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2025年01月16日18:20:36 科学 1761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谭羽清

“55节风,8米浪,人类根本无法在这样的世界里直立行走。”

这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地方。

北京时间2025年1月9日,正在进行旺代环球赛的独臂船长徐京坤经过了尼莫点,世界上距离陆地最远的地方。

为什么这里这么孤独?为何这里被称为海洋荒漠?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徐京坤抵达尼莫点(图据受访者)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徐京坤抵达“全球最孤独的地方”

“我在世界上最孤独的南大洋nemo点,正在经历一场风暴,风力达到了55节,从南极吹来的寒风刺骨,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都不敢出船舱,还伴随着6-8米的巨浪,风和海浪从侧面不断打击我的船,我甚至都出现了轻微的晕船反应,这是在整个航程中首次。南大洋最后的疯狂模式,直奔合恩角前的暴风实战演习。”

正在进行旺代环球赛的独臂船长徐京坤经过了尼莫点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大海上高大数米的巨浪(图据受访者)

“今天经过了海洋难抵极尼莫点,又一个有意义的地理坐标收入囊中,此时我周围1500多海里都没有陆地,我正在世界上最孤独最远离人类的地方。不过,合恩角不远了,家也不远了。”

尼莫点是加拿大科学家赫尔沃耶·卢卡泰拉测量出来的。他在1992年的一次海洋测量工作中,首次在南太平洋发现这处海洋中最难抵达的海域,并以“尼莫”为其命名。这个地方距离陆地多达两千公里,反倒是天上飞行到空间站,距离尼莫点最近的时候,只有四百多公里。

抵达尼莫点的时刻,徐京坤船长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徐京坤抵达尼莫点(图据受访者)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尼莫点”有多孤独?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尼莫点的英文为point nemo,在拉丁语中,“尼莫”(nemo)也意味着“没有人”(no man) ,而尼莫点的正式名称,海洋难抵极(oceanic pole of inaccessibility)则透露出它的人迹罕至的特点。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尼莫点(图据受访者)

平均来看,尼莫点距离任何一片陆地都非常远。如果在地图上定位它的坐标“西经123度23.6分,南纬48度52.6分”,会发现离得最近的陆地“迪西岛”,和它也足有2688公里的距离。并且那座珊瑚环礁岛屿上,也仅是偶尔有游客到访,并无常住人口。

在尼莫点,不光是没有人类的踪迹,就连海洋洋流、动物都会“避开”这里。因为这里刚好处于大陆板块的断层区域,所以地质活动相当频繁。而且尼莫点处于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环绕的中心点,这两股洋流从南美洲到赤道,经过澳大利亚和南极洲,最后回到南美洲,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转洋流,令营养物质难以流入尼莫点及附近海域。

由于缺乏养料供给,尼莫点的常住“居民”非常少,其中的大型海洋动物就更是难得一见了。所以,也有人把尼莫点称为“海洋荒漠”“海洋中生物活性最低的区域”。

有趣的是,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曾猜测尼莫点附近海域生活着一种体长超过50米的巨大海洋未知生物,因为他们在此以东的海域,监听到一种超低频、高振幅的噪声。不过后来,来自尼莫点的“深海怪声”被发现和南极洲冰层破裂发出的声音十分相似。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大海上高大数米的巨浪(图据受访者)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他们是和这里“联系最紧密”的人类

由于不在航线上,一般不会有运输船只经过尼莫点。但对于主张探险精神的环球帆船赛,则特意设计了一些经过尼莫点的线路。除了正在参与第十届旺代环球帆船赛的选手们会经过这里外,2014—2015年举行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中,曾有6支参赛队伍先后到达了尼莫点附近。

“尼莫点”距离最近的陆地都有几千公里,这样看,距地球的表面约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似乎离它也不算遥远。而且国际空间站每天会经过尼莫点16次,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每天有16次机会成为距离尼莫点最近的人。

独臂船长抵达全球最孤独地点尼莫点  离他最近的地方竟然在太空?|封面科考队 - 天天要闻

大海上高大数米的巨浪(图据受访者)

除了宇航员本身,他们执行任务乘坐的飞行器、在太空生活的居所空间站的最终归宿则可能是尼莫点。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火箭升空过程中被丢弃的部分以及低轨道卫星与航天器穿越大气层的坠落点都会选择在这里。自苏联首次在“尼莫点”海域坠落航天器残骸以来,这里已经安息着超过200座航天器“遗体”,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舟一号。

不过随着尼莫点开始慢慢被更多人认识,它开始不再仅是帆船手、宇航员的“途经点”。2024年3月,62岁的英国探险家克里斯·布朗从智利的蒙特港出发,耗时约10天抵达了目的地尼莫点,并下海畅游,成为世界首位在尼莫点游泳的人类。或许在未来,会有更多探险家将奔赴尼莫点,让这片离陆地最远的海域不再“孤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