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深、責之切,從太姥山到武夷山,說說今年兩大茶山的共同變化

2023年04月25日20:30:11 育兒 8860


愛之深、責之切,從太姥山到武夷山,說說今年兩大茶山的共同變化 - 天天要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年春茶季,都是一場狂歡。

由八閩大地從南到北各大茶區共同舉行茶香盛宴。

而我們,照例是要參與的。

只有親身參與,親歷過程,方能感同身受,對這個行業今年的所有新氣象,了如指掌。

也才可以融會,貫通,遊刃有餘。

而每年的行程,也極相似。先上太姥,再去武夷,先採了白茶,再采紅茶,最後采岩茶。

早先還好,早先只有白茶的芽頭能采,採下來便是做曾經出口茶界的「紅人」,白毫銀針。

其它的茶還沒采,於是可以專註於它。

直到穀雨後,便漸漸忙起來了。

要擔心著金駿眉的開採時間,也要警惕著武夷岩茶界的早生種們,像105,八仙,甚至名叢界的封神之作「金柳條」,也要準備「下手」了。

有時候,前一天還在太姥山上采穀雨茶,後一天,便已經在武夷山的某個小山場里,採金柳條了。

甚至,當天就得上桐木去,因為,金駿眉已經開始小采了。

每年的這一段時間,便只恨分身乏術,不能拔一根毫毛變出10個村姑陳來,一個地方分一個,面面俱到才好。

愛之深、責之切,從太姥山到武夷山,說說今年兩大茶山的共同變化 - 天天要聞

《2》

去茶山的時候,照例開車。

在村姑陳的認知里,只有用車輪熟悉過這山上的一草一木,才算是對這座山有了初步的認知與了解。

SO,去茶山開車,巡茶山開車,便已經是多年的慣例,改也改不掉的習慣使然。

最初上山的時候,一草一木,都覺得新鮮萬分。

七八年下來,連夜車都開過無數遍了,李麻花與太姥山車神飆車都能上100邁了,這山上的一切,便只覺得普通之極,彷彿左手與右手,彷彿一件穿了多年的舊衣,哪處掉過扣子,哪處有條勾線,都記得牢牢的。

但今年初去太姥山,還是驚艷到了。

兩邊的樹,還是那排鬱鬱蔥蔥的行道樹,兩旁的山石,還是那嶙峋陡峭的玄武岩,但這條路,我怎麼就不認識了呢?

原本的山路,就是乾淨平坦的柏油路,普通的,素麵朝天的。

但這次的山路,它變了。

它不再樸素,它化上了妝。

還是彩妝,路中間的三道彩色的線條,一路從山下蜿蜒到半山腰,進入景區。

三道杠的顏色,是紅黃藍三原色,一道紅,一道黃,一道藍。

它們塗在路中間,從視覺上,把這條普通的山路分成了兩半,莫名地,這條路在司機的感覺里,就變窄了一些些。

而李麻花,上了這彩色的山路後,車速更快了。

我問她怎麼了,她答,我也不知道,就覺得這顏色讓我很激動,就想開快一點。

呃,難道鮮艷的顏色會把人骨子裡的動物性給激發出來么?

我倒是覺得這條彩色山路變得更時髦了,像是米國的某條沿海公路,種滿鮮花的那種。

車行其間,只覺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愛之深、責之切,從太姥山到武夷山,說說今年兩大茶山的共同變化 - 天天要聞愛之深、責之切,從太姥山到武夷山,說說今年兩大茶山的共同變化 - 天天要聞

《3》

後來去了桐木。

一開上通往星村的那條山間公路的時候,我差點驚叫出來。

那條原本樸素的柏油路,也變成了彩色的。

同樣的紅藍兩道杠,出現在路的中間。

歐買糕,景區管理部門的審美都如此相似的嗎?或者是他們開會通過氣了,今年大家都統一畫上這彩虹色?

滿滿的震驚,伴隨了一路。

後來想了想,應該是統一的規劃吧。

統一讓景區的管理更規範,統一讓景區看起來更時髦,更有國際范兒。

愛跑步的李麻花點醒了我,她說,畫這些極具異域特色的彩色線條,興許是為了與國際接軌——隨著口罩的結束,馬拉松的復興,太姥山和武夷山都有可能成為馬拉松的線路之一。

尤其,武夷山的山地馬拉松也曾經是業內的一股清流,喜歡參加的大有人在。

把這些山路倒拾起來,也許也有這種遠景考慮。

嗯,是了,平地的馬拉松,一向是非洲人的強項。黃種人在當中並不佔優勢。如果來幾場山地馬拉松,讓在草原里奔跑慣了的非洲人,也來體驗一回陪跑的快樂,亦是不錯。

愛之深、責之切,從太姥山到武夷山,說說今年兩大茶山的共同變化 - 天天要聞愛之深、責之切,從太姥山到武夷山,說說今年兩大茶山的共同變化 - 天天要聞

《4》

再後來去了三坑兩澗。

發現了一棵樹。

一棵開花的樹。

那花葉綠花紅,大有羊蹄甲的美貌,且出現在這碧綠油油的茶山中,尤為獨樹一幟。

大老遠就看見它了。高興地跑過去拍照。

走近才發現,太掃興了,它竟然,是一株假樹。

是塑料的樹榦,是塑料的花朵。被綁在了一株死去的真樹邊上,裝飾了風景,騙過了遊人如織。

但真的讓人嚇到。很難想像,在風景區里,會有人造的假花假樹的存在。

就像在一群真人裡面,站著一個假人。

那一刻的心情,不能用言語描述。

後來去九龍窠。

嗯,在一株新種的不知名的樹的底下,看到了熟悉的城市的公園裡才會出現的標誌性綠化——彩色的小雛菊種了一圈,修剪整齊而人工的痕迹極重。

可以看得出是花了錢,花了心思,也有專人在管理的。

只是,遊客經過的時候,難免多瞄上幾眼,想來是覺得違和。

其實在這山野之間,在這自然風景區里,想要一些天然的花草做為點綴,並非難事。

不拘哪裡拔幾株野花過來,便渾然天成。

做得十分人工,倒是與這天然的山,天然的石,天然的樹,天然的景,不怎麼搭得上了。

愛之深、責之切,從太姥山到武夷山,說說今年兩大茶山的共同變化 - 天天要聞

《5》

茶山的變化是年年都會有的。

這也是吸引我們一路奔向茶山的原因所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唯願茶山的變化,是與這座山,這片海,這裡的人文,渾然一體的。

還記得當年去蘇州,那滿大街的蘇式建築,讓它在諸多的鋼筋水泥城市裡獨樹一幟,令人難忘。

現在的都市,北邊的,南邊的,去了根本找不到不同之處,每座城市都是同樣的摩天高樓,同款的玻璃幕牆,同樣的顏色,同樣的圖形,缺了個性,失了地域特徵。

同樣的法國梧桐,種在重慶的街頭,是南方的形勝,而種在鄭州的街頭,是北方的疏朗。

那種風貌的差異,才令人有參觀與旅遊的衝動。

南柔而北剛,我們福建的山,自有福建山脈的氣韻悠長。

保持住,方是長久。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 天天要聞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34種癥狀在2025年3月播出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中,主持人李靜首次袒露自己的絕經過程:「今年我54歲,已經絕經兩年了。」盜汗的癥狀和手足無措甚至自我厭棄的情緒瀰漫在李靜的更年期。在一次發布會上,正在主持的李靜經歷了嚴重的盜汗,「我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粉底混著汗水不斷地流進鎖骨,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完...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奔流新聞訊(記者鄭重)5月11日下午,新加坡讀者分享會第4期母親節專場在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來自新加坡各行各業熱愛閱讀的華人朋友們歡聚一堂,以共讀美文的方式慶祝母親節。除了現場的60多名觀眾,新媒體《獅城頭條》現場直播也吸引了線上5000多名的觀眾參與。此次活動由獅城讀者分享會、讀者雜誌社、新加坡善濟文化...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 天天要聞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愛瑾,感謝大家點點關注,找我不迷路哦!!!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有一種愛,叫川渝母親對子女的愛!這種愛帶點陰陽怪氣,陪伴著我們長大,成年後,又傳承給孩子:我媽媽:一天到黑懶收拾,現在找不到怪那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 天天要聞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裡到處都是曬母親節禮物的!是女兒,是媽媽,是兒媳,這是我的多重角色,作為女兒,我希望我的媽媽健康長壽,媽媽健康了,我們才能安心的工作,才能安心的照顧好小家!作為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永遠平安健康!作為兒媳,我也希望我的婆婆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 天天要聞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搭夥半輩子,戲散場了才看清年輕時候,總覺得兩口子吵架不吉利,在孩子面前裝也得裝出和睦樣。摔了碗要憋著火笑,心裡涼透了還得並排散步。那時候想著,演戲是為了孩子好,別讓娃在提心弔膽里長大。可等到孩子成家搬走了,退休在家大眼瞪小眼,才發現——戲台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監利市白螺中心小學五(三)班鄒知夏 親愛的媽媽今天是我們相遇的第1524天,相識的1831天,多出的307天是我在你肚子里和你單獨生活的天數。都說虛歲的來源是和媽媽最親密的十個月。 從這1524天里我見到了一位正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