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

2025年05月16日20:13:03 育兒 1350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

01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 - 天天要聞

02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這個法則強調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比如眼神交流、肢體接觸和共處時光。比起偶爾的熱鬧聚餐,日常的陪伴和默契更能增進感情。子女給老人倒杯水、陪散步,老人摸摸孩子的頭、靜靜聽他們說話,這些細微的互動比一年吃幾次飯更有溫度。

03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 - 天天要聞

04

昨天去父母家吃飯,我媽一直在廚房忙活,我爸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主動過去幫忙切菜,結果不小心切到手了。我爸聽見動靜過來看了一眼,說"這麼大個人連菜都不會切",然後就回去繼續看電視了。我默默用創可貼包好手指,突然覺得這種相處方式挺累的。

05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 - 天天要聞

06

在公園遛彎,聽見兩個大爺聊天,大爺A說"我兒子現在每周都來看我,還非要帶我下館子",大爺B說"那不是挺好么?"大爺A嘆氣"好啥啊,每次吃飯他都只顧著玩手機,還不如在家給我捶捶背說說話呢",突然覺得這梅拉賓法則挺有道理。

07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 - 天天要聞

08

我有個親戚是學心理學的,他跟我說老人和子女相處最重要的是"梅拉賓法則",就是7%語言+38%語氣+55%表情。後來他爸媽來家裡住,他就特別注意這些細節,結果發現老人其實更在意子女說話時的表情和語氣,而不是聚餐次數。現在他們相處得特別好,老人也不催著要聚餐了。

09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處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堅持「梅拉賓法則」 - 天天要聞

10

我奶奶今年80歲,每次我去看她,她都堅持要給我做一大桌菜,我勸她別忙活,她就說「你不吃就是嫌棄我」。後來我學乖了,每次去都帶點半成品,假裝要跟她一起做飯,她邊指導邊嘮叨,反而比光吃飯開心多了。現在她逢人就誇我孝順,其實我就是記住了她愛當老師的性子。

歡迎留言討論呢感謝各位看官的閱讀,祝看到這裡的你天天開心,順風順水發大財

別忘了點贊關注哦~我們評論區見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亞東縣文化交流及特色產品展銷活動在拉薩開幕 - 天天要聞

亞東縣文化交流及特色產品展銷活動在拉薩開幕

5月2日,「三國同框四季如畫五彩亞東——亞東縣文化交流及特色產品展銷活動」在拉薩香格里拉酒店開幕。亞東當地的藏族藝術家索喃次仁攜手多位區外藝術名家,以桃花為媒,通過藝術作品展現邊境名城亞東的獨特魅力,以及各族群眾如桃花綻放般團結共進、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圖景,更
幫你忙的人,不要請他吃飯,要學會這4種報答方式 - 天天要聞

幫你忙的人,不要請他吃飯,要學會這4種報答方式

人處人世間,最讓人溫暖的,其實只有這兩個字:一、恩,他人施恩,幫你難處,解你燃眉之急;二、情,長久的情,陪伴左右,陪你共度朝夕。對你好的人,不吝幫你的人,我們要知恩、領情。記住恩義,懂得回饋;看重感情,不負真誠。真心幫你忙的人,其實我們無需總想請吃飯,學會記住
別人請你吃飯,關係再近,記住這3個不要,人緣會越來越好 - 天天要聞

別人請你吃飯,關係再近,記住這3個不要,人緣會越來越好

人情往來,離不開飯桌上的你來我往。酒局也好,家宴也罷,看似是吃飯,實則是人心與格局的試金石。一頓飯,既能照見一個人的修養,也能折射出一段關係的深淺。若赴宴時只顧自己痛快,卻忽略了分寸與禮節,難免讓對方寒心,甚至讓關係生出裂痕。所以,無論關係多親密,被邀請時牢記
連舊衣服都不捨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三種命運,很准 - 天天要聞

連舊衣服都不捨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三種命運,很准

舊物如時光的琥珀,封存著歲月的餘溫。舊房子的一磚一瓦,舊物件的邊角磨損,舊衣服的針腳褶皺,皆是記憶的刻痕。有人將舊物視作負擔,有人卻將其視作珍寶。換季整理衣櫃時,你是否也曾對著某件舊衣躊躇?它或許早已褪色,或許不再合身,卻總讓人捨不得丟棄。這背後藏著的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