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胎政策開放,生育率卻斷崖式下跌?問題出在哪裡?

2023年03月27日19:54:14 育兒 4070

同事小張去年11月份剛結婚,最近常無奈的表示自己的母親一直要寶寶。她說:「為什麼結婚一定就要生孩子?我生了誰給我帶?如果我生了孩子,就要過兩手朝上的日子啊,這是我親媽,難道就不考慮我的感受嗎?」

小張代表的不是個例,而是現在大部分女性的想法。在我國出生人口下降的三大因素調查中,有一項就是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女性生育意願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計劃生育子女數逐年遞減。

從2019年到2022年的統計數據發現,一孩生育率從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齡從26.4歲升高至27.4歲。為什麼國家開放了三胎政策,生育率卻斷崖式下降呢?

01、生育權被操控

當我把「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想生孩子」這個問題拋給家裡長輩時,她們的回答是:

「現在的年輕人太自私了,只管自己享樂」;

生孩子女人使命,要趁著年輕多生幾個」;

「哪有女人不生孩子的,老了就後悔了」……

為什麼三胎政策開放,生育率卻斷崖式下跌?問題出在哪裡? - 天天要聞

傳統的中國女性會把生孩子放在婚後的頭等大事,無論是為了所謂的延續香火,還是成為一名偉大的母親。因此,她們理所應當的認為,女性應該把生孩子放在第一位。這也是為什麼兒女一結婚,大人就催生的原因。

然而,「催生」卻正是女性不願生娃的因素之一,被催生時讓女性覺得自己的「生育權被別人操控」著。就像同事小張內心反感的,就是被媽媽催生覺得自己失去「生育權」

生不生孩子,在年輕人看來是自己的事情,可在老人看來,兒女的結婚、生子,是他們一生要完成的事,也是年輕人必須要做的事情。可對於女性來說「壓力山大」,甚至會因為越催越不想要寶寶。

02、經濟壓力

有一次與閨蜜談論是否要二胎,她堅決搖頭表示:「算了,就一個都養不起,可不敢再生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生孩子的成本很高。根據《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相關數據指出,我國的家庭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

為什麼三胎政策開放,生育率卻斷崖式下跌?問題出在哪裡? - 天天要聞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數字不是小數目。再加上房貸車貸,日常開銷,孩子興趣班等,一系列的數字算下來,會讓人覺得增加了很大的負擔。與其說女性不生娃,不如說不敢生。

同事小張說,如果生娃就要面臨雙手朝上的生活,自己沒有收入,家裡的衣食住行都要伸手問老公。這對於擁有新思想,獨立的女性來說,是一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再加上如今職場對於已育女性的歧視,讓很多女性對於生孩子這件事情退避三舍。

03、失去自由

網上看到一條徵集信息:如果能夠穿越時空,見到還沒有生你的年輕媽媽,你想對她說什麼?

其中有三條點贊最高的留言:

1、不要和我爸結婚,寧願沒生過我,也想你更幸福。

2、年輕時就好好享受,不要那麼早被家庭禁錮,不要老是為別人而活。

3、為自己多活一點吧。

這三條留言是孩子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給媽媽提出的「忠告」,因為他們是見證者,參與者,親眼目睹了媽媽成為媽媽以後的經歷。這三條高贊留言雖然沒有點明,但都能看出來成為媽媽以後,一個女人失去自由失去自我

為什麼三胎政策開放,生育率卻斷崖式下跌?問題出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成為媽媽後,生活中不僅多了一個牽掛的人,更多了很多的責任。不會不覺就從一個什麼也不管不顧的女性,成為全身心投在孩子身上的媽媽。那個時候,女性會活成媽媽的樣子,一生為兒女操勞,甚至犧牲掉自己的時間……

這樣沒有自由、自我的生活,對很多接受了更好、更高教育的女性,是難以接受的,內心會對「媽媽」這個詞充滿抵觸。

04、育兒焦慮

朋友樂樂從生了寶寶以後,從一個理性豁達的職場女性,變成敏感焦慮的媽媽。因為女兒身體不好,時常出現過敏的現象,因此她格外細緻。可這種細緻慢慢變質,她不放心婆婆看娃,時常因丈夫不傷心孩子教育吵架,和睦的家庭從此多了許多矛盾。

心理師們在經過多年調查發現,將近70%的新手媽媽都有育兒焦慮,尤其是寶寶0-1歲期間,媽媽們的情緒時常處於焦慮狀態。近些年來,越來越多關於寶媽自殺的社會性新聞,也側面的印證了女性育兒焦慮問題。

為什麼三胎政策開放,生育率卻斷崖式下跌?問題出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未育便有了育兒焦慮,給未育的女性帶來很多的困擾與恐懼。然而這種困擾,很少能夠被丈夫、家長父母長輩所理解。甚至不認同的言語,還會給這類女性帶來壓力,越發的不願生寶寶。

曾經有人在舞蹈藝術家楊麗萍的微博中,發了這樣一條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一個兒女,所謂的活出自己都是蒙人的……」,然而可笑的是這條無語的評論收穫了1萬多贊。你瞧,在大多數人的心裡存在:女人不生孩子有罪論!

為什麼三胎政策開放,生育率卻斷崖式下跌?問題出在哪裡? - 天天要聞

難道一個女人的價值僅僅是用生孩子來衡量的嗎?自然不是,每個女性都有她們的價值。

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說:「我覺得女人自稱和男人平等真的是太傻了。因為一直以來,女人都比他們優秀。」

育兒小貼士:沒必要讓自己沉淪於「生不生孩子」的輿論中,女人的價值不是這件事情去體現的。覺得做好準備的了,就迎接寶貝的到來,如果沒有,那就遵從自己的內心。女人這一生,並不是為誰而活,一切以自己的意願為前提!

凌晨媽媽來叨叨:

當媽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也是一件應該做好準備的事情。只有當一個女性做好的做媽媽的準備,才能夠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尊重。這樣的母愛是理智的,這樣的母親是自信的!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裡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著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著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著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 天天要聞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在商河,「花香媽媽」承載著源源不斷的希望與力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苔花雖小,也學牡丹盛開。這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綻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以愛之名的旅程陽光透過窗戶,在木質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