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審美中,身高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的個子能夠高一些,不過,想要孩子擁有合適的身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父母重視孩子的成長。
我國的相關部門也一直致力於研究孩子的身高,每一年都會出台《3-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對照表(男、女)》,今年的兒童身高對比表如圖所示
父母可以根據表上的數據,從橫向與縱向來判斷孩子的身高是不是最健康的身高。如果孩子的身高處於矮小與偏矮之間的話,就說明孩子的身高並不健康,就需要採取科學的方式去改變孩子的身高。
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呢?
1、先天因素
說到先天的因素,就是父母的遺傳基因了,如果父母的個子比較高的話,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身高也會很高。比如我們熟知的籃球明星姚明,他的妻子葉莉的個子也很高,他們的女兒姚沁蕾的個子也遠比同齡孩子要高。如果父母的個子都比較矮或者是有一方的個子比較矮的話,孩子個子不高的概率比較大。
2、睡眠情況
我們每天在睡眠上花的時間占的比重很大,睡眠質量的好壞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而且當孩子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會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能夠促進孩子的個子長高。
如果孩子的睡眠環境比較差或者睡眠時間不足的話,睡眠質量會降低,進入深度睡眠的時間會減少,睡眠的效果降低,生長激素的分泌不足,就不容易長高。
3、飲食
孩子身體發育的過程中,需要各種營養的支撐,只有保證孩子成長過程中充足的營養才能夠有利於孩子長個子。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補充足夠的營養,營養不良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同樣,如果補充的營養過多或者是過於單一的話,會使得孩子的營養過剩,最後導致孩子肥胖,即便個子在長,不過看上去還是很不協調。
就比如牛奶的推薦攝入量為1~3 歲的孩子每天300~500ml,3歲以上的孩子每天1杯(250ml左右)純牛奶或酸奶。這些足夠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求了。
但如果長期過量飲用牛奶(>500ml/天),攝入了過多的鈣,還有一定風險會導致孩子便秘,最終導致肥胖。
4、運動
健康的身體是離不開合適的運動的,保持合理的運動能夠促進孩子身高的成長,當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骨骼會生長,從而促進孩子個子的成長。如果孩子不喜歡運動的話,骨骼的成長速度就會減緩,最後就會長不高。
除了先天因素以外,孩子的身高也有可能靠後天逆襲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身高基本由父母的遺傳決定了,後天很難再突破了。
確實,包括在歷年的NBA隊伍中,許多球員都是高大個,而且他們的父母都比較高,擁有較好的基因。
但林書豪卻是個例外。他擁有191的身高,按照亞洲人的身材標準,已經相當突出了。可他父母林繼明和吳信信的身高卻大約都在1.68米左右。
據悉,林爸爸曾專門制定了一套「增高計劃」針對林書豪的成長,讓他的身高突飛猛進,一下就漲到了191。雖然這份增高計劃林爸爸並沒有公布出來,但足以證明後天的努力也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了。
1、調整孩子的睡眠時間,保證科學健康的作息
根據調查發現,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時間是晚上十點到凌晨一點,在這段時間裡面孩子需要進入深度睡眠,在這段時間裡面分泌的生長激素是平時的三倍,因此父母需要保證孩子的睡眠環境,讓孩子及時入睡。
這份睡眠時間表可以給家長們參考一下
2、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
飲食始終是父母照顧孩子時的難題,有的孩子不願意吃飯或者是挑食,這樣往往會造成營養不良,有的孩子則是什麼都想吃,什麼都想多吃,這樣會造成營養過剩,這都不利於孩子的身高。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飲食均衡,保持營養的多樣化,盡量少讓孩子吃零食。
3、給孩子選擇正確合適的運動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合的運動項目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三歲左右的孩子時候做一些鍛煉手腳協調的運動,像是爬行,登高等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運動的種類也是越來越豐富,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去運動,保證合理的運動量與運動時長。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父母的,想要孩子的身高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就需要父母的努力,重視孩子的健康,保護孩子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