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2025年06月17日21:03:08 科技 1368

2025年6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这项技术不仅被称作“航天员生命保险”,更是我国未来载人登月的关键里程碑之一。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这是继1998年开展神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后,时隔27年我国再度组织实施此项试验。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 12时30分,下达点火指令,梦舟载人飞船逃逸发动机成功点火,船塔组合体在固体发动机推动下腾空而起,约20秒后达到预定高度,返回舱与逃逸塔实现安全分离,降落伞顺利展开。

  • 12时32分,返回舱使用气囊缓冲方式安全着陆于试验落区预定区域,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网传任务徽章

零高度逃逸试验模拟火箭在发射台或低空出现重大故障时,逃逸系统在极短时间内将飞船乘员舱带离危险区域的能力。

这段持续不到1分钟的救生过程,要实现箭体分离、逃逸塔点火、轨道修正、降落伞展开等20余个动作的精确协同。

中国载人飞船逃逸系统

我国逃逸系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 奠基阶段:以神舟飞船逃逸塔完成首次零高度试验为标志,为神舟系列载人发射保驾护航。

  • 创新阶段:新一代飞船测试多台发动机并联控制技术,实现推力精准可调。

  • 跨越阶段:可重复使用飞船系统,具备全程逃逸能力。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图/神舟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起飞、工作、分离、开伞)

从神舟到梦舟,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逃逸系统从仿制苏联技术起步,逐步发展出自主创新方案。 主要试验包括:

  • 1998年:神舟飞船逃逸塔首次零高度逃逸试验成功。

  • 2015年:新一代载人飞船逃逸系统试验,采用多发动机并联技术。

  • 2020年:新一代飞船试验船成功验证高空逃逸能力。

  • 2025年:新一代载人火箭(长征十号)逃逸系统测试。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由航天科技五院研制,返回舱直径5米,服务舱直径4.5米,推测太阳翼展开后长度16米、近地空载质量14吨,升空空载质量26吨,预计可搭乘4-7人。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图源/灰机wiki

据中国载人航天发布的工程计划安排,我国将于今年陆续组织实施梦舟飞船(载人登月)零高度和最大动压两次逃逸飞行试验。

“零高度逃逸试验”。

指初始高度、速度均为零,试验将模拟了运载火箭在发射台上出现故障时,飞船的零高度逃逸救生飞行。

“最大动压逃逸试验”。

将模拟火箭在最大动压附近出现故障的情况 。即,火箭将飞船运送至XX公里高度,随后飞船启动逃逸系统飞离并利用降落伞着陆,火箭受控炸毁。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图/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2020年

全球各国逃逸试验

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逃逸救生系统的演进堪称一部浓缩的航天安全进化史。

苏联/俄罗斯:联盟号逃逸系统

苏联是最早研发并测试逃逸系统的国家,其联盟号飞船的逃逸塔设计至今仍是国际参考标准。

主要试验:

  • 1963年:首次成功进行联盟号逃逸塔零高度试验,验证发射台逃逸能力。

  • 1975年:联盟18A任务中,火箭第三级故障,逃逸系统在50公里高度成功救生。

  • 1983年:联盟T-10-1任务,火箭爆炸前1.5秒逃逸塔启动,两名航天员幸存。

  • 2018年:联盟MS-10发射失败,逃逸系统未启动(因故障发生在逃逸塔分离后),但飞船成功自主逃逸并安全返回。

技术特点:

  • 采用固体燃料逃逸发动机,推力大、响应快。

  • 逃逸塔仅适用于低空阶段(0-40公里),高空阶段依赖飞船自身发动机。

美国:水星、阿波罗、龙飞船

美国在逃逸救生技术上经历了多次迭代,从早期的弹道逃逸到现代可重复使用系统。

主要试验:

  • 1961年:水星计划“Little Joe”系列逃逸试验,验证低空逃逸能力。

  • 1965年:阿波罗计划逃逸塔测试,成功模拟发射台逃逸。

  • 1986年:挑战者号事故后,美国加强逃逸技术研究,但航天飞机无逃逸系统。

  • 2015年:SpaceX“龙飞船”进行Pad Abort Test(发射台逃逸试验),验证商业载人航天的逃逸能力。

  • 2020年:SpaceX“载人龙飞船”在飞行中(Max-Q阶段)成功测试逃逸系统。

技术特点:

  • 阿波罗采用固体逃逸塔,龙飞船改用SuperDraco液体发动机,可重复使用。

  • 美国是目前唯一实现“全飞行段逃逸”的国家(SpaceX Demo-2任务)。

其他国家试验

  • 印度(2018年):Gaganyaan载人飞船逃逸塔测试成功,计划2025年首次载人飞行。

  • 欧洲(未实际应用):欧空局(ESA)曾研究逃逸系统,但未投入载人任务。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图/各国载人飞船返回舱尺寸对比图

逃逸技术成熟,我国载人登月在即

从各国逃逸技术的发展看,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 从固体到液体发动机(SpaceX龙飞船、中国新一代飞船);

  • 从低空逃逸到全飞行段逃逸(美国已实现,中俄跟进);

  • 从固定式逃逸塔到集成式逃逸推进(可重复使用设计)。

据统计,现代载人航天器逃逸系统已使任务成功率提升至99.7%,未来,逃逸系统的趋势还将从逃生功能向智能防护探索。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正如航天专家黄志澄(已故)所言:“逃逸系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科技创新史。”

梦舟载人飞船未来将成为支撑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的核心载人飞行器,此次试验成功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梦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国登月再进一步 - 天天要闻

图/长征十号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CG

作者/BH.Skywalker

此外,执行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月面着陆器等航天器研制工作正在扎实稳步推进,后续也将按计划组织实施相关试验。

载人航天办公室也在17日召开发布会,公布了我国载人航天最新消息。

期待你的观点或故事,投稿请发至:[email protected]

参考及引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157544754796808&wfr=spider&for=pc;

https://mp.weixin.qq.com/s/kfKIn_Bpz-r4b7Y9Qt_m7w;

中国载人航天、央视新闻、新华网及网络公开信息。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美团不怕京东,但怕淘宝 - 天天要闻

美团不怕京东,但怕淘宝

出品|新品略财经 作者|吴文武 淘宝闪购再加码猛攻,美团罕见大动员应战,京东外卖最新再加码,美团或许不怕京东,但怕淘宝,背后的即时零售新大战,互联网巨头们都想赢。 01....
的修报修系统——一站式智能后勤管理SaaS平台 - 天天要闻

的修报修系统——一站式智能后勤管理SaaS平台

的修报修系统——一站式智能后勤管理SaaS平台 为5000+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核心优势 ✔ 全渠道报修接入:微信/企业微信/钉钉/小程序/二维码/PC端/的修APP等多端覆盖 ✔ 智能工单调度:手动派单、自动派单、抢单模式灵活适配各
2025 差旅服务平台排行榜:中国五大差旅平台 - 天天要闻

2025 差旅服务平台排行榜:中国五大差旅平台

随着金税四期全面落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差旅管理已从单纯的 “出行预订” 升级为 “合规管控 + 成本优化 + 效率提升” 的综合性管理场景。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企业差旅支出规模突破 8000 亿元,其中因流程繁琐、合规疏漏造成的隐性成本占比超 15%。如何通过平台选型实现 “降本、提效、合规” 三位一体?本文基于 2...
是德科技年度技术盛会:5G、6G、AI需要“三融发展” - 天天要闻

是德科技年度技术盛会:5G、6G、AI需要“三融发展”

IT时报记者 沈毅斌回望中国通信产业的演进历程,4G快速发展,让人们体验到移动互联网的便捷;5G横空出世,以其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的特性,为智能工厂、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带来无限可能;如今5G-A(5G Advanced)的逐步推进,进一步拓展5G的应用边界……通信技术不断迭代中,6G悄然走来,却又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 - 天天要闻

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401.3GWh,同比增长38.5%。中国电池企业继续保持全球主导地位,共有6家企业入榜前十,装车量总计274.7GWh,市场份额达到了68.4
有点离谱了,Windows上用iOS,还有一键整合包? - 天天要闻

有点离谱了,Windows上用iOS,还有一键整合包?

近期关于苹果新闻的爆料是越来越多,就连之前都不怎么发声的质量检测环节,也出现在新闻上了,邀请媒体进行参观。(水刑)另外就是iPhone17和iPhone18以及20周年纪念版的“假想图”,在网上也是一大堆。
芯片封装企业案例分析——长电科技 - 天天要闻

芯片封装企业案例分析——长电科技

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阿宝1990,本公众号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每天给你一篇汽车干货,我们始于车,但不止于车。封装是芯片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处于产业链下游位置,在提升芯片性能、连接内外电路及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公司通过多年深耕,在封装产业的占比相对其他环节具有了更大的优势。今天...
从华为到中国移动,为何行业巨头频频将生态大会放在成都? - 天天要闻

从华为到中国移动,为何行业巨头频频将生态大会放在成都?

今年以来,一系列国际性、行业性活动落地成都。成都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余音未落,2025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氛围正浓,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接踵而至……如同顶流明星演唱会带来更多的游客,国际性会议活动则吸引行业企业巨头齐聚成都。 7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