子吃。很多家長盼著孩子能有個好身體,所以輔食必須要吃好,這5種輔食可以換著花樣給孩子吃。第一種輔食,蘋果山楂紅棗湯。做法很簡單,很多孩子脾胃不好,脾胃不好,孩子消化、吸收都會受到影響,想長個頭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