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
01
02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這個法則強調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比如眼神交流、肢體接觸和共處時光。比起偶爾的熱鬧聚餐,日常的陪伴和默契更能增進感情。子女給老人倒杯水、陪散步,老人摸摸孩子的頭、靜靜聽他們說話,這些細微的互動比一年吃幾次飯更有溫度。
03
04
昨天去父母家吃飯,我媽一直在廚房忙活,我爸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主動過去幫忙切菜,結果不小心切到手了。我爸聽見動靜過來看了一眼,說"這麼大個人連菜都不會切",然後就回去繼續看電視了。我默默用創可貼包好手指,突然覺得這種相處方式挺累的。
05
06
在公園遛彎,聽見兩個大爺聊天,大爺A說"我兒子現在每周都來看我,還非要帶我下館子",大爺B說"那不是挺好么?"大爺A嘆氣"好啥啊,每次吃飯他都只顧著玩手機,還不如在家給我捶捶背說說話呢",突然覺得這梅拉賓法則挺有道理。
07
08
我有個親戚是學心理學的,他跟我說老人和子女相處最重要的是"梅拉賓法則",就是7%語言+38%語氣+55%表情。後來他爸媽來家裡住,他就特別注意這些細節,結果發現老人其實更在意子女說話時的表情和語氣,而不是聚餐次數。現在他們相處得特別好,老人也不催著要聚餐了。
09
10
我奶奶今年80歲,每次我去看她,她都堅持要給我做一大桌菜,我勸她別忙活,她就說「你不吃就是嫌棄我」。後來我學乖了,每次去都帶點半成品,假裝要跟她一起做飯,她邊指導邊嘮叨,反而比光吃飯開心多了。現在她逢人就誇我孝順,其實我就是記住了她愛當老師的性子。
歡迎留言討論呢感謝各位看官的閱讀,祝看到這裡的你天天開心,順風順水發大財
別忘了點贊關注哦~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