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耗太多的人,去看看《修鍊鬆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2025年05月13日16:40:25 育兒 8273

你是否經常有這樣的感覺:

無論什麼事,明明已經全力以赴,卻總擔心出差錯,覺得自己做不到位。

腦海中總有個聲音在不停地督促自己,即便已經很累,還是不敢徹底放鬆休息;

一天到晚精神莫名緊張,頭頂像是懸掛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不知什麼時候會掉下來刺中自己。

緊繃感似乎成為一種現代人的通病,它時刻拽著我們的神經,令人窒息。

日本作家佐佐木常夫也曾深受其苦,家庭和職場的巨變,導致他終日緊張焦慮,直至崩潰。但不甘於命運的他,通過學習和反省,不斷鼓勵自我,一步步走出困境。

之後,他將這段痛苦的經歷總結歸納,寫成《修鍊鬆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一書。

書里平實溫暖的語言和感悟,如一貼良藥,熨平無數人心中的皺褶。

我從書中,找到了如何保持鬆弛感的方法。

如果你也常常處於緊繃的狀態,這本書也許可以療愈你的焦慮,幫你找到難得的輕鬆自在。

1

關係鬆弛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看似簡單,卻十分微妙。

一句無心的話,可能讓彼此心生芥蒂;

一個微妙的眼神,也許能招來許多惡意。

為了人際和諧,我們一邊小心維持,一邊不斷內耗,苦不堪言。

那麼如何在關係中遊刃有餘呢?

我從書中,提煉了幾點方法,分享給大家。

1. 少一些鋒芒,多一些退讓。

書的一開始,作者講述了職場上遇到的難纏上司。

因為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他頻頻遭到上司的妒忌與打壓。

後來一次,他忍無可忍,上司訓斥他時,他也毫不示弱地懟了回去。

此後,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嚴重阻礙工作開展。

深陷內耗的作者,開始反思,決定主動退讓,緩和矛盾。

他定期向上司請示工作,並謙卑地讓上司提提意見。

上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對作者的態度也慢慢緩和,便開始放下架子,真誠地溝通指導,不再難為作者。

就這樣,他們不計前嫌,在工作中互相學習成長,劍拔弩張的工作氛圍,也變得放鬆且愉悅。曾國藩曾說:「天道忌巧,退謙不爭。」

人際關係中,總有磕磕絆絆。

若總是睚眥必報,斤斤計較,就會把自己拖入無休止的牽扯。

學會退讓一步,不是懦弱認輸,而是停止進一步的消耗。

少一些計較,多一些體諒,給別人體面和尊重,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2. 少一些苛責,多一些包容。

作者提到,結婚後,他和妻子感情一度陷入危機。

婚前,他覺得妻子完美無瑕。

可日子久了,妻子身上越來越多的缺點,讓他難以忍受。

為此,夫妻常常爭吵不休,作者每天心情都很壓抑。

但是,日子還得繼續下去,作者便開始轉變自己的心態。

他不再苛責妻子,而是多了耐心和包容。

爭吵少了,緊張的夫妻關係得到了緩解,心情也好了。

書中總結道:「對於缺點,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看對方的閃光點。」

總是看人缺點,針尖對麥芒,斤斤計較,我們心情便會莫名壓抑。

而多看長處,人與人之間的氛圍,就會簡單輕鬆。

沒有紛爭與糾結,生活自然充滿愉悅。

內耗太多的人,去看看《修鍊鬆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 天天要聞

3. 少一些社交,多一些陪伴。

作者在書中說:「與人交往有諸多益處,但過度會令人不勝其煩,久而久之也會疲憊不堪。」

有位上司對作者很信任,常常拉他喝酒應酬。作者常常喝到三更半夜,回家時家人都早已睡覺了。

看看熟睡的家人,想想無人說話的自己,不覺悲從中來。

於是,他重新思索工作與生活的意義,決定回歸家庭。

他婉拒上司的盛情,遠離各種應酬。

漸漸地,陪家人時間多了,家中再次充滿了歡聲笑語。

記得一句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

人這一生,觥籌交錯再熱鬧,也不過是浮光掠影。

少一些社交,多一些陪伴。樸實溫暖的親情,是最好的滋養,值得我們一生珍惜與眷戀。

4. 少一些期待,多一些驚喜。

通過這件事,作者總結說:「過度期待會把人逼進死胡同,當期待落空時,就會不知所措。」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累,是因為投注了太多的希望。希望有投入就有回報,希望付出了就有結果。

但事實總是背道而馳,巨大的落差常常讓我們緩不過來。

作者最疼愛的小兒子,有一段時間,終日無所事事,花錢如流水。

他對此很擔心,生怕兒子走入歧途,但如果告誡太多,又擔心兒子更加叛逆。

於是,他不再多加管束,也不寄予太多期待,而是靜靜地關注與守望。

經過幾年生活的錘打,那個不可一世的小兒子,慢慢變得成熟穩重。

他不但創業成功,還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胡因夢有一句話印象深刻:「要想維繫一份情感,期望愈少愈好。」

過度期待不但讓對方倍感壓力,對自己也是一條無形的繩索。

減少對他人的過高訴求,實則是為自己鬆綁。

留出足夠的距離,給彼此寬鬆的空間,結果反而超出預期。

內耗太多的人,去看看《修鍊鬆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 天天要聞

2

心態鬆弛

作家畢淑敏曾寫道:「最完美的狀態,要像煙灰一樣鬆散。只有放鬆,全部潛在能量才會釋放出來,協同你達到完美。」

為了生活,人們擰緊了發條,鉚足了勁。

最後卻發現,緊繃感已刻在骨子裡,難以松解。

其實,造成緊張的根源,在於心態。

不強求,不苛責自己,心就不累了。

試著做到以下幾點,換個心態,繞開生活的死角,一切障礙都會土崩瓦解。

1. 允許犯錯,不必太完美。

董宇輝曾說:「允許自己偶爾有些小喪,允許自己生活中有很多的不順利,允許自己說錯過的話,做錯過的事情,允許自己錯付過感情,錯失過機會,不糾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發生錯誤時,如果正視吸取教訓,那麼,錯誤就有了更高的意義。

有段時間,作者總是出錯,常常被同事吐槽得一文不值。

面對同事的否定,他十分自責。

他怪自己拖了大家後腿,也埋怨自己能力為什麼那麼差。

他急於更正,卻越做越差,失望到極致。

最後,他不得不停下來,審視過錯。

經過仔細排查,他找到癥結所在。然後重新制定詳細方案,認真執行,最大程度彌補了過失。

《擺渡人》中有句話:「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與過錯。」

生活中,一不小心,我們就會釀成錯誤。

當錯誤發生,後悔與自責除了增加內耗,別無好處。

允許它的發生,並從中看到自己的短板。

那麼所有的錯誤,對你都是一種成長。

2. 允許偷懶,不必事事躬親。

有時候,作者總是感到力不從心,別人一個小時能搞定的事,他往往要花上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

究其原因,是他要求自己任何事情都要從頭做起,完全獨創。

但這種做法,不但沒有做出好成果,反而讓他極度疲憊。

後來,他改變方法,不再執著於閉門造車。

而是在前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查漏補缺,借鑒發揮。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不斷探索提煉,最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家程浩在《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有一句話:「如果我偷懶了,請原諒我,因為我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用無限的快樂去隨心所欲地生活。」

要求太高,太過用力,會讓我們疲憊不堪,最終提前耗光激情。

不必面面俱到,適當偷點懶,保持生命的彈性和活力。

我們才能夠在複雜事務中,守住元氣,進退自如。

內耗太多的人,去看看《修鍊鬆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 天天要聞

3. 允許焦慮,風雨總會過去。

有段時間,作者遭遇生活重擊,倍感艱難。

長子患有孤獨症,妻子也得了憂鬱病。

高額的醫藥費讓他捉襟見肘,即便借遍所有,也難以支付。

照顧兩個病人讓他透不過氣來,更讓他看不到未來。

無力應對的他,終日憂心忡忡。

他不斷地調整心緒,並常常告訴自己:「這只是生命中的一次挑戰而已。熬一熬,一定會走出這段晦暗的日子。」在一次次的自我排解中,他最終走出焦慮。

楊絳先生曾言:「人生最高的境界,便是保持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人生難免起落,若心境隨之翻湧,則永無寧日。

只有看淡世事無常,允許事與願違,我們才會少受影響和波動。

放平心態,你要堅信,風雨總會過去,一切都將明朗。

當我們調整好心態,所有焦慮就會悄然化解。

4. 允許停滯,慢慢找到自己。

周國平曾說:「人人都愛惜生命,不願其速逝,卻害怕時間,唯恐其停滯。」

時間不停向前,每個人行色匆匆。生怕一不小心,被生活重重地拋棄。但人非機器,時間一長,總會有一種卷不動的無奈感。

作者在書中談到,有段時間,他也陷入一種深深的倦怠之中。

每天工作生活兩點一線,生活平波無瀾。他覺得失去了目標,如同行屍走肉。

在迷茫中,他索性放慢腳步,為自己按下暫停鍵。

充分休息之後,他逼自己參加各種活動,拓寬認知視野,用熱氣騰騰的生活方式,最終告別頹廢的自己。

季羨林在《偶爾向生活告個假》中寫道:「人生的路上,有時要跑,有時要走,有時乾脆坐下來歇歇。」

不要緊追某個目標而透支自己,焦慮的時候,不妨給自己一個緩衝地帶。

停一停,讓疲憊的身心休整。

用最放鬆的方式,享受工作和生活,才是愛自己的最好方式。

內耗太多的人,去看看《修鍊鬆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 天天要聞

3

節奏鬆弛

村上春樹曾說:「無論別人怎麼樣,我決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生活在廣闊的天地間,盲目跟風追求,註定會迷失自己。

只有保持自己的節奏,生活才能張弛有度。

那麼如何保持自己的節奏,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呢?

我從書中提取了幾點經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 不必太快,欲速則不達。

作者說:「有時候應該盡量避免『立即去做』『立即開工』。因為有時立即去做,有時會讓你走不少冤枉路,非但不能快速完工,反而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很多時候,欲速則不達,太快反而浪費時間。

比如,你擬好文件急著交給上司,事後卻發現漏洞百出。

最後不得不返工,影響了工作進度。

所以,越是急著想要完成,越是要學會降溫。

先放一放,冷處理一段時間,再來查漏補缺,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好好學習》中有句話:「真正的快速學習,不是一上來就求快,而是先放慢,練內功。」

放慢速度的目的,是能夠反思。

看到自身不足,邊做邊調整方向,修整完善。

雖然慢一點,卻能用最小的代價,換得最佳效果。

2. 不必太累,身體第一位。

有人說:「成年人的累,是不敢放下的疲憊。」

人到了一定年紀,一路走來,為了生活,早已不堪重負。

正如作者一樣,他工作家庭一肩挑,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

直到身體亮起紅燈,他才知道該為自己減負了。

他找來家政保姆,幫忙照顧妻兒,分擔部分家務。

並向公司請假,把工作推到一邊,為自己放個假。

休息一段時間後,這才攢足能量,重新回到正軌。

他說:「責任感雖然重要,但身體才是第一位的。」

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前提,超標運行,只會適得其反。

只有注意適當休息,及時保養維護,才能提高生命的質量。

內耗太多的人,去看看《修鍊鬆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 天天要聞

3. 不必太好,差點無所謂。

有一次,作者突然被調崗位,這讓他很鬱悶。

他覺得是自己工作不夠好,讓上司選擇了換人。

自責與自我懷疑時刻糾纏著他,讓他十分迷茫。

反思過去的表現,他認為自己算不上優秀,但也算拼盡全力。

於是,他調整心情,安慰自己:「凡事儘力就好,船到橋頭自然直。」

他坦然接受事實,不在反芻中消耗自己,然後在新的工作上,重新投入熱情。

他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很快適應了工作,並取得較好業績。

有句話說:「功不盈求,業不求滿。」

每個人能力有限,不是每件事都能拿滿分。

只要盡其所能,無愧於心就好。

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必非要逞強。

差一點無所謂,慢慢來,持續努力,總會贏得一個好的結局。

4. 不必太忙,為自己留白。

有段時間,作者每天筋疲力盡,甚至連早上起床的力氣都沒有。

他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家人,太忙太累的他,無數次想自暴自棄。

但他意識到這樣焦慮下去,遲早會崩潰,於是他想辦法疏泄壓力。

深夜睡不著時,他就寫寫日記,抒發積鬱;

有空時,他就外出跑步,讓汗水帶走壓力;

或者是看幾場喜歡的電影,把自己從焦慮中抽離;

或者找個無人的角落,翻上幾頁書,在書香中徹底放空自己。

這些空白時光像一片曠野,奔走其間,他的疲乏感蕩然無存。

羅翔說:「永遠有自己的節奏和步調,這也是構成鬆弛感的來源。」

忙碌的生活中,我們被世事牽著鼻子走,容易迷失自我。

屏蔽外在的干擾,為自己留白,讓心情放空。

在自己喜歡的方式里,放鬆緊張的神經,將身心安頓下來。

即便生活勞碌,我們依然能夠有一片藏身之所,休養生息。

內耗太多的人,去看看《修鍊鬆弛感的36件人生小事》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家歐文·亞隆指出:「焦慮的反義詞是具體。」

焦慮是人之常情,不要壓制和抗拒它。

而是接納它,並把它投注於具體的事中,做具體的事,愛具體的人,享受具體的生活。

用喜歡的方式,將自己從焦慮中抽離,也將自己治癒。

《輕鬆主義》里說:「人生是一場長跑,只有放輕鬆,做到輕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保持鬆弛感,保留心理彈性,我們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復原力,對抗生活的泥沙俱下。

點個贊吧,願你我不疾不徐,靜觀世事雲捲雲舒,享受生活的花開花謝。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3歲男童拿掉頭上巨痣,媽媽:孩子曾被取笑像「米老鼠」,我們是擦乾淚往前走的 - 天天要聞

3歲男童拿掉頭上巨痣,媽媽:孩子曾被取笑像「米老鼠」,我們是擦乾淚往前走的

近日,患有先天性巨痣和多發痣的3歲男童琪寶治療畫面引關注。據中國藍新聞介紹,琪寶患有先天性巨痣,身上還有200多個痣。近日,他完成了第二次手術,手術成功後開心地說自己愛拍照了,母親節當天還說要賺錢給媽媽買口紅。5月13日,據新京報報道,孩子媽媽陳女士介紹稱,自己產檢時一路綠燈,(分娩後)醫生抱著孩子跟自己...
懸在半空的艾條,藏著婆婆未說出口的愛 - 天天要聞

懸在半空的艾條,藏著婆婆未說出口的愛

2025年4月28日 星期日最近這段日子,家裡被一層陰霾籠罩著。兩個孩子相繼生病,老大鼻子不通氣,總吸鼻子,呼吸聲里夾雜著難受的悶響;老二則因著涼發起了高燒,小臉燒得通紅。看著他們蔫蔫的樣子,我的心揪成一團,家裡的氣氛也緊繃繃的。傍晚時分,
8歲兒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親不幸溺亡 - 天天要聞

8歲兒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親不幸溺亡

5月13日,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區分局發布一則警情通報。全文如下:2025年5月11日15時23分,我局接群眾報警稱:興義鎮楊牌村西河有人溺水。我局立即組織警力會同應急、消防、120等部門開展救援、調查等處置工作。現將相關情況通報如下:當日15時15分,唐某某(8歲)在河邊玩耍時不慎落水,其父唐某(32歲)、其母嚴某某下水施救...
媽媽的寶貝為媽媽的寶貝打call:淘寶讓孩子成為媽媽事業的最暖代言人 - 天天要聞

媽媽的寶貝為媽媽的寶貝打call:淘寶讓孩子成為媽媽事業的最暖代言人

在淘寶的數字海洋里,隱藏著12500家以「某某媽媽的店」為名的寶藏店鋪。它們像散落在時光里的珍珠,用好評編織著口碑,卻始終缺少一束聚光燈。這些店鋪的主人們,是深夜打包快遞的單親媽媽,是趁著孩子睡熟後修改商品詳情頁的全職主婦,是推廣扎染手藝讓鄉鄰不必再外出打工的設計師……這個母親節,淘寶用一場溫馨而美好的...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 天天要聞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人活一世,最扎心的真相是:你得意時,身邊從不缺舉杯歡笑的「朋友」;你失意時,能陪你喝粥談心的「故人」卻寥寥無幾。那些總想從你身上撈好處的人,就像候鳥逐暖,風一停便散了;而那個在你跌進泥潭時伸手拉你的人,才是生命里真正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