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系列国际性、行业性活动落地成都。成都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余音未落,2025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氛围正浓,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接踵而至……如同顶流明星演唱会带来更多的游客,国际性会议活动则吸引行业企业巨头齐聚成都。
7月9日,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举办,这也是继百度、华为、京东方、吉利、中创新航等行业头部企业后,又一行业领军企业带着生态伙伴来到成都,共谋产业合作发展。
头部企业为何带着生态链伙伴,到成都来开一场产业投资合作大会?哪些因素吸引头部企业争相布局?对城市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成都高新区
01
生态伙伴
中国移动是国内最大的通信和信息服务供应商,也是成都重要的合作伙伴,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中国移动(成都)分公司,在25年时间里,一座创新之城与一家网信巨头企业共同成长、同频奋斗,携手开辟了新的产业版图。
此次落地在蓉举行的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以共同探讨产业投资趋势,共谋产业合作发展为目标。7月8日下午正式亮相的大会七大展区就已全景呈现其创新生态,集中设置“中国移动和ta的亲戚们”展区,聚焦信息消费新三样、低空经济、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主题,汇聚50余家参展企业展示60余项创新成果,全景呈现中国移动产投协同创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主体活动外,大会期间还将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供应链对接等进行专场活动,不少移动生态企业还有一个重要计划:来成都寻找合作机会。
▲未来科技城
从会议的特色议程设置就能看出,“很成都”,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低空经济,都是成都向“新”而行重点推进的产业方向。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成都积极抢抓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构建“1(ai芯片)+3(算力、算法、数据)+1(场景)”产业体系。今年1~6月,预计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700亿元。华鲲振宇、创意信息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人工智能百强,恒图科技、考拉悠然等4家企业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系列榜单,此外成都还入选“2024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最佳实践top10城市榜单”。同时,成都不断加强人工智能产品的示范应用,6月举行的首批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中,各式“成都造”机器人产品走出实验室,在真实场景下接受检验,加速技术与产品的验证迭代。
可以说,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也让成都成为头部企业扎堆布局的热土。正如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此前在出席成都市与中国移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时所说,成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科技、文旅、数字文创、城市形象等多方面频频“出圈”,在双方合作关系进入新阶段、开启新篇章后,中国移动将充分发挥网信领域中央企业的各方面优势,投入专项资源、明确专责团队,扎实推动协议落地,更好服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2
城市合伙人
这场大会很容易让人想起不久前举行的华为nova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持续1/4个世纪的双向奔赴仍在续写新的篇章。当然还有4月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召集人”是腾讯,举办地也在成都。如果将时间轴再往前推,百度、华为、京东方、吉利、中创新航……一个个头部企业都将自己的产业生态大会、合作伙伴大会落地成都,是什么吸引他们跨越山海奔赴成都?
“我依然记得,9年前我们第一次发布nova品牌,就是在成都,这一次,我们又回来了!”5月19日,华为终端bg首席执行官何刚一席话引来诸多“回忆杀”,此时距离华为四川新质生产力城市峰会在成都举行仅仅过去了10个多月。作为华为鸿蒙电脑的首发地,成都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实际上,这并非偶然。牵手成都20余年,华为和成都的发展格局早就不限于成都研发,而是走向了成都制造、成都生态、成都应用。这家全球科技巨头,将创新的种子植入了城市发展的脉络,并释放集聚效应,助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
▲华为发布会现场
近一年来,成都接连迎来多场重量级产业合作盛会:百度智能云generate全球生态大会的召开,让百度和4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企业以“合作”之名共聚成都。京东方全球供应伙伴大会上,400余家全球供应商伙伴受邀参会,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全球五百强企业,莱特光电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至于成都——吉利供应链企业招商对接会,20家吉利供应链重点企业和机构分别在汽车电子装备、汽车零部件、汽车天线、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等领域布局。
对城市而言,这些企业的好伙伴,就是城市的潜在的合作伙伴,而他们也正在成为城市的新的合伙人。
京东方与成都结缘于2007年,从京东方4.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到总投资630亿元的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京东方的成长,也是成都新型显示产业的壮大。
▲京东方科技集团产品展示
透过吉利,则能看到成都的汽车产业优势正日益显著。目前,成都已聚集28户整车(含改装)企业,招引培育博世、江森、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东方电气、比亚迪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超1000户,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今年1-5月,成都汽车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26.7亿元,同比增长21.1%,汽车总产量达34万辆,同比增长29.4%。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产量9.9万辆,同比激增402.2%,成为最亮眼的标签。
这些行业巨头带领产业生态圈伙伴在蓉集结,不仅是对成都未来发展信心的体现,更是对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有力认可。
近年来,成都持续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组建运行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工作,精准响应企业需求,为在蓉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还有更多的政策机遇正在加码,四川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支持成都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
多重战略叠加,正在不断吸引全球行业企业巨头与伙伴跨山越海而来,与成都共逐梦,向未来。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