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早戀」一點也不科學,中產父母們不要自我感覺太良好

2021年04月18日21:45:09 育兒 1076

一、「科學早戀」為啥不科學?


要論焦慮育兒排名,北京海淀區家長一定榜上有名。


他們整體素質高,雞娃第一名,這個我們服,可是最近又開始搞「科學早戀」,父母打算從孩子初中就綁定他們的戀愛對象,這個聽起來就不怎麼科學啊。

「科學早戀」一點也不科學,中產父母們不要自我感覺太良好 - 天天要聞

是說有的家長發現孩子早戀了,雙方父母看著順眼,直接說老師你不要干涉,只要別耽誤學習就行。甚至有的家長逢年過節開始像親戚一樣走動,壓歲錢多封一份。


這些海淀父母視孩子學習為第一位,但為啥不像當年父母一樣視早戀為洪水猛獸了呢?


一方面因為他們畢竟比父輩進步了,知道感情這事情堵是不行的,越是阻止孩子做的事情,可能會越讓孩子感興趣。


另一方面,如上圖中博主所說,他們是為了保全自己階層地位,門當戶對、知根知底的孩子戀愛結婚,好過以後在社會上遇到不合適的,造成資產外流,階層下降。


所以,才會稱是「科學早戀」。

「科學早戀」一點也不科學,中產父母們不要自我感覺太良好 - 天天要聞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畢竟從小地方考到北京來的人,那也是經歷了很多競爭和篩選的,不能讓兒女在婚戀問題上扶了貧,不然自己幾十年的努力都白費了。


但仔細一想,也不對啊,中產本身就是危險的,是一不小心就階層滑落的一類人群。他們相對體面的生活背後,是手停口停的職業壓力,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慮。


他們再把讓尚未定型的孩子找門當戶對的對象,今後孩子要面對的,和自己現在的焦慮有多少區別呢?


這種「內部消化」本身就是虛空啊,因為中產階級本身沒有什麼值得守住的東西(70年產權的房子真不算)。他們要做的,就是進取,而不是保全。


這樣看來,「科學早戀」還不如雞娃科學。


二、經濟上已經中產的父母們,精神上不要再貧窮。


人啊,不能太焦慮,焦慮一多,就容易做一些自認為是的事情。


中產的焦慮的確很多,自己不能懶,孩子也不能輸。


他們中的很多人,經濟上已經中產了,精神上卻還是貧窮。


他們養育孩子,還是基於基因延續、情感寄託,而不是為了體驗人生,孩子也不能自由生長。

「科學早戀」一點也不科學,中產父母們不要自我感覺太良好 - 天天要聞

這當然是源於中產沒有底氣,「沒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更源自他們不承認,孩子也可以是普通人。


這些年,很多影視劇把中產養育子女的焦慮演繹到極致,像《虎媽貓爸》、《小別離》的那些情節,就是家長們的現實劇本。


曾經有個白領高管媽媽發了篇文章叫《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引起了很多人共鳴,興趣班一個沒落下,什麼都讓孩子去嘗試,花了這麼多錢,費了那麼多力,培養了一個孩子,怎麼能讓他(她)在婚戀時候扶了貧?最差也該是穩在中產階層。


問題是,如果孩子不是那塊料,無論父母怎樣托舉,孩子都成為不了父母想讓他成為的那個人。


孩子戀愛同理,今天他們喜歡的對象,到了婚戀年齡,可能早就沒了感情,父母強行參與撮合,和過去的包辦婚姻有什麼區別?


孩子自己努力,以後能實現階級跨越也有可能,孩子平庸,階級下滑分分鐘的事情,不是和誰訂了婚結了婚能解決的事情。


三、中產不要自我感覺太良好。


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中產階級,是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但我們說中國有很多中等、富裕收入群體,是沒有爭議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中產階級,並不僅僅指經濟上達到了某種標準,更是包含精神旨趣、意識形態以及價值觀等多種維度。


有太多人符合財富指標,其他方面卻差得很遠,所以大家不願意承認他們是「中產」。


我覺得養育孩子的態度,也是檢驗這對父母夠不夠中產的一個指標。


僅僅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環境、充足的金錢支撐,卻用泥古不化的思想教育孩子,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本身就不夠「中產」,還談什麼害怕階層下降呢?

「科學早戀」一點也不科學,中產父母們不要自我感覺太良好 - 天天要聞

電影《怦然心動》,講了一個家境一般甚至有點貧寒的小女孩,對新搬來的鄰居男孩,一見鍾情。男孩家境不錯,男孩的父親自我感覺良好,瞧不起窘迫的女孩家,男孩也嫌棄女孩送來的雞蛋。


女孩獨立、勤勞、善解人意,對世界充滿好奇,常常坐到一棵大樹上去看遠處的風景,領悟爸爸說的「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女孩家溫馨,家庭成員之間即使有爭吵,也相互關心,男孩家冷漠,父親是大家長,子女吃飯時都沉默不語,不願說出自己的感受。


男孩最後愛上了女孩,按照世俗觀念,大概率會認為女孩高攀了男孩,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難道不是充滿活力的女孩點亮了陰鬱男孩的生命,給了他溫暖和美好嗎?


所以,「中產」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要做點什麼來保全自己的階層地位,說不定那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孩子,才是更適合你家孩子的未來伴侶。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