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誤區一:總喜歡指責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許多父母都喜歡講道理,以彰顯自己是正確的。但是,他們忽視了孩子和父母的交流,更多的是希望他們的父母能聽懂他們的想法。
比如孩子和父母抱怨今天受到了挫折,有些父母會說:「怎麼就你有事,別人都沒事?」
父母這樣一說,孩子就沒話說了,因為孩子覺得你沒有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沒有成為孩子的傾聽者,了解他們的心情。
聊天誤區二:潑孩子冷水
許多父母認為,誇孩子會讓孩子養成驕傲自滿的性格,在該表揚孩子的時候,卻選擇了貶低孩子或者潑孩子冷水。
比如孩子考取了班級第二名,本以為能受到表揚,父母卻說「怎麼才考了第二名,怎麼不是第一名?」這樣的評價,會讓孩子認為這是一種批評,打壓孩子的自信心。
聊天誤區三:用發火的方式代替心平氣和的教育
有的家長開完家長會後,聽到老師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後,回家就對孩子狠狠地批評,其實,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做得不對了,家長如果能心平氣和的溝通,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孩子一定會改的,每一個孩子都想通過改變得到父母的誇獎。
三大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一: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最好的溝通方法,就是和孩子進行朋友間的溝通。有些家長覺得這件事很困難,實際上,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才能深層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影響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所以,父母與孩子交流最重要的是像朋友一樣傾聽和理解,而不是灌輸。
溝通技巧二:適當誇獎孩子
家長給予孩子的肯定、表揚,會成為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孩子即使將來受挫,也能愛自己,相信自己,不會放棄。在誇獎時,要真誠,從心底里認可,客觀地評價孩子的行為,而不是用一些誇張的詞語來讚美他。同時,「名不副實」的表揚,也會讓小孩認為你是在敷衍了事,不把他當回事,造成逆反心理,有時候也會給孩子們帶來壓力,認為他們「配不上」這樣的讚美,從而使他們更加退縮和不自信。
溝通技巧三:與孩子共情
當孩子受到挫折時,與孩子交流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孩子我理解你現在的感受,然後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愛與了解。這樣的擁抱,看起來很普通,但實際上,卻能讓一個孩子有很大的安全感。當他們獲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後,消極的感覺就會逐漸消失。
有了傾聽的親子交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紐帶就會建立起來,而孩子也會更加相信父母,並且樂於與父母相處。
你還知道和孩子交流時要注意哪些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給我們!
了解更多生活小知識,歡迎關注「佳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