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沈毅斌
回望中国通信产业的演进历程,4g快速发展,让人们体验到移动互联网的便捷;5g横空出世,以其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的特性,为智能工厂、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带来无限可能;如今5g-a(5g advanced)的逐步推进,进一步拓展5g的应用边界……通信技术不断迭代中,6g悄然走来,却又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6月26日,是德科技在上海举办年度技术交流盛会keysight world tech day 2025。作为一家电子测试测量领域的企业,是德科技提供5g、6g等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此次交流会,是德科技不仅为产业各界搭建起探讨最新行业趋势与前沿科技的交流平台,更是将目光聚焦在b5g/6g无线前沿技术与测试挑战、b5g/6g标准进展、fr3新频段开发等方面,为b5g/6g的发展提供最新的技术与解决方案。
fr3频段是目前在6g通信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频谱区域,其频率范围大致在6~24ghz。其低延迟的特性,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在支持物联网设备方面,可推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还能够实现大规模高速数据传输,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
展台上,是德科技带来vxg信号发生器和uxa信号分析仪,能提供高达4ghz宽带信号,可全面覆盖fr3频段。凭借领先的evm(误差矢量幅度)、acp(邻道功率)与平坦度性能指标,还可以精准地分析和评估信号质量。
在6g通信应用的测试中,是德科技推出的anapico经济紧凑型测试解决方案,不仅具有超低相位噪声、超快切换速度、宽频率范围、通道间相参等优势,还支持am(调幅)、fm(调频)、pm(调相)以及脉冲、iq信号等多种调制方式,满足6g测试的多样化需求。
e7515w uxm无线测试平台负责对wi-fi 7信令进行测试。频率最高可支持 7.125ghz,能够对 wi-fi sta(用户端) 设备、ap (接入点)设备执行协议、射频和功能测试,还可以提供 wi-fi 产品从早期设计到验收及部署整个流程的测试支持。
而这些技术实践的背后,既包含着对现有通信网络性能的打磨,也暗藏着对6g未来方向的预判。
是德科技大中华区无线市场部经理白瑛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尽管中国已经开始部署5g-a,但全球大部分地区甚至连5g和sa(独立组网)都没用上,而核心原因在于缺乏“杀手锏”应用。 是德科技大中华区无线市场部经理白瑛
回顾通信发展历程,2g有短信、3g实现上网、4g推动移动互联网爆发,而5g被寄予厚望的垂直应用(如5g专网)面临两大壁垒:一是各产业壁垒森严,进入新领域需从网络层到终端进行定制化改造;二是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普及。
基于5g的经验,业界也在思考6g如何才能更成功。白瑛表示,首先要意识到6g不会完全取代5g,而是需兼容5g以避免资源浪费,尤其考虑到部分地区5g尚未完全铺开的现实。
其次,是解决实现盈利的商业化问题。这涉及到6g标准的制定,需在空口技术等方面兼顾创新与向前兼容,同时将ai深度融入6g网络,其应用不仅要体现在协议栈标准化等技术层面,更要明确能为运营商带来的实际收益,以及为终端消费者、企业用户带来的具体价值,如提升体验、降低成本等。
对此,是德科技预计,未来在技术层面6g将有新的突破方向:一是频谱应用拓展,会在更多新频谱上发力;二是借助ai实现智能测试自动化,例如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帮助运营商高效规划基站部署;三是网络拓扑结构革新,如非地面网络(ntn)的应用,基站可部署于卫星、无人机等不同高度,服务对象和信号特性因部署场景而异。
未来,6g的应用场景很大一部分将与ai融合,是德科技在媒体交流会上也多次提到ai建设。是德科技大中华区高速数字市场部经理李坚表示,在ai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面临数字底座、硬件基础设施等稳定性不足的挑战。这一问题源于器件技术快速发展,导致部分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测试测量厂商、设备厂商与器件厂商需要紧密协作,构建稳定可靠的硬件底座,才能为网络高效运行、释放其巨大价值打下基础。 是德科技大中华区高速数字市场部经理李坚
同时,是德科技不仅是ai技术的赋能者,也是重度的ai应用者。在研发层面,公司开发工程师会使用copilot等典型ai工具辅助生成代码;在生产环节,利用大模型技术,基于海量测试数据、验证数据和产品特性数据,持续优化产品质量、研发流程及产品性能;还开发智能客服机器人,为仪器问题或技术咨询提供7x24小时更精准、快速的响应服务。
目前,是德科技通过与全球行业客户合作,识别共性挑战,并将这些宝贵经验融入自身硬件与软件的产品设计及开发中,从而推进更多ai工具的落地与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