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鱼”?男子给草鱼装摄像头追踪鱼群,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2025年04月13日20:23:07 科学 1482

对于钓鱼人来说,不管水平有多好,不管饵料有多诱鱼,都不如找到一个好钓位。因为钓位附近经常有鱼群活动,在鱼群活动地更容易钓获。

然而想要找到鱼群所在地这种钓位太难了!因为一年四季气候都在变化,水温也在变化,鱼类根本不会在一个地方长期停留,所以找到鱼群所在的钓位比较难,然而下面这位钓鱼佬为了找到鱼群,可谓是煞费苦心!

IP地址为广西的钓鱼佬@景工日记发布了一则视频,标题为:“大草鱼当叛徒,让钓鱼佬发现了鱼窝在哪里!钓草鱼视角。”下图是视频片段做成的动图,大家看看咋回事。

“间谍鱼”?男子给草鱼装摄像头追踪鱼群,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天天要闻

视频中男子钓获一条巨型草鱼,给这条草鱼装了一个摄像头,然后把草鱼放在水中,让它找到鱼群所在地之后,在钓鱼。

只见这条草鱼入水后,马上进入深水,所到之处很多罗非鱼纷纷躲避,因为这条草鱼的个头比较大,相对于罗非鱼的体形大了很多,在水中横冲直撞,小鱼纷纷躲避。此视频发布后,引得很多网友纷纷点赞回复。

“间谍鱼”?男子给草鱼装摄像头追踪鱼群,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天天要闻

有网友回复说:“如何收回摄像头”?回收摄像头很简单,摄像头有些是有线的,有些是无线的,绑在草鱼身上的摄像头属于有线的,如果线组够长的话,没有问题。

然而鱼类并不会在一片水域长时间停留,它在水中游来游去,甚至一天都在缓慢移动,这需要的线组很长,我觉得这种方式根本不适合,有可能只是拍段子罢了。

“间谍鱼”?男子给草鱼装摄像头追踪鱼群,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天天要闻

有网友回复说:“我绑过瓶子,游着游着就掉了”?哈哈,还真有钓友使用这种方式找鱼窝,记得前段时间冬季看到过有几位钓友,把瓶子绑到鲫鱼身体上,然后扔进水中,就没有后续了!

在鱼身体上绑瓶子并不能有效找到鱼群所在地,这种方式存在较多限制和不确定性,比如:

1、鱼类的行为难以预测、鱼类的活动受到水温、天气、水流、食物分布等影响,把鱼类钓获后放生,放生的鱼类可能会受到惊吓,恐惧等,它们会寻找安全的地点躲藏,而这个安全的地点,并不一定是鱼群所在地。

“间谍鱼”?男子给草鱼装摄像头追踪鱼群,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天天要闻

2、鱼类承受能力有限、不管鱼类的大小,它都有承受能力,对于小型鱼类来说,在它背上绑一个瓶子,早就超出了它的承受极限,瓶子受到风浪、水流等影响,会产生飘逸造成定位偏差,这种情况下绑瓶子毫无意义。

如果想要钓获更多的鱼类,还不如根据温度判断鱼情,比如:在如今仲春的天气下,选择水温较高,光照充足的浅水水域,这些地方在仲春的时候水温比较高,吸引很多鱼类前来进食,在这种地方垂钓效果比较好。

“间谍鱼”?男子给草鱼装摄像头追踪鱼群,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天天要闻

有网友讽刺:“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位网友的意思是,可能摄像头不保,我觉得大几率摄像头就没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水底并不是一片坦途

自然环境下水底有很多枯树桩、树枝、凹凸不平的石头等等,在鱼类身上绑上摄像头,鱼类进入这些地区,那么你觉得这个摄像头还保得住吗?

“间谍鱼”?男子给草鱼装摄像头追踪鱼群,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天天要闻

如果鱼类进入障碍物比较多的地区,摄像头肯定保不住,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摄像头保不住,草鱼也保不住,你说是不是?

最后:我觉得想要钓获更多的鱼类,这种方式根本不行,还不如提高自己的钓鱼知识,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水温高低、深水或者浅水等,目标鱼的所在地,通过自己的判断,钓获更多的鱼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 可实现动物与人类沟通 - 天天要闻

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 可实现动物与人类沟通

站长之家(ChinaZ.com) 5月6日 消息:近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其申请的“动物语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正式公布。该专利聚焦于跨物种沟通技术,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旨在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深度情感交流。据专利文件披露,这一技术...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类,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 天天要闻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类,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对于人工智能会不会反叛人类,科学界争论了很久,在近些年慢慢达成了共识,答案是:会!因为任何具有绝对智商优势的意识体,都不会接受智商远低于自己的物种的统治。在我们相关的立法和技术完善前,应该放缓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因为人工智能有可能最后不受人类
《人民日报》点赞!东大2名学子上榜!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点赞!东大2名学子上榜!

5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单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本科生田昱锟、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段升顺光荣入选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吧!
国际上首次,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试验在白天成功实施 - 天天要闻

国际上首次,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试验在白天成功实施

5月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又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获悉,4月29日,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中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4月27日白天...
中国攻克光刻机光源,技术有别于阿斯麦 - 天天要闻

中国攻克光刻机光源,技术有别于阿斯麦

“中国突破了自主生产先进芯片的障碍!”,最近,《南华早报》发布的一篇报道,公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在西方拼命“卡脖子”的光刻机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 天天要闻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靠什么成为全球资源“强磁场”?

每经编辑:杨欢图片来源:成都东部新区供图从地面到天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机场正悄然改写城市命运。全球化加速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加码入局枢纽机场竞争,期待在加速联通世界中重塑经济地理与城市竞争力。一个普遍共识是,更高效便利的航空运输会成为带动贸易发展、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的全新动力源,进而创造面向未来发展的...
联想“稀土外壳”争议:美国能否靠回收提炼打破中国稀土封锁? - 天天要闻

联想“稀土外壳”争议:美国能否靠回收提炼打破中国稀土封锁?

背景:稀土出口管制下的“变相出口”疑云近期,联想推出的“稀土镁合金”笔记本电脑外壳引发舆论争议。据网友爆料,其外壳中使用的钇元素属于中国严格管控的7类中重稀土之一。尽管中国已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但联想通过将稀土加工成合金材料并嵌入笔记本电脑