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四歲了,在家裡就像一個小魔王,一言不合就發脾氣扔玩具,甚至還會躺在地上打滾。
朋友對孩子真的是沒有什麼辦法了。
俗話說:孩子三四歲,狗也嫌。意思是三四歲的孩子正是調皮淘氣的時候,鬧鬧脾氣很正常。但是如果孩子發脾氣的頻率過高,或者是動不動就發脾氣,我們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了。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一般都會先對孩子進行哄,希望能夠通過比較溫和的方式來化解孩子的暴脾氣。但是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所以大多數情緒下,我們家長都會訓斥孩子不懂事不聽話,有時候還會動手教訓孩子。雖然這招能夠暫時壓制住孩子的壞脾氣,但是卻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其實孩子發脾氣,和我們大人一樣是有原因的。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只看到了孩子發脾氣的結果。所以並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來幫助孩子減少發脾氣的機會,化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呢?一般來說會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
要求得不到滿足
我們都知道4歲的孩子雖然有了較強的表達能力,能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意願,但是很多時候,孩子的意願和想法,並沒有被我們傾聽或者重視。這就會導致孩子心裡感覺到很委屈,自己的爸爸媽媽怎麼會這樣對待自己呢?
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的重視,孩子就只能通過發脾氣來表現自己的不滿。
孩子的要求說實話都是比較小的事情,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大事。如果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答應的事做不到,孩子的內心就會感覺到慌亂不安,感覺到自己不受到重視,就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想要在晚上睡覺前聽媽媽講故事,但是媽媽因為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就會因為委屈而哭鬧,不但會影響孩子的睡眠,還會讓媽媽無法安心工作。
被忽視
這種情況很容易出現在多孩家庭或者是家裡有客人的時候。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爸爸媽媽忙著照顧其他的孩子,就有可能忽略掉某一個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讓孩子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偏心,不喜歡自己等等。
孩子又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心裡狀態和感受,就只能發脾氣來發泄。
如果家裡有客人,那麼爸爸媽媽可能會因為忙於照顧客人,而忽略孩子的感受,甚至會不顧孩子的意願把孩子的玩具拿出來和客人分享。
這樣被忽視的感覺真的很不好。
身體不好
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容易發脾氣。因為身體上的不舒服會導致脾氣差,別說孩子,就是我們大人也會因為身體原因而發脾氣的。
家長的影響
孩子愛發脾氣,也會受到家長的影響。因為和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是家長,家長一直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樣。
當家長發脾氣時,孩子感覺到害怕;那麼孩子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發脾氣時,別人也會感覺到害怕。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們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我們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改掉發脾氣的壞習慣,就要找到問題的根源,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如何減少孩子發脾氣的頻率呢?這就需要我們家長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解決了。
1、多關心
當孩子因為被忽略而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多關心孩子,暫時放下手裡的事情,陪孩子聊聊天,談談心,或者是陪孩子玩遊戲、進行戶外活動等。總之就是要通過行為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並不是不在乎自己。
當自己因為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忽略孩子的時候,可以通過給孩子買禮物或者是零食等方式,來安慰孩子。比如我們出差回來,可以給孩子帶一個小玩偶,和孩子聊一聊當地發生的有趣故事。
比如我們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玩,周末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出去吃一頓大餐,或者去遊樂場玩。
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愛,那麼孩子也會變得會愛,會表達。而不是通過發脾氣來表現自己的內心想法了。
2、建立原則
有些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而之前或許曾經有過相同的經歷,孩子發了脾氣後,爸爸媽媽就滿足了孩子的要求。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發脾氣是滿足孩子要求的一種手段。
如果孩子是想通過發脾氣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我們家長就要和孩子建立原則,不能事事都按照孩子的要求來。而是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有些事是不能做的,即便是發脾氣也沒有用。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向孩子提條件,只有孩子做到了什麼,完成了什麼內容,我們才能滿足他的要求。
只有這樣建立了原則,孩子才會逐漸接受被拒絕的現實,也會為了爭取機會而做出一些改變和努力。
3、良性引導
看到過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各位爸爸媽媽可以借鑒一下。
一個小女孩在逛商場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就要去媽媽給自己買。但是媽媽考慮到家裡的玩具太多了,就不打算給她買。
小女孩一下子就在商場里大哭了起來。媽媽看了她一會兒,對她說:你這樣哭是不對的。你是一個女孩子,怎麼可以嚎啕大哭呢?女孩子哭要有女孩哭的樣子。女孩子都是嚶嚶的哭的。你要是能夠嚶嚶地哭出來,我就給你買。
結果小女孩聽了媽媽的話,便學著嚶嚶地哭,怎麼也學不像,還打了一個嗝。這下女孩的臉上掛不住了,趕緊拽著媽媽離開了,也不說買玩具了。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很有智慧,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而輕鬆化解了孩子發脾氣的機會,還讓孩子改變了主意。
所以說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學著去正確的引導,通過一些小事或者是玩具、故事等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孩子對發脾氣的執著。
4歲的孩子正是培養性格的關鍵期,爸爸媽媽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