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可能95%?沒有調查過),都想問一個問題——為啥我家的娃不喜歡看書?
我曾經也無數次問過這個問題,通過翻閱查找書籍資料,我終於了解了其中的原因。
孩子不是父母給ta買了書,ta就一定會看,ta是需要慢慢建立閱讀習慣的,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下面這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翻書期
孩子要從多大開始建立閱讀習慣,答案是只要會坐了,就可以開始建立閱讀習慣了。
這時候我們可以抱孩子坐在腿上,當然ta這時候對書這種東西是完全陌生的,ta可能會撕書甚至啃書咬書,這都是很正常的,也不需要去阻止ta,ta只是在探索這個充滿新奇的世界,如果這時ta得到父母的懲罰,會讓ta對書失去興趣,想要建立閱讀習慣愛上閱讀就很難了。
慢慢地,孩子就會發現這種叫「書」的東西正確打開方式是「翻」,是的,ta會自己學會翻書,並且ta會覺得書這個東西還是挺好玩的。
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觸摸書、發聲書、布書等等,讓孩子去看、去摸、去玩,這樣ta會對書開始很感興趣,不會對書產生拒絕的情緒。
第二階段-圖片期
這個時期孩子拿到一本書,ta會開始觀察書中的畫面,對書中的細節非常感興趣,這說明孩子進入了閱讀習慣養成的圖片期。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玩這兩個遊戲:指圖識物和口語培養。
指圖識物就是我們可以指著照片中的東西比如小狗、茶壺等等,然後問孩子這是什麼呀?這是小狗,這是茶壺,孩子就會開始認識生活中的這些物品、動物等。
口語培養就是讓孩子來形容這些東西,比如問問孩子小狗怎麼叫?小狗是什麼顏色的?或者問問孩子這些東西的大小、數量等等。
通過這兩個小遊戲,可以提升孩子對世界的觀察力和表達力。
第三階段-故事期
在這個階段,父母可以給孩子讀一讀故事,並開始引導孩子預測和回想。比如看完一個故事,我們可以讓孩子複述一下剛才的故事講了什麼。還可以在故事的中間停頓一下,讓孩子描述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
如果父母足夠耐心,還可以和孩子討論在這個故事中,孩子喜歡誰、不喜歡誰,以及喜歡和不喜歡的原因是什麼。這樣孩子可以學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階段-文字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差不多是到幼兒園中班的年紀了,父母可以開始引導孩子識字了,漢字據統計接近90%是形聲字,其中部首是表意的,偏旁則是表音的,所以要讓孩子多留意字的偏旁部首,這樣識字的效率會更高。
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做得不錯,那麼孩子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ta就能認得不少的字了,基本上可以跨入自主閱讀的門檻了。
由於通過正確的步驟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到了小學,不需要父母天天盯著監督,孩子也會自己閱讀,這樣父母也會省心很多了。
我是桐桐媽媽,每天分享養娃心得、育兒乾貨,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